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热传导》是一节探究实验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选择、提供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有结构的材料,并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实验材料。
实验中我选取了铁片和感温变色油墨为实验材料,利用感温变色油墨的性质加热到一定温度由黑色变为白色,降温后又变为原来颜色。来清楚的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由于铁片传递热的速度快,所以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2、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
如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
3、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
科学探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善于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遵循了这一理念,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研究。
总之,本节课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存在问题:1.上课过程中每个板块衔接过渡语言有点生硬。2.学生交流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鼓励表扬性言语教单一。
改正措施:1.灵活运用衔接言语。2.多学习对学生的鼓励夸奖性语言。《热传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热传导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热传导的探究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活动。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实验结果。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
3、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了解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讨论法 演示法
教具准备:感温变色油墨、圆形铁片、火柴、铁架台、铜棒、凡士林、酒精灯、牙签。
教学过程
教什么
倒入温水后杯子怎么变热的。
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
怎么教
板块一:倒入温水后,杯子怎样变热的。
[PPT 1出示]出示课题:热传导
2.[PPT 2出示] 活动准备
(教师出示一个杯子学生摸一摸杯子外壁,往杯子中倒入热水,让学生再摸一摸杯子的外壁。回答杯子变化。)
[PPT 3出示]教师提问:倒入热水后,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学生自由回答。)
师:热水将热传递给杯子,杯子变热了,大家有没有看见。如何可以直观的看到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板块二: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1.[PPT 4 出示]活动一:热在金属棒中是怎样传递的?
(1)讨论探究方案。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你们小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探究方案。)
(2)[PPT 6 出示]学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生:我们小组设计了给铜棒加热,观察热的传递是怎样传递的。我们打算利用热传导实验装置,用凡士林把牙签粘到铜棒上,然后给铜棒一头加热,观察牙签会怎么样。
师:给铜棒加热时,可以使用酒精灯。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PPT 7 出示] [PPT 8 出示](教师出示酒精灯,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你们认为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凡士林不要太多,每次要匀一点。
生:使用酒精灯时要按要求点燃酒精灯。
……
(3)进行探究实验。
师:请各小组按照既定方案,各显神通,验证猜想,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以免烫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热是沿着物体传递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活动二;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1)过渡: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金属片,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2)介绍感温变色油墨。加热到一定温度由黑色变为白色,降温后又变为原来颜色。
(3)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加热涂抹感温变色油墨的圆形铁片,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
师生小结:热是沿着物体传递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师总结:无论是在金属棒中还是在金属片中,热都是沿着物体传递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
板块三: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
[PPT 12出示]活动三: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
1.(播放视频资料: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如锅、勺等。)
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
2.提问:这些生活用品中同一用品制作材质为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师总结:这些物品有的部分传热快,用铁或陶瓷制成;有的部分传热慢,用塑料或木材制成。
三、拓展活动
[PPT14出示]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你想不想亲自来调查一下?课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并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交流,好吗?(将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后。)
四、板书设计:
热传导
温度高 传向 温度低 热传导(共14张PPT)
热传导
热传导
倒入热水后,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猜想:热水把热传给金属杯子,金属杯子传给手。
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设计实验,怎样才能看到热在固体中传递呢?
实验仪器
火柴
凡士林
铁架台
酒精灯
铜棒
牙签
实验一
1.将牙签上抹上少许凡士林,让其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
2.点燃酒精灯,放在金属杆最右端
3.观察牙签依次落下的顺序
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实验操作规范。
4.小组分工明确,及时在相应的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现象与发现。
5.交流汇报要有条理,全面。
3.实验过程中不要触碰铜棒,注意安全
2.凡士林涂抹要少量均匀
距离酒精灯最近的牙签先落下,距离酒精灯最远的最后落下。
热从温度高的部分沿物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感温变色油墨
特点: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从黑色变成白色;
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又从白色变回黑色。
实验二:均匀涂感温变色油墨的圆形铁片
1.把酒精灯放在圆形铁片中间,点燃酒精灯。
2.观察圆形铁片上颜色变化的方向。
实验现象:中间的颜色先变,然后往周围扩散。
注意,不要用手触碰铁片
高温
部分
低 温
部 分
高温
部分
低温
部分
低温
部分
低温
部分
高温
部分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
活动过程
塑料
铁
木材
铁
陶瓷
毛线
这些物品有的部分传热快,用铁或陶瓷制成;有的部分传热慢,用塑料或木材制成。
拓展活动
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