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城镇化
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结合资料,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对比左面两图(图2.11),你会发现,尽管才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市不断涌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情景导入
01
城镇化的意义
02
世界城镇化进程
03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04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目录
CONTENT
城镇化的意义
01
1、城镇化以及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2、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3、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
城镇化的表现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数目增多
城市等级提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与工业化
巧学助思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城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
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增强区域
社会和谐
改善产业结构
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
集中供应
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
平整土地
修建设施
公共设施提供优质服务
价值观念与文化趋同
城镇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 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04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世界城镇化进程
02
1、世界城镇化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中国的城市化
世界城镇化进程
18世纪中叶以前
18世纪中叶开始
19世纪的100年
20世纪以来
2016年
城镇人口比例
<2%
城镇化
世界人口增加
城镇化
速度、规模、范围
加速发展
70%
城镇人口增加
340%
空前发展
54.3%
城镇人口比例
世界城镇人口增长
①读坐标、图例。
②读出指定年份世界总人口。
③读出该年的城镇人口总数。
④计算该年城镇人口比例。
⑤按年份列表汇总各组计算数据。
⑥建立坐标系,绘出世界城镇化发展及预测曲线。
读图方法及要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①城镇化水平75%以上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 洲
②城镇化水平40%以下的主要分布在 、 。
欧
大洋
北美
南美
非洲中部和南部
南亚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案例 英国的城镇化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
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
人口重新实现内迁
中国的城市化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不到50%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03
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
大气圈:工业排放的废气改变大气成分和太阳辐射强度,气温、降水出现变化,出现热岛现象,日照、风速、风向改变。
生物圈:生物栖息地被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圈: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岩石圈:生活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城市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质量下降
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失业增加
城镇化问题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镇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地面沉降、城市内涝 过量开采地下水,改变地形、破坏植被、硬化路面 减少地下水开采,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绿地面积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风险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镇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城镇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镇人口数量;合理布局城镇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镇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环境问题措施
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失业增加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
城市化的未来
The future of Urbanization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04
遥感(RS)广泛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NS)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输入、储存、查询、管理、分析、描述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2.110 指挥中心要确定哪-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 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3.110 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4.假如你是 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接警
定位
查找
分析
确定事故
地点位置
通知
分析确定最近的巡警车
(或最快到达的)
110指挥中心接警员调度流程:
(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查找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报务。
链接生活: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阅读该地区基层公共设施用地的有效服务区示意图,:
该地区基层公共设施是否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城市中心大部分地区满足,城市边缘尚未满足,增加城市边缘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密度,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城镇化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
发达国家城镇化
环境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
城市管理难度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方案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