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 象形文字的联想
知识点来源 学科:美术 年级:小学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岭南版 所属章节:第二单元
设计思路 借助剪贴定格动画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象形文字的历史故事,渗透传统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感知象形文字;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形象的特点;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 认识文字与画面结合的象形文字;在欣赏中,感受人类想象创造的能力;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体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象形文字的特点,发挥想象力,组合表现象形文字。 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运用联想、夸张、组合的方法表现有故事、有创意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李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乌龟爷爷 乌龟爷爷说想小朋友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你们愿意帮助部落里的人们找回龟甲上消失的象形文字吗? 那这节课就运用你们智慧的头脑,通过对象形文字进行联想来帮助部落里的人们吧! 二、新授:可是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呢?去哪儿找线索呀? 收到一则微信消息——乌龟爷爷说通过了他的考验,我们就能拿到线索找回消失的象形文字。 1、 第一关:猜一猜 刻在龟甲上的象形文字是什么? 生活中还有许多的象形文字, 汉字是由象形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慢慢演变而来的,我们的祖先通过对大自然中物体形象进行联想,并夸张了他们的特征,创造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 2、 第二关:找一找 找出视频中出现的象形文字。 他带来了一段视频,想请同学们把视频中出现的象形文字给找出来,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原来将象形文字进行联想组合可以成为一幅有创意、有故事的图画。 3、 第三关:画一画 创意组合象形文字表现一幅有趣的画面。 4、学生作品欣赏: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其他小朋友他们画的象形文字,看看它们是怎么样通过联想把象形文字变成一幅画的? 5、教师示范:老师也想来试一试,运用象形文字表现一幅有创意的画。 6、学生练习:选择单个象形文字为其加上适合的装饰或将多个象形文字组合成一幅有故事有创意的图画。 要求:构图饱满,想象力丰富,注意象形文字的大小和疏密对比。 7、课后延伸:象形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象形文字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在古代,象形文字是人们记载和交流的的重要方式,到了今天,象形文字还可以美化我们身边的物品。请同学们课后也找一找象形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