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光的反射 平面镜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平面镜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月下独酌》中有一句流传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人在月下喝酒,可是他的诗句里面却说是三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里面的三个人,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月光下李白在地上的影子,第三个是谁呢?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思考问题,思维转向主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认识平面镜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常用作平面镜的材料有:玻璃、平静的水面、磨平的金属表面等。二.平面镜的作用1.平面镜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平面镜可以成像 .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前的物体能够在平面镜的另一侧成像。思考: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真实存在的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实验器材】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相同的两支蜡烛、火柴、支架。【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沿着纸中间的直线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 ④移去蜡烛B,取一张白纸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⑤改变玻璃前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⑥移开玻璃板,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1.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什么 。 2.根据步骤⑥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① ; .3.根据步骤④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讨论: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什么 ; ②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 ③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④玻璃板选薄的还是厚的 为什么 四.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镜的另一侧;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与像的连线与像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这样的像叫做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镜面是对称的。 想一想:为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有什么关系 A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进人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就像从镜后的A′ 点发出的 一样。A′ 就A的像,由于光线并非真正从A′ 点发出, 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 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 B ′五.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如果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平面镜表面,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光线平行射向同一方向。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如果一束平行光入射粗糙的物体表面时,经过物体表面的反射,后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物体的表面都不是光滑的,它们能都产生漫反射,所以一般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看到。你能想象一下,假若没有漫反射,我们看到的世界将会怎样吗 六.凸面镜凹面镜阅读课本P19-20的内容并思考:能否总结出凹面镜、凸面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 想一想:两面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可以成几个像? 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平面镜。学生讨论平面镜的作用。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思考讨论平面镜成像原理。学生讨论。学生阅读课本P19-20的内容并思考:能否总结出凹面镜、凸面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 通过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通过学生体会平面镜的作用。通过探究得到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到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学生知道漫反射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凹面镜和凸面镜对光的作用。
课堂小结 平面镜1.平面镜: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叫平面镜2.探究平面镜成像: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镜面是对称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凸面镜和凹面镜。 学生自己总结并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 平面镜1.平面镜: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叫平面镜2.探究平面镜成像: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镜面是对称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凸面镜和凹面镜。 突出本节主要知识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光的反射平面镜 第二课时》导学案
自主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互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本内容,完成基本知识梳理)
一.平面镜. 平面镜是指反射面是 面的镜子。
二.平面镜的作用:1.平面镜可 ;2.平面镜可以 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
四.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物体大小与像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如果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平面镜表面,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光线平行射向同一方向。这种反射叫做
如果一束平行光入射粗糙的物体表面时,经过物体表面的反射,后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 。
六.凸面镜凹面镜
1.凹面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
2.凸面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
(二)互学探究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什么
。
2.根据步骤⑥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① ;
② 。
3.根据步骤④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讨论: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什么
;
②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
③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④玻璃板选薄的还是厚的 为什么
(三)、达标测评:
1.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平面镜 _____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m.
2.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高2米,宽1米,小明身高1.6米,站立于镜子正前方2米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人距离为______米,若他向镜面移动1米,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他沿着与镜面平行方向水平移动l米后,如图所示,他在镜中的像会_____(选填“消失”或“依然存在”)。
3.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石英挂钟和电子钟所成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分别对应的是 和 .
4.小明身高1.8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 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 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
5.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成完整的像
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向右运动
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
6. 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7. 小华竖直站在一面斜靠在墙边的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
A.50° B.40° C.70° D.20°
8. 如图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1.4 5
2.4 不变 依旧存在
3.09:25 10:05
4.2 1.8 直线传播
5.D 6.C 7.A 8.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华东师大版 科学 八年级下
第2章第1节光的反射 平面镜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月下独酌》中有一句流传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人在月下喝酒,可是他的诗句里面却说是三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里面的三个人,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月光下李白在地上的影子,第三个是谁呢?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新知讲解
一.认识平面镜
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
常用作平面镜的材料有:玻璃、平静的水面、磨平的金属表面等。
新知讲解
二.平面镜的作用
1.平面镜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可以成像 .
新知讲解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
物像
平面镜前的物体能够在平面镜的另一侧成像。
思考: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真实存在的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新知讲解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相同的两支蜡烛、火柴、支架。
【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沿着纸中间的直线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新知讲解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
合作探究
④移去蜡烛B,取一张白纸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⑤改变玻璃前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⑥移开玻璃板,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合作探究
1.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什么
。
2.根据步骤⑥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① ;
② 。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根据步骤④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合作探究
4.讨论: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什么
;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
③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④玻璃板选薄的还是厚的 为什么
。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
较黑暗
选薄的,因为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表面都会成一个像(即重影),不易确定像的位置
新知讲解
四.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镜的另一侧;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与像的连线与像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这样的像叫做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镜面是对称的。
新知讲解
想一想:为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有什么关系
A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进人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就像从镜后的A′ 点发出的 一样。A′ 就A的像,由于光线并非真正从A′ 点发出, 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
新知讲解
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 B ′
A
B
A
B
第一步
A
B
A ′
B ′
第二步
O
O’
A
B
A ′
B ′
第三步
O
O’
新知讲解
如果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平面镜表面,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光线平行射向同一方向。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五.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新知讲解
如果一束平行光入射粗糙的物体表面时,经过物体表面的反射,后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可以使我们从不同角度看清物体。
物体的表面都不是光滑的,它们能都产生漫反射,所以一般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看到。
五.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你能想象一下,假若没有漫反射,我们看到的世界将会怎样吗
新知讲解
六.凸面镜凹面镜
阅读课本P19-20的内容并思考:能否总结出凹面镜、凸面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
凸面镜使光线发散。
凹面镜使光线会聚。
新知讲解
六.凸面镜凹面镜
生活中的凹面镜
太阳灶
汤勺的内表面
金属脸盆的内表面
新知讲解
六.凸面镜凹面镜
生活中的凸面镜
马路拐弯处的广角镜
汽车观后镜
新知讲解
两面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可以成几个像?
想一想:
课堂练习
1.某人站在穿衣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当他向镜同移动时他的像将 ;如果他向镜面前进了1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 m.
2
不变
2
课堂练习
A
B
C
D
2.下图中是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面镜反射成像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C
课堂练习
3.小佳从平面镜里看到电子钟的图像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刻是 (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C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桌面下方有一小球S,人眼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小球的像S',试确定小球S的位置并完成人眼看到小球的像的光路图。
课堂总结
平面镜
1.平面镜: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叫平面镜
2.探究平面镜成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镜面是对称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凸面镜和凹面镜。
板书设计
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
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
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叫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
像和物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虚像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凸面镜和凹面镜
作业布置
试用两个平面镜 ,把窗外的阳光引进到室内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