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一、选择题
1.国家、学校、社会都悉心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列健康知识错误的是( )
A. 新冠疫情时期,各校线上教学之际不忘“打卡”室内健身操,旨在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免疫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此举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 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我们应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关怀和尊重艾滋病患者
C. 健康仅仅是指身体的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不包括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D. 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先判断其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求救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 )
A. 体液的杀菌作用 B.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 皮肤的屏障作用 D.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3.下列免疫方式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溶菌酶溶解病菌
②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③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④注射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4.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生活,中学生需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选择均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的发生
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放心的外出活动,不担心会被感染
③野外考察或外出旅行时,有必要随身携带一个家庭小药箱
④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观察并借助周围救援物品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⑤进入公共用餐场所,用适宜浓度酒精擦手,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5.学习生物学可以让我们学会更健康的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艾滋病毒的人
B. 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白化病都是传染病人
C. 小刚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可指压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D. 苯丙酮尿症是由遗传物质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
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急救和健康的说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
A. 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B. 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C.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的同学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D. 某人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7.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疫苗可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B.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
C.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位置是胸骨下段约处,按压速度是每分钟至少100次
D. 蛋白质是构建细胞重要原料,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重要时期,高蛋白食物摄入越多越好
8.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民小康,下列健康知识错误的是( )
A.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B. 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的成长是一种责任,也是在对深爱着我们的人负责
C. 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
D. 接种疫苗,人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就不会再生病,无需再科学的锻炼身体
9.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下列有关健康与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等遗传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B. 遇到休克患者,只需实施心肺复苏
C. 过期不久的药品,也可以少量服用
D. 接种疫苗保健康,属于特异性免疫
10.一个人的健康,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理念的是( )
A. 养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
B.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C. “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应安全用药
D. 网络资源丰富,可以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
11.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处方药标识为OTC,可以自行购买,随意服用
B. 病人心跳骤停,应立即开始人工呼吸
C. 关爱艾滋病患者,但不能和他们共同进餐
D. 火灾现场急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2.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 ⑤④③①② B. ⑤②③④①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①③②
13.“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OTC无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
B. 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C. 给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是抗体
D. 某高校在学生中开展的“刷卡”锻炼活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4.对如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 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 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 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15.正在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 )
A. 病原体 B. 易感人群 C. 传播途径 D. 传染源
16.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大规模免费接种疫苗阶段。下列关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B. 能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
C. 能够预防所有的传染病 D. 可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播
17.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疫苗接种刻不容缓。在接种疫苗过程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
A. 接种时全程佩戴口罩 B. 接种疫苗前后按时作息
C. 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 D. 隐瞒发热症状接种疫苗
18.新冠病毒的肆虐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影响。我国在新冠肺炎防控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经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在疫情期间建立方舱医院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
B. 将新冠病毒在牛肉汁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后,通过灭活、纯化,可制成疫苗
C. 新冠肺炎患者康复过程中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 健康人间隔一定时间第二次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目的是刺激人体产生大量抗体
19.下列有关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处理应急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搬运送往医院抢救
B. 我们可以在药店自主选择与购买处方药,但应特别关注说明书上的各种信息
C. 进行人工呼吸时, 吹气者应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D. 被毒蛇咬伤手臂后,应首先扎住伤口处的近心端
20.彬彬为探究烟草是否能防治介壳虫(一种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将相同大小的带有介壳虫的同种植物叶各一片,浸泡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 观察介壳虫的生存状况,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叶片编号 甲 乙 丙 丁
介壳虫总数(只) 25 18 19 23
累计
死亡数(只) 2h 2 5 4 6
4h 8 9 7 10
6h 18 13 14 17
8h 25 18 19 23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经常吸烟的人群中患肺癌的比例较大
B. 烟草可以防治介壳虫
C. 浸泡时间相同时,四组时间中介壳虫死亡率相同
D. 烟草浸出液浓度越高,介壳虫死亡率越大
二、非选择题
21.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2月11日疫情报告显示,世卫组织将此次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应对危机,各国都在行动。要求戴口罩、发布限聚令、无人机监督隔离、严惩随地吐痰一系列防控措施“上线”,以遏制疫情蔓延。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 损伤。
(3)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 ;现在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属于 。
(4)已经康复的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这属于 性免疫。
22.如图所示的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同图 所示,这属于第 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作 ,能刺激人体产生 ,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23.请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到处都有病菌、病毒, 我们之所以都能够健康地生活, 与人体自身免疫有关。据报道,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获新药证书。该疫苗对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 临床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资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甲、图乙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 ,该病毒与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 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1疫苗, 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该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甲所示A、B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 ,抢救有效的标志是 。
(4)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乙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 (填字母)处。
24.如图甲、乙是人体对某种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人体通过甲、乙两种途径产生的免疫都属于 免疫;其中的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 的作用,均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 。
(2)通常,图 所示的免疫是人们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的,这样的免疫也称为 。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 ,可以预防结核病, 就属于这种免疫。
(3)在地震后, 卫生部门为灾区儿童进行的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强化接种,相当于图 所示的免疫。(4)除如图所示的免疫外,人体一般还有哪些免疫方式 试具体列举说明: 。
25.生活中我们发现酗酒后,一些人面红耳赤,些人摇摇晃晃站立不稳,更有一些人酒后驾车酿成许多悲剧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下面是该小组的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在15的室温条件下,选用80只大小一致、生命活力相同的成年水蚤分成八组, 分别放置在清水和体积分数分别为1、3、5、8、10、15、20的酒精溶液中,依次观察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结果如下:
酒精浓度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10秒内心脏跳动 次数 35 30 28 24 22 21 18 0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表中数据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 的影响, 即水蚤心率会随之增大而减小。
(3)本次实验的结论是: 。
(4)当酒精浓度达到20时, 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 。
(5)本次实验的对照组是放置 的一组。
(6)根据上述实验,我们得出的生活启示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上、 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拥有全面的健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学生开展室内课间操,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免疫力,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此举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
B、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教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对艾滋病患者不要有惧怕心理,要不歧视、不孤立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B正确;
C、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有心理上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等。C错误;
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当你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应首先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人工呼吸等科学有效的措施实施抢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D正确。
故选:C。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艾滋病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
(3)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以及健康的生活等知识点。
2.【答案】D
【解析】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还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杀灭和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体液的杀菌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都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是后天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D。
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获得途径不同、对病原体的作用有无特异性。
3.【答案】B
【解析】解:①溶菌酶溶解病毒,属于第一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②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③⑤。
4.【答案】C
【解析】解:①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的发生,错误;
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要注意休息,短时间内不能洗澡,错误;
③野外考察或外出旅行时,有必要随身携带一个家庭小药箱,正确;
④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观察并借助周围救援物品施救,切勿盲目下水,正确;
⑤进入公共用餐场所,用适宜浓度酒精擦手,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正确。
故选:C。
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
(1)控制传染源.由于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已达到最强程度.因此,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
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是解题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艾滋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错误。
B、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白化病属于遗传病,不具有传染性,错误。
C、小刚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这是静脉出血,可指压伤口的远心端止血,错误。
D、苯丙酮尿症是由遗传物质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是遗传病,正确。
故选:D。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掌握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区别及急救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健康的内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正确;
B、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正确;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的同学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
D、不慎意外受伤,暗红色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判断是静脉出血,应立即用绷带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错误;
故选:D。
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
1、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
2、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考查的知识点是出血的护理.解答时可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方面来分析.
7.【答案】D
【解析】解: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疫苗可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A正确;
B、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B正确;
C、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C正确;
D、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应多摄入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以满足生长发育快的需要,而过多的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食品,会导致身体偏胖,D错误。
故选:D。
(1)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3)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4)合理膳食利于人体的健康成长,否则偏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急救等措施。
8.【答案】D
【解析】解:A.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
B.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的成长是一种责任,也是在对深爱着我们的人负责,B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不安全性行为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性接触,如握手、共餐和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染艾滋病,C正确。
D.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接种疫苗,人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就不会再生病,无需再科学的锻炼身体的说法错误,D错误。
故选:D。
解答时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健康的生活方式、艾滋病的传播、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等方面切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9.【答案】D
【解析】解:A、艾滋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错误。
B、遇到休克患者,应打过急救电话后,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错误。
C、过期不久的药品不能服用,注意安全用药,错误。
D、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故选:D。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10.【答案】D
【解析】解:A、养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应安全用药,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
D、网络资源丰富,可以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会使人的意志消沉,并且影响身体健康,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符合题意。
故选:D。
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青春期青少年正确的生活方式。
11.【答案】D
【解析】解:A、OTC是非处方药,可以根据病情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服用,A错误;
B、心跳骤停,应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心肺复苏,B错误;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共同进餐不会传染,C错误;
D、火灾现场急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有毒气体吸入人体,D正确。
故选:D。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进行人工呼吸应先使呼吸道通畅。
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12.【答案】D
【解析】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据此答题。
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13.【答案】C
【解析】解:A、标有“OTC”的药品是非处方药,无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A正确;
B、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正确;
C、给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是后天建立的针对乙肝病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是抗原,C错误;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某高校在学生中开展的“刷卡”锻炼活动,运动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C。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3)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4)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4.【答案】B
【解析】解: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显然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的说法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解: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本题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应该是传染源,因为其携带了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并能散播该病原体,符合传染源的概念。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解:接种新冠疫苗,能够在人体不发病的情况下,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起到抵抗这种疾病的目的,因此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能够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但是这种抗体具有专一性,只针对新冠肺炎起作用,对其他疾病不起作用,因此不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C错误。
故选:C。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集中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7.【答案】D
【解析】解: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应该做到:接种时全程佩戴口罩,接种疫苗前后按时作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这样才能保证接种疫苗的成功率。
如果有发热症状不能立即接种疫苗,以免病情加重。等到体温正常,身体状况良好时才能接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答案】B
【解析】解:A、建立方舱医院隔离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正确;
B、新冠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再培养基上培养,错误;
C、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体内产生抗体,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D、健康人第一次接种疫苗,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但是数量较少,间隔一段时间第二次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正确。
故选:B。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明白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即可解答本题。
19.【答案】D
【解析】A.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A错误;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B错误;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C错误;被毒蛇咬伤手臂后,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 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 D正确。
20.【答案】B
【解析】略
21.【答案】遗传物质 肺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特异
【解析】略
22.【答案】(1)甲;一
(2)溶菌酶;乙;二
(3)抗原;抗体;三
【解析】略
23.【答案】(1)病原体无细胞结构 (2) 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3)先B后A 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 (4) b
【解析】略
24.【答案】 (1)特异性 抗原 抗体 (2)乙 计划免疫 卡介苗 (3)乙 (4)如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合理即可)
【解析】(1)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人体产生抗体是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人体通过甲、乙两种途径产生的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其中的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抗原的作用,均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2)通常图乙所示的免疫是人们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的,这样的免疫也称为计划免疫。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就属于这种免疫。(3)在地震后,卫生部门为灾区儿童进行的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强化接种,是儿童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的免疫, 属于计划免疫, 相当于图乙所示的免疫。(4)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因此除如图所示的免疫外,人体一般还有非特异性免疫,如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25.【答案】(1)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酒精浓度
(3)酒精浓度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抑制作用)(其他说法正确也可)
(4)死亡
(5)清水
(6)心理上
【解析】(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因此提出的问题是: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3)(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当酒精浓度为20时,水蚤死亡。因此本次实验的结论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5)本次实验的对照组是放置清水的一组。(6)根据题述实验,我们得出的生活启示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拥有全面的健康。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