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8 11:21: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 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 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不断向苏方强调日本对苏联也具有重大的也许是更大的威胁。政府要员陈立夫在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的谈话中也表示:“中国是日本进攻首当其冲的目标,而苏联是第二个目标。”这种做法旨在()
A. 塑造中国积极抗战的形象 B. 提防日本对苏联的侵略
C. 为中国的持久抗战做准备 D. 赢取苏联的同情和帮助
1927年,日本参谋本部一少佐应外务省之邀写了一个关于对中国问题的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他明确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后来,实践了该计划第一步的是日军()
A. 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 策划建立了伪满洲国
C. 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 D. 正式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1935年,蒋介石作对外关系演讲时说:“要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平等互惠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否则即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这反映了蒋介石()
A. 对日本仍抱有妥协幻想 B. 已放弃不抵抗政策
C. 决定停止内战准备抗日 D.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肆意侵略扩张。最早遭受侵略并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是()
A. 中国 B. 波兰 C. 埃塞俄比亚 D. 西班牙
6.俗话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但其中第二次合作是外力迫使的,这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以后 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
7.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 B.“事变”指日本全面侵华
C.“事变”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日 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
8.荧籍华裔学者徐中约指出“西安事变,既帮助了统一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中国统一战线以抵抗外来侵略者。”据此,西安事变巨大作用表现在
A.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 B.蒋中正成为了民族英雄
C.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D.标志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9.“丽水收复后,鼠疫蔓延,一个月来掩埋尸棺已达四百余具。吴圩一村八十余户,染疫死者八十余人,城郊哭声不断。”造成当地鼠疫蔓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国民党忙于内战不顾民生 B.外来人口涌入丽水,人口密度过高
C.山洪爆发,鼠疫蔓延 D.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
10.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11.茅盾和同伴四处散发传单,请各地百姓写下1936年5月21日(随机选定)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获得各地、各阶层的回函三千余封。这些回函异口同声地严厉谴责蒋介石的新政策和意识形态,嘲笑新生活运动的虚伪……;抨击那些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茅盾的调査
A.有鲜明的随意性与倾向性 B.反映了国民联共抗日的愿望
C.局限于国民党的统治区域 D.是对民意心声的追诉与表达
12.1931年之后许多中国历史学者的研究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傅斯年组织编写《东北史纲》,被称为“纯学人”的顾颉刚将研究重点转向中国历史地理、民族史以及边疆史地,史学大师陈寅恪的研究内容转向“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日渐成为思想主流 B.考古领域的新发现
C.西方史学研究方法的深刻影响 D.社会矛盾的新变化
13.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2月15日,红军将领联名发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以下内容属于电文主张的有
①接受张杨二氏主张,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 ②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
③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组织统一战线政府 ④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华北事变以后不久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15.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杀戮。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该决议旨在
A.牢记日本侵略者造成的伤害 B.向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C.警示世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D.激励子子孙孙自愿为国牺牲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人,国民革命军领袖,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长期软禁。他曾回忆说,自己和蒋介石吵得最厉害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内攘外"的问题。要说西安事变有什么秘密的话,最大的秘密就是这几个字.他是先安内后攘外,我是先攘外后安内。我认为共产党是中国人,他认为在中国能够夺取他政权的人,只有共产党。那我就不同了,夺取政权也好,不夺取政权也罢,中国共产党都是中国人.开始时我对国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后,大失所望。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他们都不是为了国家。蒋介石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唯我利益独尊.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他们经历了万里长征,剰下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精华。国民党军队根本没有什么的思想。
——摘编自王海晨《张学良曾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内外政策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简析在张学良眼中“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应政府一个能使日本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的帝国。军方代言人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鼓吹这一学说,但这时大萧条的破坏为他们提供了易起反应的听众……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满洲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凡尔赛和约》与华盛顿会议协定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是很惹人注意的。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斯塔里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制造“满洲事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满洲事件”对中外历史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B
D
A
A
A
6.C
7.A
8.C
9.D
10.A
11.D
12.D
13.A
14.D
15.C
16.【答案】 (1)不同:张学良认为不应该消灭共产党,应该“先攘外后安内”;蒋介石认为应该消灭共产党,应该“先安内后攘外”。
(2)原因:蒋介石热衷于玩弄权势;国民政府内部争权夺利,蒋介石唯我利益独尊;共产党有共产主义的信仰;长征的胜利保存、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解析】【分析】张学良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第(1)问,材料“他是先安内后攘外,我是先攘外后安内。我认为共产党是中国人,他认为在中国能够夺取他政权的人,只有共产党。那我就不同了,夺取政权也好,不夺取政权也罢,中国共产党)都是中国人”说明了张学良认为应“先攘外后安内”,先对抗日本,而蒋介石主张“先安内后攘外”,先消灭共产党。第(2)问,材料“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说明了国民政府内部争权夺利;材料“蒋介石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唯我利益独尊”表明了蒋介石唯我独尊的思想严重;材料“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说明了共产党有理想和目标;材料“他们经历了万里长征,剩下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精华”表明了长征锻炼了共产党队伍。
17.【答案】 (1)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大萧条的打击;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既定的大陆政策;遏制苏联和中国的需要;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影响: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日救亡运动;日本军部实力增强,逐渐走上全面侵华道路,成为二战的亚洲策源地:打击了国联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助长德意法西斯气焰,加速二战爆发。
【解析】【分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大萧条的破坏为他们提供了易起反应的听众…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内因(大陆政策、经济发展问题、军国主义)和外因(大萧条、苏联和中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进行分析日本制造“满洲事件”的原因。(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从对中国(中日矛盾)、对日本(积极对外扩张)、对世界(助长德意法西斯气焰,加速二战爆发)等三方面分析“满洲事件”对中外历史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 23 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时空观念:认识日本发动并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史实,认识
中国军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表现。
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同的类型的史料,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辨别史料,形成对卢沟桥事变的准确认识
家国情怀:通过图文史料的探究,了解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那。”……“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 “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四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为求苟安,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嚣张气焰。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一、局部抗战
“征服满蒙”的既定方针
转嫁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欧美列强的纵容态度
日本侵华
侵华背景
局部侵华开始: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一段铁路被炸为由,突然袭击东北军驻扎的沈阳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领整个东北。
局部侵华
01 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转移国际视线,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进攻上海中国守军,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02 伪满洲国的建立
左图为伪满洲国国务院现存旧址。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国民政府的应对
面对日本对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但国联调查团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利益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守土,日寇不提难以接受之条件,我方即可乘英美干涉之机,与之交涉;不可以各国干涉,而我反出以强硬,致生不利影响也。”
——《蒋介石日记》
1932年2月4日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长城抗战: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抗日救亡
运动的兴起
华北事变
日本侵略者占据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并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2年1月 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积极支援
1932年3月 日本扶持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
归纳:日本局部侵华史实
背景:“华北自治运动”
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一二 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行动
材料一:“……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红军……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载于《救国报》,1935年10月1日
材料二:“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12月27日于瓦窑堡会议的报告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材料一:你们难道甘心让你们的家乡与父母妻子受日本强盗的摧残与屠杀,使自己亡国灭种吗?” ——红军总政治部对东北军的宣传单,
转引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第437页。
材料二:张学良:“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第441页。
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但是就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军队围攻陕北。那么,共产党会怎样应对呢?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反复劝说无效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中共的斡旋: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
结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6年12月25日,
转引自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第374页。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7.7.7 卢沟桥事变
丰台
卢沟桥站
龙王庙
宛平
二十九路军战士守卫卢沟桥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中共
国民党
7.8
7.17
8月下旬
通电全国
庐山谈话
洛川会议
1935八一宣言
1935瓦窑堡会议
1937.7.7卢沟桥事变
1936.12.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毛泽东指出,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定要实行党对抗战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全面抗战,反对片面抗战、反对妥协退让、民族革命战争才能获得彻底胜利。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红军改编
中共
国民党
7.8
7.17
7.15
8月下旬
9.2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通电全国
庐山谈话
洛川会议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1935八一宣言
1935瓦窑堡会议
1937.7.7卢沟桥事变
1936.12.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二次国共合作
陕北红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红军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决定因素:
主导作用:
转折点:
实现标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主导和促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9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南京大屠杀
日军攻入南京以前,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向部队下令:占领南京必须做周祥的研究,以便发扬日本的武威,而使中国屈服。在这个指令下,日军进占南京后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长达六周之久,共有三十万中国人被杀害。南京大屠杀是一次残酷的、野蛮的、疯狂的、灭绝人性的暴行。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2、日本的侵华政策
政治上:“以华制华”
经济上:“以战养战”
三光政策
轰炸大后方
3、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日本侵华期间,为了征服中国人民,公然违反国际法,在中国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慰安妇和掠夺华工
战争期间,日本强迫大约20万朝鲜、中国、菲律宾等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日本在沦陷区大量掠夺劳动力,这些华工被送到日本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动,绝大部分被虐杀。
课堂总结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侵华暴行
侵华过程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一·二八事变
建立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日救亡运动
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到“东北抗日联军”
一二·九运动
“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
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电全国→庐山谈话→洛川会议→改编军队→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实施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
殖民统治: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思想上
侵华背景
课堂检测
1.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 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 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答案】B
【解析】B.由题干“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遭到异族蹂躏”可知,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国由此开始了局部抗战,故B项正确。
A.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故A项错误。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故C项错误。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
故选B。
2.1927年,日本参谋本部一少佐应外务省之邀写了一个关于对中国问题的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他明确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后来,实践了该计划第一步的是日军( )
A. 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 策划建立了伪满洲国
C. 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 D. 正式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答案】A
【解析】A.“第一步”即“先征服满蒙”,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迈出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步”,故A正确。
BCD.伪满洲国、“华北自治运动”和退出国际联盟都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属于“第一步”,故不选BCD。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