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8 19: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卷
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所有答案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100分。
I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15小题,共45分)
1.下面是四种不同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若要得到一个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含重组DNA的细胞,应选用的质粒是(  )
A B C D
2.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目的基因的获取途径不包括(  )
A.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B.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C.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D.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获取目的基因
3.下列关于基因文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分为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
B.cDNA文库属于部分基因文库
C.基因组文库的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均可进行基因交流
D.同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基因数量较基因组文库少
4.下列有关PCR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D.PCR扩增中需要解旋酶解开双链DNA
5.在基因工程中,若受体细胞是细菌,则用来处理该细菌以增强细胞壁通透性的化学试剂是(  )
A.氯化钠 B.聚乙二醇 C.氯化钙 D.二苯胺
6.蛋白质工程操作的实质是(  )
A.改造蛋白质 B.改造mRNA C.改造基因 D.改造氨基酸
7.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
B.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C.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来实现的
D.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
8.如图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所做的实验, 其中图甲作为对照,图乙中愈伤组织已分化出根,这说明图乙培养基中(  )
A.细胞分裂素多,生长素少
B.细胞分裂素少,生长素多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量相等
D.只有生长素
9.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新物种
B.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比较活跃
D.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够表现亲本的优良性状
10.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下面哪种物质不是必需的(  )
A.葡萄糖 B.核苷酸 C.氨基酸 D.无机盐
12.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所培养的动物细胞大都取自 (  )
A.幼龄动物器官 B.老年动物器官
C.中年动物器官 D.中年动物组织
1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小鼠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胃蛋白酶处理两种肝组织块后可得到肝细胞悬液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D.该试验中用到的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14.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卵母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母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D.卵母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15.受精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
A.释放第二极体 B.雌、雄原核形成
C.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 D.第一次卵裂
II 非选择题部分
二.解答题(本部分4小题,共55分)
16.(本题共14分)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
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______(填“a”或“b”)处,DNA连接酶作用于______(填“a”或“b”)处。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用的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17.(本小题共13分)下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为_______和筛选过程,常用______(生物因素)促进该过程。
(3)在制备破伤风杆菌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不同,②是通过筛选获得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是通过筛选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题共14分)根据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示意图,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A羊超数排卵,向其注射________激素,选择
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
(2)将早期胚胎移入D羊子宫内的技术叫____________,D羊被称为____________(填“供体”或“受体”);为使D羊的生理状况更适合完成该技术操作,要对D羊进行____________处理以提高成功率。
(3)从早期胚胎分离出的ES细胞可诱导分化出不同的组织细胞,这是因为在功能上ES细胞具有__________;早期胚胎培养时,培养液中除营养成分外,还需加入__________、激素等物质。
19.(本题共14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
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鱼塘,被鱼等水生生物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2)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__________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填“较强”或“较弱”)。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15小题,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D C C B B D A
11 12 13 14 15
B A C C C
二.解答题(本部分4小题,共55分)
1. (除特殊标记空外,每空2分,共14分)
(1) ___a___(1分)(填“a”或“b”), __a___(1分)(填“a”或“b”)。
(2) _农杆菌转化_(2分)。
(3) ___(植物)组织培养____(2分) ___脱分化____(2分) ____再分化___(2分)
(4) ___耐盐基因(目的基因)___ (2分)
____一定浓度盐水浇灌(或植株移栽到盐碱地中)_____(2分)
2. (除特殊标记空外,每空2分,共13分)
(1) ___不能__(1分)(填“能”或“不能”)
___没有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无法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___(2分)
(2) _____细胞融合____(2分)___灭活的病毒____(2分)
(3)__杂交瘤____(2分) ___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______(2分)
____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____(2分)
3.(每空2分,共14分)
(1) ____促性腺______ __ MⅡ中 _
(2) ___胚胎移植_____ ___受体____(填“供体”或“受体”) ___同期发情__
(3) __发育的全能性__ ___血清___
4.(每空2分,共14分)
(1) ___生产者(或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_____ ___一 __
(2) ___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_____
(3) ___多级(或充分)利用____ ___较强____(填“较强”或“较弱”)
(4) ____物质循环再生原理___ ______物种多样性原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