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能计算两位数的加法,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连加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这里只是数目变大了。3个数连加的笔算方法尽管在形式上有些变化,但它们的算理是相通的。教科书在编写时,充分利用了知识的迁移规律,帮助学生体会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的计算道理。
2.教材分析
教科书创设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教科书通过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学习,提出了三个问题。在主情境图中,教科书提供了套圈情境图和两人得分统计表,图和表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为了使于学生更清楚地区分,在主情境图中淘气用得是蓝色的套圈,笑笑用得是黄色的套圈。机灵狗的语实际上告诉了我们“套圈游戏”的规则。
3.学情调查分析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之处。
二、学习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激趣导入2分钟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的学校正在举行趣味游戏会。淘气笑笑报名参加了套圈比赛五。我们来看看比赛情况吧。你看懂了吗。老师把他们的得分情况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观察表格,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探索新知25分钟 活动一:(5分钟)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 鼓励学生能够读懂他人的想法,能够与他人对话。(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20分钟)独立完成:第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教师提问:要计算淘气共得多少分,如何列式?2.引导学生思考:要计算淘气共得多少分,就要把淘气三次所得的分加起来。了问题解决的基本|3.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5.小结: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以上问题层层递进,由提取信息到分析问题,再到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体现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思维过程。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巩固练习10分钟 活动一:学生独立练习: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1、2题。集体订正。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课堂总结3分钟 活动一(3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评价目标四)
【作业设计】课本P3-3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 23+44+29=96(分)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