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卷
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组成。
2.考生作答时,请将所有答案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100分。
1、选择题:(共20道题,每题3分,共60分)
1.在“法”与“德”的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救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礼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4.学者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他所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7.普罗泰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8.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表明他( )
A.只是口头上尊敬老师 B.否定柏拉图的错误观点
C.希望突出自己的思想成就 D.具有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9.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
A.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C.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罗马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1."整合各种权力,加以规范和控制,使之发挥作用,并给其中的一种权力添加分量,使之能与另一种权力相抗衡,这是立法上的一件杰作。”启蒙运动中与此观点相似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2. 19世纪中后期,新兴土大夫阶层“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洋务”逐渐演变为“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 )
A.西方的军事技术 B.日本的教育制度
C.西方的政治制度 D.中国的礼教制度
1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说:“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1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
A.批判儒家思想 B.宣扬经学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15.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①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③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1920年11月,陈独秀发文,“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据此可知,陈独秀意在说明( )
A.民主革命是挽救危机之妙药 B.中国应走以俄为师的道路
C.马克思主义在华已广泛传播 D.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18.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下列运动主张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19.在1920年,作为现代“国语”的白话纳入官方教育体制。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这体现了( )
A.白话文利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B.白话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
C.北洋政府废止了文言文的使用 D.白话文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0.天津《新民意报》创刊于1920年,它非常注重与读者的思想交流和沟通,深人实际调查,了解工农疾苦和要求。他们非常注重与工农群众的结合,经常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他们的疾苦,做他们的朋友。可见,天津《新民意报》的创刊( )
A.纠正了《新青年》不足之处 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得益于“问题与主义”之争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道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8分)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该运动发生的经济根源。(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并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8分)
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B C D D C C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D D A B D A D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8分)
答案: 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8分)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6分)
答案: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6分)
答案: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但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6分)
22、(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
答案: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培养治国人才;认识自己(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该运动发生的经济根源。(6分)
答案:运动:文艺复兴运动(2分)。
思想:人文主义。(2分)
根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并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8分)
答案:只有人民可以制订法律;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4分)
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1787年宪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