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度(上)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1-3小题。
1.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 欧洲西部 B. 非洲南部 C. 中国西北 D. 马来群岛
2.“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A. 位于赤道无风带 B. 雨、烟受重力作用
C. 地转偏向力为零 D. 受人为因素干扰
3.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赤道,太阳高度较大 B. 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
C. 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 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
城区气温比周边郊区高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其强度受下垫面、人类活动、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城区与郊区的植被覆盖率差异越大,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越大。下图示意我国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全国总体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4-6小题。
4.造成我国夏季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较夜间大的重要原因是郊区()
A.植被覆盖率高,升温慢
B.植被覆盖率低,降温快
C.植被覆盖率高,降温慢
D.植被覆盖率低,升温快
5.受雾霾天气影响,我国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明显增大的时段是()
A. 夏季白天 B. 冬季白天
C. 夏季夜晚 D. 冬季夜晚
6.图中丁表示()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干旱(半干旱)地区 D. 全国总体
图为新西兰降水分布图。读图,完成7-9小题。
7.新西兰南岛的降水
A. 集中在7、8月 B. 冬季多,夏季少
C. 从南向北递减 D. 从东向西递增
8.影响新西兰南岛降水特点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 东南信风带 B. 中纬西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9.据图推测,新西兰南岛20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地区的河流
A. 流程大多比较短 B. 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C. 结冰期大多较长 D. 降水补给占比较小
历史上,图中河流多次决堤泛滥,威胁到城市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中水闸修建在523米宽的河面上,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河道之间的闸门可以减少朝向上游的水量。读该河流河口区域示意图及图示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10-11小题。
10.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坡 B. 寒流流经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西风偏弱
11.图示河流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
A. 春季最长 B. 夏季最长 C. 秋季最长 D. 冬季最长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1)归纳图示区域绿洲分布特点。(4分)
(2)说明绿洲与邻近荒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况,并分析其对绿洲的有利影响。(10分)
(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盖层的作用。(8分)
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满水电站大坝将松花江拦腰截断,在其上游形成松花湖。冬季,晴朗夜间,气温常低于-20℃,但松花湖底部水温却高于0℃,流出的湖水使松花湖下游几十里雾气满江。早晨晶莹霜花缀满枝头,这就是雾凇(“树挂”)。“夜看雾,晨看挂”乃吉林冬季旅游盛景。
材料二:图a为吉林省等高线图及雾凇景观图,图b为松花江雾淞景点分布图。
材料三:图b冬季某时段的甲、乙、丙三处表层水温统计分别为4℃、3℃、1℃。
(1)分析图a中长白山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10分)
(2)结合相关信息,简要分析图b中甲到丙河段的水文特征。(8分)
(3)简述当地冬季晴朗夜间“雾”形成的过程。(6分)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积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
42. (10分)旅游地理
工业旅游是利用工厂厂房、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产品和独特工艺流程等为主要吸引物,供游客进行参观、体验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新型旅游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北地区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经济转型,遗留了大量的工业遗迹。
试分析东北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因素。
43.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表4为1995~2010年我国江苏省北部和南部(大致以淮河为界)年平均各级别酸雨出现的天数和年酸雨量。
说出江苏省酸雨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地理参考答案
1-5 DABAD 6-10 CDBAD 11 B
36.(22分)(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2分),以及山麓地带(冲积扇)(2分)。
(2)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2分)(近地面荒漠气温高于邻近绿州,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2分)有利影响:绿洲气流下沉,抑制水份蒸发(2分);通过近地面的风将水分输送给邻近荒漠(2分),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带(2分)
(3)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2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分);有利于水分下渗(2分);增大昼夜温差(2分)。
37.(24分)(1)长白山呈东北—西南走向(1分),且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1分),导致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部背风坡(2分);
冬季,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1分),导致同海拔西部气温低于东部(2分);
长白山区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变化明显(1分),出现从温带季风气候至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递变(2分)(或地形高差大(1分),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分))。
(2)受松花湖水库调蓄作用(1分),径流量较稳定(水位变化较小)(1分);
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常年高于0℃(1分),冬季无结冰期(1分);
受湖泊拦蓄泥沙作用(1分),河流含沙量较小(1分);
流经区域地形平坦(1分),河流流速较慢(1分)。
(3)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2分);
该段江水温度远高于气温,水汽蒸发多(2分),
水汽遇低温,凝结(2分)形成雾。
42.(10分)
东北地区是我国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工业文化发达,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游览价值高(3分);人口众多,又靠近人口稠
密的华北地区,客源市场广阔(3分);交通运输网络发达,交通便利(2分);经济发达,
基础设施齐全,地区接待能力强(2分)。
(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43.(10分)
苏南酸雨出现天数和年酸雨量大于苏北(2分)。原因:苏南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
大,酸性气体排放量高于苏北(4分);苏南位于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和降水天数都大于
地处北方地区的苏北(4分)。所以苏南酸雨出现天数和年酸雨量均大于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