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上册 2.9 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上册 2.9 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08 10: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理数的乘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方的意义,理解底数、指数、幂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培养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类比,特殊到一般,化归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3)会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有理数的乘方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方的意义,理解底数、指数、幂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培养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类比,特殊到一般,化归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大家都知道原子弹的威力非常大,那大家知道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吗?
生1: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2:……
师:看来我们大家中有的同学有当科学家的潜力,其实这种原理并不难理解,只要你们肯思考!现在我们一道类似的问题,你能解决吗?(展示问题)
生: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准备小组展示。
师:看来我们大家中还存在不同的见解,那让我们一起欣赏大家的成果。
第一小组学生代表:同学们,我们小组的一致建议是:
第一次为:2
第二次为:2×2
第三次为:2×2×2
五小时一共分裂了10次,结果为:2×2×2×2×2×2×2×2×2×2最后结果为1024个。
师:第一小组回答得非常好,他们找到了这其中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结果,其他小组还存在什么问题和要补充的内容吗?
生:我们小组在结果的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最后的结果为210。
师:这个小组的回答,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初中生活刚开始,就有了预习的好习惯,并且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那我们就一块检验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师:今天这节课的题目是:
生齐答:有理数的乘方(很自信地回答)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有理数的乘方的世界。研究有关有理数的乘方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一)探究概念。
师:有请二组的同学完成预习稿中的知识准备,注意语言清晰。
生:……
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师:回答得很正确,对于概念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没有了(很自信的回答)。
师:哦,很好!来,我们考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两分钟后,组织学生进行抢答。)
生:抢答。
师:不错!回答得非常正确,其余同学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没有举手的同学。)
师:很好,看来大家能很好地掌握乘方的概念和幂的组成,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定义完成有关的计算。
(展示例一)
(二)探究例解。
师:关于乘方的概念大家已经掌握得很好,大家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列一组题目:
(投影展示例一内容。)
师:现在我们找个小组说说你对例题的理解,大家一块讨论一下。
生:完成对例一的过程性描述性讲解。
师:讲解得非常好,思路清晰,希望全体同学能做的和他一样好,甚至更好!
现在我们一块讨论一下:通过例题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两分钟后回答。)
生1:从第一题我们可以看出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
生2:从第二题我们可以看出负数的偶数次的幂是正数。
生3:从第三题我们可以看出负数的奇数次的幂是负数。
师:好,看来大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逐步的提高,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小组能完成反馈练习,注意你们小组内出现的错误!
生:小组内完成错误点的归纳。
(三)特例分析。
师:刚才我们做的题目比较基础,现在有几道题目,你能作对吗?
(展示例二内容,要求写出做题过程。)
生:板书展示,说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师:总结做此类题目的技巧及容易出现的错误。
生1:在计算中看清底数是什么,不要混了符号。
生2:做题中注意符号的变化。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其实我们在做有关于幂的运算时,最主要是判断底数!
四、收获园地。
师:看着同学们面带笑容,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先想一想,我们一起分享吧!
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五、达标检测。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当底数大于1时,幂增大得很快。
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参与折纸操作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获得一些经险。
4.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接触和了解了有理数乘方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生1:知道了乘方的有关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生2:根据概念我们进行了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底数的变化。
师:看来大家总结得很好,现在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的叙述要绘声绘色,特别是要把棋盘上放米的方法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使学生产生疑问:小小棋盘上真得有那么多米吗?这些米究竟会有多少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本节课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课后主动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活动,展示自我。
(一)探究活动1。
师:根据故事的内容,大家觉得那位聪明的大臣是不是有点傻呢?大家可以根据下列问题找出事情的真像(展示问题)棋盘上的米究竟有多少
第2格有_______粒米;
第3格有_______粒米;
第4格有_______粒米;
……
第64格有_______粒米;
共有_______粒米。
假设10000粒米为1斤,100斤为1袋,估计有 袋。
(生讨论问题,小组内交流,展示答案。)
生(一组的代表):我们组的答案是:根据问题的提示我们得到的结果是264-1粒,但没有计算器没算出多少袋。
师:你们小组已经做得很好了,其他的同学有没有得到最后的结果?
生(二组的代表):我们的答案是18 446 744 073 709 551 615粒,大约是18 446 744 073 709袋,还有我们组也没有计算器(表现很得意)。
师:那你们是如何计算的?
生:课本读一读当中有答案,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得到了最后的答案。
师:太好了,你们小组的做法值得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看来你们预习的很充分,希望我们大家能以该小组为榜样,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我们一块看看身边的例子:(折纸活动)。
(二)探究活动2。
(投影显示)折纸活动:一边折,一边思考以下问题:纸的厚度为0.1mm,对折一次后,厚度为2×0.1mm,对折两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
1.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
2.若每层楼高度为3米,这张纸对折20次后约有多少层楼高?
3.通过活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小组讨论,探究,准备展示。
生(三组代表):利用上节细胞分裂的结果去发现一张纸对折10次后的厚度是1张纸的厚度的1024倍,可得102.4mm,再继续折纸数值太大。
生(二组代表):我们小组发现: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相当快,当一张纸对折20次后,其厚度比30层楼还高(估算)。
师:这几个小组回答得非常好,我们是不是应该有点掌声(掌声)。
师:乘方运算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好好学习,为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三)探究例解。
展示例三:
师:我相信大家有能力自己在小组内完成探究及辅导,完成我们的目标,大家能不能做到?
生:能(五分钟讨论交流时间)。
生(四组代表):完成对例题的过程描述性讲解。
师:讲解得非常好,思路清晰,希望全体同学能做的和他一样好,甚至更好!
师:根据你们交流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百万可以用106来表示。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为了检验大家的探究效果,我们一起来检验大家的效果。
(显示随堂练习)
生:板演过程。
师:其他小组发现错误并更正,总结易错点。
生:符号是做乘方运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四)生活特例。
师:阅读课本想一想,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收获园地。
师:看着同学们面带笑容,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先想一想,我们一起分享吧!
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五、达标检测。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题目。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