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07 23: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
例题1: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例题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成像作图 成像特点 应用
u>2f fu=2f v=2f
f2f
u=f
u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两侧。
(1) 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甲、乙两个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甲小组: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_________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_________cm;
乙小组:当蜡烛移到 30cm 处时,移动光屏到 70cm 处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图2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_________cm。
图1 图2
(2)若有三只凸透镜:①焦距为 10cm、②焦距为 15cm、 ③焦距为 20cm.将其中一只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适当调整点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像未画出),如图3所示,则选用的凸透镜是________(选 填“①”、“②”或“③”),
图3
(3)如图4所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通过调整,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位于光屏的_______。所以应如何调整_________。
(4)如图5所示,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在不改变蜡烛和光屏位置的前提下,把凸透镜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5)如图5所示,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15cm处时,适当移动光屏,则会出现的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如果他将蜡烛再靠近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 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透镜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透镜是________,用该透镜可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图5 图6
(6)将蜡烛逐渐向透镜移动,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时,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看到了烛焰正立的像(A'为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6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7)若图7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
图7 图8
(8)甲小组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焦距 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倒正
f=10cm 1 45 13 实像 a
2 30 15
3 18 22 实像 b
4 15 30
①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__;b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第2次所成的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
③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发现无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__(“同”或“异”)侧。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9)若利用如图9所示的字母“F”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当放在离凸透镜16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当放在离凸透镜5cm 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图9
(10)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 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__(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11)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 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例题3: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
A.增大像距 B.增大取景范围 C.增大人像的大小 D.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例题4: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 2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 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题5: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 15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例题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例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B烛焰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
针对训练
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 ) (2)放大镜总能放大物体( )
(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大于像距,则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4)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
(5)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
(6)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 ) (7)成实像时,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 )
(8)成虚像时,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 (9)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
(10)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以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 (11)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
(12)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
2.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3.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人的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眼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6.今年是农历猴年,张家界市2016“猴年拍猴”张家界黄石寨主题摄影”活动正在进行中,某摄影爱好者看到如左图所示的温情一幕,立即举起照相机进行了抓拍,那么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 )
7.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9.(多选)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 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11.有一种新型自拍神器(如图),可用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其镜头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_。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现使自拍神器远离自己,同步传播到手机上自己的像会变_________________。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距离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cm处,蜡烛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3.小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名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即.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扇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如图所示,则这扇玻璃屏风是__ 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 像(填“虚”或“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 _ .
14.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点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5.某实验小组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调整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变式:有三只凸透镜:①焦距为10cm、②焦距为15cm、③焦距为20cm.将其中一只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适当调整点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像未画出),如图乙所示,则选用的凸透镜是   (选填“①”、“②”或“③”),此时烛焰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器材位置正确放置后,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应使_______、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3)小康调节元件位置,当蜡烛和光屏在图丙位置时光屏上恰能承接清晰的像:
①此时物距是____________ cm,像距是________cm,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②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时成像情况符合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③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同时将光屏向_____移动;若去掉光屏,__________(选填“仍能成像”或“不成像”).用肉眼在_____位置沿如图丁所示方向能看到这个实像。
④当将蜡烛移至30cm处时,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移至_____处,此时成倒立、_____的实像;老师发现2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是17.5cm和22cm,与理论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组小虎将凸透镜放置在40cm刻度线,移动蜡烛和光屏分别至28 cm和100cm处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至______cm处时,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______。
变式:若透镜焦距为15cm,如图丙所示,在光屏上看到了模糊的像,当把光屏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若再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与之前相比   。
(5)实验中,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__方移动(选填“上”或“下”),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6)丙图中,当将蜡烛移动至45 cm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烛焰成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成在了__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此时应从____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
(7)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不小心用手指尖触碰倒了凸透镜,则此时光屏上烛焰的像是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光屏上_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这是因为此时手指尖成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8)当蜡烛和光屏处于图戊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远离透镜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眼镜。
变式:如图戊所示。小康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了一个眼镜,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变清晰了。说明小康戴的眼镜对光有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该眼镜是_____眼镜。取下眼镜,只将蜡烛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可重新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9)小康将图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为8cm的并保持位置不变,为了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移动,所成的清晰像的大小______。
(10)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一组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1 40 13.3 倒立 缩小 实像
2 30 15 倒立 缩小 实像
3 20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4 15 30 倒立 放大 实像
5 12 60 倒立 放大 实像
6 10 40 不成像
7 8 / 正立 放大 虚像
8 4 / 正立 放大 虚像
①分析数据可知,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______。
②通过 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______。
③分析数据可知,______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分界点,______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④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______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1)下表为实验小组换用不同的透镜进行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凸透镜 焦距f=14cm 焦距f=16cm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距u/cm 30 40 60 30 40 60
像距v/cm 26 22 18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像的大小 缩小 缩小 缩小 缩小 缩小
实像的变化 由大变小 由大变小
①通过对实验序号2与5、3与6的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_____,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大,所成实像的大小_______。(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②实验序号“4”漏填的记录是_____。
③成实像的情况下,焦距不用的凸透镜,成像的共同特点都是______的像。
(12)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一些器材做了一组实验并且采集了如表一、表二所示的两组数据。请分析两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写出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具体的函数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你写出的物距、像距和焦距f之间具体的函数关系计算,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0cm,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cm时,光屏上会出现物体的清晰的像。
(13)小康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小康和老师、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请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①可以直接读出_______________;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_________;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康发现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你觉得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16.下面是小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康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17.安安和康康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____(选填“50cm~60cm”、“60cm~70cm”或“70cm~100cm”)范围内移动。
(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_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安安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图乙是安安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她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________ (选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18.下面是小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康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小康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   。
(4)小康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   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5)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变,小康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   (填“大于”或“小于”)10cm。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焦距是15cm 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2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C.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出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C.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只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8.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
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C.若将蜡烛移动到20cm处,光屏移动到7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オ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0.(多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时光屏恰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将图中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在光屏上可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C.在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一远视眼镜片,缓慢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第30题图 第31题图
31.(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同,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32.(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近视镜片,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可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第32题图 第33题图
33.(多选)如图所示,小华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选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并将其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光屏和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B.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等大清晰的像
C.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40cm~50cm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中心的上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4.(多选)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3cm B.此时烛焰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保持透镜位置不动,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移动蜡烛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则像的大小将一直变小,且蜡烛移动速度一直小于像移动速度
D.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若只将蜡烛向右移动2cm,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上,可在原透镜左侧放一个合适的老花镜
第34题图 第35题图
35.(多选)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如果再向水透镜内注一些水,使水透镜的焦距变小,要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变,光屏向右移动 B.光屏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
C.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水透镜向右移动
D.蜡烛、水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靠近水透镜左侧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36.(多选)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
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情况制成的
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
第36题图
37. (多选)如图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
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第37题图 第38题图
38.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 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 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 D.a 端变粗,b端变细
39.(多选)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40.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分别为18 cm,12 cm,4 cm时,通过凸透镜依次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 ( )
A.12 cm < f <18 cm B.8 cm < f <12 cm
C.6 cm < f <9 cm D.4 cm < f <6 cm
41.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先给小刚拍2寸的全身像,小刚站在原地不动,小明又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像,正确的操作是( )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42.一块凸透镜,物距为6cm时,成正立的像;物距为9m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物距为8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物距为12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物距为16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物距为18cm时成等大的实像
43.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 )
A.2cm< f <4cm B. 4cm< f <5cm C. 5 cm < f <8 cm D.无法确定
44.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
45.如图所示,小虎将一圆柱形的玻璃杯注满水,把一支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铅笔始终与桌面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虎通过玻璃杯看到的铅笔的像会一直变大
B.小虎开始看到铅笔的像逐渐变大,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改变方向
C.小虎透过玻璃杯看到的铅笔的像长短和粗细都有变化
D.由于在实验中没有光屏,所以小虎无法看到铅笔的像
第45题图 第46题图
46.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想用手表代替蜡烛,观察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
47.如图,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__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_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_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__是用丁拍摄的.
参考答案
例题1:D
例题2:表格略
(1)最小最亮 10.0 10.0 (2) ② (3) 同一高度 中央 将光屏向上调整 (4) 实 照相机 左;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5) 放大 投影仪 右 凸透镜 远视 (6)如图1(7) 如图2 (8)①缩小 倒立 ②大于 ③异 左 (9)成像稳定等 E B A (10)上 低 (11)C
图1 图2
例题3:B 例题4:A 例题5:略
针对训练
1.(1)╳(2) ╳(3)√(4) √(5) √(6) √(7) √(8) √(9) √(10) ╳ (11) √(12) ╳
2.A 3.C 4.C 5.A 6.C 7.D 8.A 9.ABC
10.C 11.凸透镜;缩小;小 12.大于2倍焦距;靠近;缩小 13.凸透;实;大于1倍小于2倍焦距
14.略 15.(1)10.0 变式:②;放大(2) 点燃;光屏中央;烛焰;同一高度 (3)①30.0;15.0;缩小;照相机②能;折射光路可逆;投影仪③右;右;仍能成像;C ④70cm;等大;光屏上还没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4)88;倒立缩小变式:远离;等大;靠近;变小 (5)上;上 (6) 不能;虚像;蜡烛一侧;光屏一侧(7)完整;不会;虚像 (8)近视 变式:会聚;远视;远离 (9)左;变小 (10)减小;变大;2;1;6;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像距不存在 (11)越大;越大;放大;倒立 (12) ①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②1、4或2、5或3、6 ③1/f=1/u+1/v ④ 12.5 (13) (13) 物距以及像距;更稳定;大小;无法探究像与物左右是否相反(14)B
16.(1)同一高度; (2) 10.0;(3)右; (4)右; 放大; 投影仪。
17.(1)60cm~70cm(2)等大(3)靠近(4)1(5)如图所示
18.(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照相机;(3)凸透镜;(4)80;(5)右;小于。
19.D 20.B 21.B 22.A 23.D 24.B 25.D 26.D 27.C 28.B 29.AC
30.BCD 31.BD 32.CD 33.ABD 34.ABC 35.CD 36.ACD 37.ABC
38.C 39.BC 40.C 41.B 42.B 43.B 44.A 45.B 46.D 47.DBAC
0
c m
50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10
图4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