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汉语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汉语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8:5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那曲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汉语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请考生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考生在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谄(chàn)媚 恪(kè)守 谥(yì)号 相形见绌(chù)
B.蜷(quán)缩 下辖(xiá) 垂涎(yǎn) 苦思冥想(míng)
C.攒(zǎn)射 踱(duó)步 按捺(nà) 一蹴(cù)而就
D.哀悼(dào) 豁达(huò) 蜿蜒(yán) 长吁(xū)短叹
2. 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些是 ( )
A. 宣泄 阔绰 中流砥驻 B.锁碎 惯例 耳濡目染
C.提纲 参与 美轮美幻 D.青睐 范畴 轻歌曼舞
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是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扫兴——失望 掩护——保护
B.文明——文化 慷慨——大方
C.本能——本领 团结——团体
D.往常——平常 浑浊——混浊
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熟悉情况 提高警惕 听从指挥
B.关系融洽 道路曲折 发挥失常
C. 改善生活 展望未来 要求严格
D. 尖刻的问题 恬静的微笑 庄严地宣布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 聚精会神 破釜沉舟 明察秋毫
B.谨小慎微 瞻前顾后 大动干戈 不翼而飞
C.万紫千红 黯然神伤 间不容发 富丽堂皇
D.踌躇满志 不以为然 刮目相看 无拘无束
6.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B.卓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C.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他都能断章取义。
D.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7. 将下列形容词依次填入句中括号里,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磅礴 ②端正 ③肃穆 ④饱满 ⑤刚劲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丰厚( ) ,结构阔大( ) ,整体上显得大气( ) 、雄壮( ) 、庄严( ),有人称赞它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A.②④⑤①③ B.④⑤①②③
C. ②④③⑤① D.④②①⑤③
8.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读书 只满足于了解提要和最后的结论, 不研究全书的内容,不了解结论产生的过
程 不可能全面地掌握书上的知识, 有了一点点收获, 往往是肤浅的、靠不住的。
A.如果 而且 就 既然 也
B.假如 然而 那么 既然 就
C.假如 而 就 即使 也
D.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却
9. 将“人之所以读书,”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读什么书,①取决于为什么读。②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③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④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A.① B. ② C. ③ D.④
10. 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叔叔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叔叔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B.我们不能不承认卓玛有非常出色的音乐才华。
(我们承认卓玛没有非常出色的音乐才华。)
C.他觉得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向前方。
(他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把自己推向前方。)
D.你们这样做事,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
(你们这样做事,应该感到惭愧!)
1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12. 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谷子熟了,在徐徐的秋风中谦虚地低下了头。
B.天空湛蓝,白云飘逸,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
C.满院子是盛开的桂花,十里外都可以闻得到它的香气。
D.秋天,苇塘中的芦苇成了一片片轻柔的羽毛。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孩子,”老奶奶面带微笑回答说:“我的孩子,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B.观众长时间地苦苦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C.海鸥轻轻略过,翅膀拍打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D.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来了的消息传开后,附近的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B.他们来了的消息传开后,许多附近的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C.他们来了的消息传开后,附近的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来看他们。
D.他们来了的消息传开后,老人和孩子附近的许多都跑来看他们。
15. 下列诗词句,不是离别之情的一项是
A.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二、阅读:本小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6~17题。(共6分)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对上面文言文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其士之/仁者
B.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其士之仁者
C.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其士之仁者
D.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其士之仁者
17.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想 B. 事:事情
C. 器:工具 D.友:结交朋友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4题。( 共12分 )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所以,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棍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棍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便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只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B.绿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淀粉,因此,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不是很松软,却很受欢迎。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19.根据文中信息,对“绿豆汤”概况正确的一项( )( 3分 )
A. 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给他们喝绿豆汤,会很好地解除症状。
B. 绿豆汤中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能增加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
C. 绿豆汤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就会变红变质的。
D. 喝了绿豆汤,神龙氏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所以,绿豆拥有“解毒”的光环。
20.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 3分 )
A.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B.列数字 摹状貌 打比方
C.举例子 列数字 画图表 D.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2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 3分)
A. 空间顺序 B. 逻辑顺序 C.时间顺序 D.总分顺序
(三)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2~30题。(共27分)
雨中片段
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②女儿看到我的时候,没有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着:“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也多年没有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到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③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④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时,我们经常护抱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到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⑤暴雨已经结束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浇个透。库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很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⑥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是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之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丁点儿也未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⑦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的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⑧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牵连在一起的。
⑨时过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地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不愿意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⑩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选自《散文百家》徐金秋作,有删改)
22.下列各项为本文划分结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3.第③段在文中结构上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引起下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统领全文
24.本文④-⑦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怜爱之美 B.雨中奔跑之美 C.邻居互助之美 D.乡野生机之美
25.下列各项,不属于文中提到的雨的种类的一项是( )
A.不大不小的雨 B.来势很急的暴雨 C.持续时间长的梅雨 D.解救干涸的及时雨
26.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奢侈”通过强调“撒娇”的难得,写出了作者淋雨后得打母亲疼爱的激动心情,表达了作者美好童年和深沉母爱的无比眷恋。
B.“溢满”强调非常多,通过描写父母从雨中赶回家后家人在一起幸福快乐的情景,突出了作者对曾经幸福生活的怀念。
C.“鲜活”化静为动,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象,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
D.“迟钝”写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事物的敏感度有所下降,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27.下列各项,关于“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B.通过雨写出了年轻的活力,年轻的洒脱。
C.作者围绕雨,重点描写了雨前和回忆中几个下雨的片段。
D.通过雨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对亲人故乡的怀念。
28. 时过多年,作者为什么不愿意看到一场雨的到来。(用原句回答)
29.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雨”的美好回忆的一项是( )
A.雨中的父母经常被淋,生活依旧艰难。
B.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擦我头上的雨。
C.雨来临之前左邻右舍抢收粮食和衣物。
D.雨水滋润大地后庄稼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
30.下列各项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文 B.议论文 C.散文 D.小说
三、写作: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①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不得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知识与运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C D A A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B A A D
二、阅读题
(一)
16.C 17.B
(二)
18.B 19. A 20. A 21. B
(三)
22.A
23.C 24.B 25.C 26.D 27.B
28. 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29.A 30.C
三、作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