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古诗画中描写的景象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6 古诗画中描写的景象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8: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课题名称 识字二 6《画》
难点名称 图文结合,感受《画》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要懂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就要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象,用语言描写画面,诗句表达,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较强,但是情感体验,理解能力,感受语言能力比较弱。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图文结合以及解说,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画》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猜谜语。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打一物:(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打一物:(画) 2.五言谜语诗的特点,引出古诗《画》 3.读古诗,师带学生有节奏的朗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理解诗句。 “远看山有色”: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 生:这里写的是山 “近听水无声”:站在近处,听不见流水声。 生:这里说的是水 “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花仍然开着。 生:这里说的是花 “人来鸟不惊”:人到了眼前,鸟也不害怕。 生:这里说的是鸟 师:这首诗写了山,水,花,鸟。与现实生活中的一样吗? 古诗中“山有色,水无声。” 现实中“山有色,水有声” 古诗中“春天过去,花儿常开。” 现实中“春天开花,春去花谢” 古诗中“人来了鸟儿也不怕。” 现实中“人一来鸟儿惊飞” 问题探究,感受画中描绘的景象。 生:为什么山有色而水没有声音呢?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儿还盛开呢?问什么人来到了鸟面前,鸟儿也不怕呢? 师:因为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的特点。画面上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 6.理解诗句中的反义词。 动——静 有——无 远——近 来——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7.练习巩固,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 )有色,( )无声,( )还在,人来( )不惊。 点明了诗人描绘了一幅( )画。
小结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 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课文以“画”这个谜底 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 整,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