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藏戏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藏戏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11: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3 藏 戏
马晨明
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哪些传统戏剧形式呢?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这节课,我们要欣赏一种极富特色戏曲剧种——藏戏。
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点。
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
了解藏文化,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目标
“藏戏”主要流传于我国西藏、青海一带,是一种极富特色的戏曲剧种,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相关知识
掀翻(xiān) 脱缰(jiāng) 涉水(shè)
吞噬(shì) 咆哮(páoxiào) 发誓(shì)
响彻(chè) 旷野(kuàng) 两颊(jiá)
妖魔(mó) 青面獠牙(liáo) 恐怖(bù)
敦厚(dūn) 窟窿(kūlong) 钹(bó)
知识梳理
重点字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吞噬:吞食。
宏愿:伟大的志愿。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能歌善舞:擅长唱歌、跳舞。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旷野:空旷的原野。
开山鼻祖:比喻某一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
重点词语
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
青面獠牙:形容面貌狰狞凶恶。
窟窿:洞。
敦厚:忠厚。
席地:原指在地上铺了席(坐、卧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卧)。
钹:打击乐器,是两个圆铜片,中间突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或布片,两片合起来拍打发声。
演绎:铺陈;发挥。
地广人稀:土地广袤,人口稀少。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不迫、闲适自得的样子。
快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自主探究
1.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找出文中能够提示课文结构的关键句子,梳理文章的脉络。
3.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相关内容说明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1.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藏戏的
主要特点
藏戏的起源
藏戏中
的面具
藏戏的
演出形态
2.找出文中能够提示课文结构的关键句子,梳理文章的脉络。
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第一部分(第1~3段),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点出藏戏的三个主要特点,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4~17段),详细介绍藏戏的起源、藏戏中的面具、藏戏的演出形态等。
第三部分(第18段),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的传承方式——“师传身授”。
3.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相关内容说明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1)文章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藏戏的起源,记叙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前因有过程有结果,中间夹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写了“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的凶险、“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的雄奇,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藏戏诞生的传奇色彩。
增添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文章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不同面具的特点,让读者获得了相关的知识。
(3)“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一句是议论,点出了面具在藏戏中的重要作用,简要而精当。
总领全文
戴着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独特魅力
课堂小结
藏戏
详细介绍
藏戏的起源
藏戏中的面具
藏戏的演出形态
“师传身授”的传承方式
总结全文
本文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藏戏中的面具、藏戏的演出形态等方面展开,让读者对藏戏有所认识,也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
主旨归纳
1.“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本文开篇用三个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三个主要特点,总领全文;然后从藏戏的起源、藏戏中的面具、藏戏的演出形态等方面展开,具体介绍藏戏;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的传承方式——“师传身授”。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写作特点
2.文章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平实简洁。
在讲述藏戏的起源时,文章绘声绘色地叙述故事,描绘场景,易于读者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那份传奇的色彩。在介绍藏戏的面具和演出形态时,文章语言则平实简洁、干净爽利,在记叙中夹以说明、议论,让读者既了解了藏戏的相关知识,又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
1.下列彩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掀翻(xiān) 发誓(shì) 咆哮(páoxiào)
B.涉水(shè) 撒种(sǎ) 一哄而散(hòng)
C.响彻(chè) 两颊(xiá) 缝制(fféng)
D.妖魔(mó) 恐怖(bù) 窟窿(kūlong)
课堂小练
答案:C
点拨:颊—ji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脱缰 吞噬 鱼民
B.招呼 旷野 幕布
C.宏愿 受予 敦厚
D.前额 拖延 演译
答案:B
点拨:A.鱼—渔。C.受—授。D.译—绎。
3.下列句子中加彩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不以为然。
B.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可能
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因为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C.这种人平时总是阴阳怪气、两面三刀,你要留个心
眼,以免上当。
D.在地广人稀、遗迹分散的戈壁上,活跃着一支支由
当地牧民组成的文物保护队。
答案:A
点拨:“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