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8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8 08: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5
为了结束北洋军阀混战局面,解民于倒悬,国共两党首度精诚合作,在苏联的帮助下,组织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官兵浴血奋战,战力非凡:首攻吴佩孚,再下孙传芳,重创张作霖。革命的疾风骤雨,一时漫卷中华大地!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6
革命新模式的开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7
第五次反围剿误犯“左”的错误,红军泪别曾经的革命沃土,踏上漫漫长征路。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所铸就的精神砥砺我们不断前行!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5课
·识记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的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知道北伐战争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革命运动的关系。
·认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

国民党
孙中山
1894
兴中会
1905
同盟会
1911
辛亥革命
1912
·中华民国创建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1913春
·宋案
·二次革命
1914
·袁世凯
·复辟帝制
·对内独裁
·对外卖国
1915
护国战争
1916
袁去世
军阀割据
1925
孙中山去世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
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国共合作的实现

共产党
1917
十月革命
《新青年》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
五四运动
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1921.7.23
中共三大召开
1923.6
京汉铁路大罢工
1923.2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
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1922.7
国共合作的实现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内容:
·合作方式:
·目的:
意义
1923年6月
广州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中共三大的概况
国共合作的实现
政治基础
时间
地点
与会代表
主要内容
意义
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年1月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qu)秋白
广州
·新三民主义。
·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实现
新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建立各阶级联盟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时间
地点
与会代表
主要内容
意义
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年1月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qu)秋白
广州
·新三民主义。
·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共同目的:反帝反封建,
国共合作闹革命
国共合作的实现
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是指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领导下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国民革命
1924.1
国民党一大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一大会址,现在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125号
孙中山与代表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图说历史
阅读B71图片,简述国共合作的基本史实。
1.创办黄埔军校
2.进行北伐战争
图说历史
阅读B71图片,简述国共合作的基本史实。
1.创办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领导
历史功绩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①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材料研读
材料二: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对联
材料三: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培养不怕牺牲,一心做救国救民事业,有理想的革命军人。
①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材料一: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 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较,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幕典礼上的讲话
目的: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根据材料,分析创办黄埔军校的作用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的高潮
阅读B71—73,完成下列表格
北伐战争的基本概况 时间
领导机构
目的
北伐对象
重要战役
1926年7月
广州国民政府 (总司令:蒋介石)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叶挺——“铁军”)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胜利进军
北京
张作霖
兵力35万
山东



直隶
湖北
河南


吴佩孚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广州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浙江
福建

西
江苏
上海
孙传芳
兵力20万
北伐胜利进军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
图说历史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图为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北伐胜利进军
北京
山东



直隶
湖北
河南


广东
广西


浙江
福建

西
江苏
上海
广州
1926.7.北伐开始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吴佩孚
兵力20万
①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叶挺
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②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
孙传芳
兵力20万
③一路攻占南京,
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北伐军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震动全国。
北伐胜利进军
工农革命齐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全市80万工人实现了总罢工并立即转入武装起义,工人武装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于22日6时许攻克了敌人的全部据点,占领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农民协会会员 地区 时间 人数
湖南 1926.11——1927.1 107万—200万人
湖北 1926.7——1926.11 3万——20万人
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北伐胜利进军
根据以下关键词,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知己
知彼
,百战不殆
合作双方
战略方针
军队武装
战争性质
民心所向
其他
②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①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③北伐将士浴血奋战
④工农群众大力支援
⑥军阀之间各自为战
⑤正义的战争
作战对方
⑦共产国际的帮助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名词解释
国民党左派和右派一般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内部派别,亲共的叫左派,敌共的叫右派。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蒋介石发布查禁工人集会的命令,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4月 13日中午,
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北伐胜利进军
北京
山东



直隶
湖北
河南


广东
广西


浙江
福建

西
江苏
上海
广州
广州国民政府
武汉
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的实质是国民党各个派系的暂时联合,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北京
山东



直隶
张作霖
兵力35万
湖北
河南


吴佩孚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浙江
福建

西
江苏
上海
孙传芳
兵力20万
1928年6月,北伐军
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日本 关东军 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奉系 军阀首领 张作霖 的事件。 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 南满铁路 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 沈阳 后,于当日死去。 其子 张学良 从前线动身,于6月18日赶回沈阳,稳定了东北局势。 案发 皇姑屯站 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
继续北伐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东北易帜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从名义上统一全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大革命)
1924年
1月
国民党一大
1923年
6月
中共三大
1924年
5月
黄埔军校
1926年
7月
誓师北伐
吴佩孚
孙传芳
1926年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927年
4月
蒋介石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
7月
汪精卫
·分共会议
1928年
6月
·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
·“皇姑屯事件”
1928年

东北易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
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
背景
张作霖
准备
开始
成果1
成果2
合作破裂
革命失败
二次北伐
名义统一
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是指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领导下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4月
二次北伐:1928年6月——1928年底
高潮
表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