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匆匆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匆匆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11:0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5 匆 匆
朱自清
识记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作用,学会分析重要段落的作用。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习目标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论雅俗共赏》等。
作者简介
溜去(liū) 涔涔(cén)
潸潸(shān) 挪移(nuó)
旋转(xuánzhuǎn) 遮挽(wǎn)
伶伶俐俐(líng lì) 徘徊(páihuái)
蒸融(zhēngróng) 薄雾(bó)
赤裸裸(luǒ) 痕迹(hén)
知识梳理
重点字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泪流不止的样子。
挪移:挪动;移动。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凝然:文中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
伶伶俐俐:文中形容非常灵活。
重点词语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罢了: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仅此而已”,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前后呼应。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何曾: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
游丝: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赤裸裸:状态词。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自主探究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是如何将时间的流逝描绘得生动可感的?
4.课文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围绕“匆匆”二字描写时间流逝的踪迹,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接着写了作者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在此基础上抒发了对光阴被虚度的无可奈何,揭示了年轻人觉醒又茫然的心情,最后发出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白白走这一遭”。
3.作者是如何将时间的流逝描绘得生动可感的?
例如,“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对比,突出自己的日子流逝得“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新奇形象,烘托、渲染了“匆匆”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作者并不发表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化为具体的形象,并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其细细地描摹出来。
又如,“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这里的太阳被拟人化了,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过,引得作者“茫茫然跟着旋转”,让人感同身受;紧接着,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自己洗手、吃饭、默默、遮挽、睡觉、叹息时,时间伶伶俐俐地“跨过”、轻盈地“飞走”、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的情形。在这些形象的描写中,时间的流逝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日常生活场景,无情之物充满了情感,形成虚实相生的情境,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4.课文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既点明题意,引出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限感慨,提醒读者关注和思考关于时间的问题,又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和抒发情感奠定了基础。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表现内心的情感波澜:
①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②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③对自己要有所作为的渴求。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问题探究
本文写于1922年,当时朱自清24岁。文章第
2段中,为什么说“八千多日子”而不说“二十四年”呢?作者还说“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他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在这里不说“二十四年”而说“八千多日子”,是为了用一个更有冲击力的数字来表现时间流逝之多,且与浩瀚的时间之海形成对照,揭示个人生命历程之短暂,体现他内心由此产生的不安。“我”觉得“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而“我”却什么都没有留下,想到时间就那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作者内心非常不安,所以“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提出问题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珍惜时光
课堂小结
匆匆
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
八千多日子悄然逝去
日子如何匆匆逝去
时光逝去不留痕迹
照应开头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白白走这一遭”。
主旨归纳
1.结构精巧,首尾呼应。
本文开篇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初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接下来借助具体的形象描写了时间之可贵,时间逝去之“匆匆”,以及时间逝去后“我”的痛惜之情,层次清楚,情感抒发自然顺畅。经过情感的洗礼后,文章结尾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与文章开头照应,突出主旨,引发读者思考。
写作特点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不易觉察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可感,富有感染力。例如,“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太阳人的形象和情态,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得具体可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具体,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杂诗》(其一)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
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拓展延伸
1.下列彩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涔涔(cén) 伶伶俐俐(línglì)
B.潸潸(shān) 旋转(xuánzhuǎn)
C.薄雾(bó) 徘徊(páihuí)
D.挪移(nuó) 赤裸裸(luǒ)
课堂小练
答案:C
点拨:徊—huái。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
排比
拟人
比喻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生活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 ,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 ,错失了许多实现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A.虚度了年华 淡忘了友情 淡漠了亲情
B.淡漠了亲情 淡忘了友情 虚度了年华
C.淡漠了亲情 虚度了年华 淡忘了友情
D.淡忘了友情 淡漠了亲情 虚度了年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