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
——朱元璋
个人简历
姓名:?
学历:无文凭,全靠自学。
座右铭: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1344年 放牛
1344 -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1352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1368年 造反(这个猛)
1368 -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成功逆袭
第 课
明朝的统治
14
学习目标/重点
1.知道明朝的建立;
2.掌握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3.了解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4.正确认识明朝强化皇权措施的影响。
红色字体均需背会!并在课本上画出来,做笔记。
☆
(时间、人物、都城)
(积极、消极)
壹
明朝的建立
元朝后期情况: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历史上以南京为都城的政权有哪些?
明朝建立的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竭力搜刮民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
明朝的建立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
人物:
都城:
1368年
时间:
灭元朝标志:
明军攻占元大都
明朝形势图(1433年)
吴、东晋、宋、齐、梁、陈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新闻联播之
《强化皇权》
焦点访谈之
科举新变化
经济频道之
经济新发展
风云人物
“明太祖” 朱元璋
贰
废丞相强化皇权
政治篇
材料:“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 --《明实录》卷五十九
结合课文和材料,找出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
朱元璋认为,
元朝的灭亡使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王室。
①行政: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③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地方:
中央:
丞相
制度
设立:秦始皇时期
废除:明太祖朱元璋
特务
机构
锦衣卫(明太祖朱元璋)
东厂(明成祖朱棣)
西厂(明宪宗朱见深)
“宋濂请客”——朱元璋“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印
锦衣腰牌
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
监视官民,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洪武十七年……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扎,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明太祖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内阁首辅≠丞相
朕平均每天审批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
中央
地方
六部(行政)
内阁
(辅助政务)
五军都督府(军事)
厂卫
(耳目爪牙)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军务)
督察院(司法)
三司
中央
地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地方和中央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特点、作用?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材料研读P68 :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
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特点:
作用:
叁
变科举控制思想
文化篇
我定下的文体叫八股,句句对仗平仄要调。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来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
--欧阳中石《范进中举》
思考结合课文和材料,明朝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变化
内容变化
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文体变化
八股文
举子看榜图
①命题范围:
②题目解释:
历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图源:江南贡院
论从史出
根据材料评价明清科举的变化。
严复认为八股取士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罪状,他在《救亡决论》中深刻揭露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积极:促进了科举的规范化、制度化。
消极:①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②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宋朝
明朝
历代科举制发展概况?
废除九品中正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创立进士科,确立科举制
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创立“殿试制度”,设立武举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科目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八股取士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课后活动思考P69: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统治埋下了隐患。
肆
借稳定延续繁荣
经济篇
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棉纺织
丝织业
陶瓷业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在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初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青花扁壶
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八股取士
题目解释:《四书集注》
文体格式:八股文
经济的发展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手工业:丝织中心苏州;制瓷中心景德镇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3.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
A
C
D
A
检
限时背诵
一、明朝的建立
1、时间:1368年
2、建立者:朱元璋
3、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
三、明朝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等作物。
2、手工业: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3、商业: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二、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中 央 废丞相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地 方 废行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
厂 卫 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思 想 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影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