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 学 目 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 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4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措施
思考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201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70岁的生日。回首七十年,有光明与梦想,也有黑暗与艰辛┅┅
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
问题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地点:
1949年9月21日--30日
北平
出席代表:662人
中心议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了国都、国旗、国歌、纪年法
主要内容:
政协性质: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意义: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组织准备工作,标志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民
性质
建国总方针
根据当时的国情,规定了政权机关、军事制度 、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临时宪法)
通过《共同纲领》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
副主席
毛泽东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
国旗:
五星红旗
代国歌:
国都:
《义勇军进行曲》
北平改名北京,定为首都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和平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你知道国旗上的知识吗?
纪年方法:
公元纪年
1950年9月20日公布了新中国国徽图案
1950年的国庆节终于挂上了新国徽
你知道新政协确定了国徽吗?
问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1、土地改革
(1)进程:
①1950年下,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3年春,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湖南岳阳农民烧地契
山东省沂南县依汶区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2)意义: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②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思考:土地改革是什么性质的改革?
新民主主义
2、稳定经济秩序
(1)困境: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1949年的中国:
铁路主干线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
人均国民收入为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
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
与抗战前的1937年6月相比,物价上涨36807 亿倍
……
(2)措施:
①采取有力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②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
陈云领导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3)成果
①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3、抗美援朝
(1)背景:
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38°N
(2)进程:
①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②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取得胜利。
北纬38度线成为朝韩军事分界线。它全长240多公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3)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
思考:朝鲜战争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 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国际形势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阵营有所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实力壮大
亚非拉地区许多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
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家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利益
中国的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对外关系的问题;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问题一: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
问题二: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问题辨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目的
过程
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内容
意义
日内瓦会议
背景: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地位: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概况: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意义: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万隆会议
召开: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
内容: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意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求同
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奴役和灾难。
共同关心的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存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问题探究: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1、三大改造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与道路,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稳定物价、剿匪镇反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方针、外交成就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一届全国人大、三大政治制度
课堂检测
1.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讲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应该是( )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C
2.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年代联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1994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维护国家利益 B.反对霸权主义 C.维护地区稳定 D.“以夷制夷”
A
3.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复会。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B.新中国第一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C.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4.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由193家增加到997家,增长4.2倍,产值增长5.2倍;在上述企业中公股所占比重,1949年为70.7%,1952年则为60.7%。这主要说明1952年前的公私合营企业( )
A.是国营性质的企业 B.属于股份制的性质 C.仍然是私营经济 D.全部纳入国家管理
C
5.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他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了。要使它成为地上的,合法化的,可以雇工。现在合作工厂做衣服要三个月,袖子一长一短,扣子没有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作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意在(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选择题
1.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讲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应该是( )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泽东对 武汉长江大桥的由衷赞美,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建造于( )
A.“一五”计划建设时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年代联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1994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维护国家利益 B.反对霸权主义 C.维护地区稳定 D.“以夷制夷”
4.在论述新中国某项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旋转的电子很轻,它们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B.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较为曲折
C.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5.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复会。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B.新中国第一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C.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A. 标志是辛亥革命的成功
B.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
C.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D. 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反抗殖民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7.决定以五星红旗作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8.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 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 体现了民主的广泛
C. 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9.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 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11.“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
A. 社会制度不同 B. 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 经济政策不同 D. 外交权利不同
13.近年来,我国一个法律名词变得炙手可热——政府听证。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行了听证会,问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学校、学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国家决策的“问计于民”说明( )
A.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发展
C.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D. 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由三大制度构成,其中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君主专制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 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 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亚非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致的。不管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如何不同,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我们都应该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按照我们各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各自的国家获得独立的发展。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亚非会议召开的目的。
(2)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阐明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矛盾?请指出理由。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会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史料一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史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C
6.C
7.B
8.B
9.B
10.B
11.D
12.A
13.B
14.C
15.B
16.(1)目的: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2)“求同存异”的方针。不矛盾。理由: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则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17.(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