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检测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陡崖的取值最可能是( )
A.15m B.19m C.39m D.50m
2.图中能欣赏日出景观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关于图中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向大致为西北向东南 B.水位季节变化明显
C.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 D.流经地区地形起伏大,流速快
4.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5.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6.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
7.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
8.图中MN两点之间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 )
A. B. C. D.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C.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D.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10.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戊
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集“月壤”返回。有研究表明,月壤中含有太阳风暴带来的氦-3以及其它物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月壤形成主要是月球表面( )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昼夜温差过大 D.温度变化无常
12.月壤可能含有( )
A.有机质 B.微生物 C.液态水 D.矿物质
13.地球土壤中氦-3含量极少,可能因为( )
A.雨水冲刷强 B.地球引力弱 C.大气层阻挡 D.日地距离远
14.容易对嫦娥五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因素是( )
A.月地距离 B.地球公转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区域( )
A.丘陵地形为主 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平原地形为主 D.地势呈三级阶梯
16.图中铜矿产地到丁村的直线距离约为( )
A.0.7千米 B.1.8千米 C.2.6千米 D.3.8千米
左图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右图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
A.东北风春夏 B.西南风春夏 C.东北风冬春 D.西南风冬春
18.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
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B.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C.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海浪搬运—一海浪沉积
D.风化作用—一流水侵蚀一一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二、综合题
19.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其中C环节名称为____,受人类影响最多的环节是____(填图中字母)。人类通过____(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调节A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位于河口附近的丁处往往形成____(填“三角洲”或“海蚀崖”)地貌,其外力成因是____(填“流水沉积”或“冰川堆积”)作用。
(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A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如果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则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请描述夏季该海域盐度等值线的水平分布特点____。
(5)如果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的副热带东部地区,则沿海海域受____(填洋流名称)影响,盐度偏____(填“高”或“低”)。
20.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
(3)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简述其主要原因。
(4)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5)下列土层不属于森林土壤分层的是( )(双选)
A.有机质层 B.腐殖质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21.读“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土壤形成因素的角度,说出图中岩石风化产物的名称,并描述其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指出岩石风化与温度、降水之间的关系。
(2)写出图中“吸收”的含义。
(3)说出图中生物与腐殖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图示“循环”的顺序可以表述为_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②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③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④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并储存在生物体内
A.①→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①
(5)写出与图中“淋失”密切相关的因素,并简要分析其关系。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盐风化作用是指因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然而,盐风化作用却一直被地学界忽视和误解,以至于这种普遍存在的宏观和微观地貌景观都被解释为风蚀或水蚀等其他作用的结果。
盐风化作用在地貌上表现为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小的为厘米级,大的可以达到几米,盐风化现象可见于陆地上任何气候带,但在内陆干旱区和海边表现更为明显。下左图为盐风化原理图,下右图为我国西北祁连山北麓甘肃酒泉青稞地古近纪砂岩盐风化穴景观图。
(1)推断盐风化明显地区岩穴中盐类物质的来源。
(2)简述青稞地古近纪砂岩盐风化穴景观形成的原因。
(3)与西北干旱区相比,简述我国南方湿热区较难见到盐风化穴的原因。
(4)水是盐风化作用的重要介质,简述水对盐风化景观形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D 6.A 7.C 8.B 9.B 10.B 11.C 12.D 13.C 14.D 15.A 16.B 17.C 18.A
19.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水汽输送 A 跨流域调水 河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 增大 低 夏季降水量大 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多,稀释海水盐度由河流入海口向外盐度数值升高(或离河口越远,海水盐度越高) 墨西哥湾暖流 高
20.(1)光合矿物质/营养元素
(2)气温/热量降水/水分。
(3)气候湿润,森林覆盖面积广,地表枯枝落叶较多;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微生物不活跃,利于有机物积累。
(4)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腐殖质;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富集到土壤表层;生物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5)CD
21.(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2)植物通过根系,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大气(土壤)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
(3)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4)B
(5)气候(温度和降水量)。关系: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淋失作用也强。
22.
(1)地下水;岩石内部;盐湖湖床;含盐表土;海水等。
(2)土地盐碱化,盐类物质丰富;温差大,岩石表层裂隙发育且砂岩空隙较多;盐类随水渗入裂隙,蒸发结晶导致表面岩石颗粒分解脱落;干湿交替,不断蒸发结晶,岩石碎屑不断脱落形成凹槽,即盐风化穴。
(3)雨季长,降水多,雨水带走盐分,盐分较少;干湿交替周期较短,难以满足各种盐类晶体的生长膨胀;湿热环境各种风化速度快,流水侵蚀强,盐风化穴较难保存和识别。
(4)为盐风化带来盐分;携盐分渗入岩石孔隙或裂隙,后蒸发致盐风化穴发育;但过量的水会带走流经处的盐份而减缓盐风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