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台阶》课件(共30+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台阶》课件(共30+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14:00:48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2 台阶
第2课时
学情回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梳理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了父亲建造台阶的过程。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这篇小说,重点欣赏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特征,探究小说的主题。
1.文中对父亲的哪些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你?你从中感受到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对父亲脚板的描写,表现出父亲终年劳作的辛苦。“泥土的颜色”“一盆泥浆”“积了一层沙”,可见父亲终年在泥土中劳碌,突出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
①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下定决心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坐在绿荫里……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父亲额头的汗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造新台阶而付出的努力,表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辛勤肯干。
③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动作描写,父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内心无比喜悦的同时又有些手足无措。
④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既突出了父亲不服老的性格特点,又与前文写父亲从山上背了三块青石板“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父亲确实老了。
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动作描写,充分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期盼、重视和珍爱。
⑥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⑦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因年老挑水吃力却不愿承认自己年老的心理,表现了父亲的倔强、好强、不认输。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持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到台阶的高处。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比喻。将父亲的脸比作青石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脸色的变化,贴切地表现了父亲发现自己体力大不如前后的伤感与失落。
①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②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比喻。将父亲“极短的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形象生动地写出父亲的衰老,表现了父亲的失落和沮丧,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同情和怜悯,
营造了伤感的气氛。
4.作者塑造了这样的一个农民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表达了作者对执着追求、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父亲的崇敬和赞扬,对谦卑困惑、失落沮丧的农民的怜悯和心疼。
①台阶指我们家房屋前的三级台阶、九级台阶。父亲从三级台阶起步,最后建成了九级台阶,三级青石台阶承载着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
5.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台阶”有什么含义
②台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房屋台阶高,主人身份地位才高,才能被人尊重。所以,建造高高的台阶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建成的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
③台阶象征人生的使命。九级台阶的建成表明父亲圆满地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活愿望。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父亲却感到既困惑又失落,这不仅是因为他身体的衰老,更是因为他精神生活的质量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他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造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同时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
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立意新颖,含义深刻
台阶本来只是用以登高的建筑物,但在父亲与乡邻们的眼中,台阶是地位的象征,是衡量荣耀的砝码。作者以“台阶”命题立意,切入口虽小,却表现了父亲艰难而又自强的一生,浓缩了一位普通农民为了实现生活理想而
努力奋斗的历史。
2.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父亲与台阶的故事。由“我”小时候在台阶上的平凡生活写到父亲砌高台阶的强烈愿望,再写到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进行的积极准备,最后到台阶造好后父亲生活、心理状态的变化等,都
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3.细节描写,小中见大
细节描写的内容虽然细小,却能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刻的主题。例如第21段写“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这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因新台阶即将开建,多年心愿即将实现而喜悦却又紧
张得手足无措的情态。
台阶
开端→梦想造台阶→期盼
发展→准备造台阶→兴奋
高潮→建造新台阶→喜悦
结局→台阶成、人已老→失落
崇敬
怜悯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贾平凹《酒》
梁晓声《父亲》
贝利《第一千个球》
积累拓展
梁晓声《父亲》节选
火车车头的光束正照着煤车。父亲的肩膀,终于离开了煤车。父亲缓缓抬起了头。我看清了父亲那双绝望的眼,一张皱纹纵横的脸。 每一条皱纹,都仿佛是个“!”号,比父亲写给哥哥的那封信中还多……
雨水,从父亲的老脸上往下淌着。
我知道,从父亲脸上淌下来的,绝不仅仅是雨水。
父亲那双瞪大的眼神空洞的眼睛,那抽搐的脸腮,那哆嗦的双唇,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雨夜,又使我回想起了几年前那个雨夜。我躲在我们连队木棱堆之间大哭一场的那个雨夜……
梁晓声(左一)童年时的全家福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
罗中立《父亲》
写作培优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
明突出。
【写法指导】
运用侧面描写时要注意:
(1)谨慎选择侧面描写的对象(人、物、环境);
(2)侧面描写的人、物、环境是为了衬
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的;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优秀示例】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
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有删改)(共30张PPT)
请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这是一组由6208个台阶组成,建在陡崖上的阶梯。人们把它叫做“爱的天梯”。
这是重庆一位叫刘国江的老人给妻子徐朝清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一点儿一点儿开凿出来的,只为了让妻子能安全地下山。故事一经传播,感动无数网友。曾经也有这样一个“台阶”,它是“父亲”一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的《台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2 台阶
第1课时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学习目标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其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等。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
了这篇小说。
文学常识
必备知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要素有三个: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充分具体的环境描写,即人物、
情节、环境。
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情节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
场所陈设、民俗民风等。
撬 ( )磕 ( )门槛( )
晌午( )烦躁( )头颅( )
凹凼( )涎水( )
揩汗( )尴尬( )
庄稼茬( )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qiào
kǎn
shǎng
zào

dàng
kāi
chá
xián
gān gà

( pū )铺路
( pù )店铺

( gē )搁置
( gé )搁不住
( jué )倔强
( juè )倔脾气



( xuè )鲜血
( xiě )血淋淋
( sāi )塞满
( sài )塞外
( sè )阻塞

( mò )抹墙
( mǒ )抹杀
( mā )抹布

磕(kē )磕碰
瞌(kē )瞌睡
溘(kè )溘然长逝
垮(kuǎ )垮塌
挎(kuà )挎包
跨(kuà )跨栏
跤(jiāo )摔跤
胶(jiāo )胶水
佼(jiǎo )佼佼者
砌(qì )砌墙
沏(qī )沏茶
涎水:口水。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词义理解
必记字词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自主学习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父亲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文,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
第二部分
(10-16):
老实厚道、一贫如洗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漫长的准备。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始造屋了。
第一部分
(1-9):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四部分
(26-32):
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
新屋落成,但父亲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也没有了。
第三部分
(17-25):
父亲总觉得家里台阶低,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一目标,他辛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2.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小说划分层次。
开端(1-9):梦想造台阶。
发展(10-16):准备造台阶。
高潮(17-25):建造新台阶。
结局(26-32):台阶成,人却老。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台阶”是地位的标志,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2.开篇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在内容上,表明父亲不甘于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敬;在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同时又设置了悬念,为下文写父亲盖新屋造台阶埋下伏笔。
3.作者为什么在描写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级青石板的来历,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大,后文写造新屋的时候父亲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的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是大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第四: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更是突出台阶之低。为下文写父亲建新台阶埋下了伏笔。
台阶高:受人尊重
台阶低:地位低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4.为了造一栋高台阶的房子,父亲做了哪些准备
5.第13段写到“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
以父亲的神情来写他的心理活动,他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里面有羡慕,也有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6.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写得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略写,造台阶详写。
7.“九级台阶”完成之后,父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8.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局?
虽然小说中最后感叹:“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但这并不是父亲颓唐的唯一答案。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追求物质理想是人类生存动力的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然而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
等同于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小说出人意料又令人感伤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
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