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24《延安,我把你追寻》PPT
统编版 四年级 上
新知导入
宝塔山 杨家岭 南泥湾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今天,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切去追寻延安吧!
揭示课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24
*
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的什么?
新知讲解
延安:位于陕北南半部,延河南岸,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此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里,他们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出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新知讲解
初读课文
1.认真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2.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然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一共有____小节。
新知讲解
昔日
延安
茅屋
土炕
yán
xī
máo
kàng
dàn
一旦
明媚
mèi
后鼻音
我会认
惜
但
抗
新知讲解
我会读
延安 昔日 追寻 茅屋 窑洞 明媚
土炕 探索 奥秘 脊梁 辉煌 一旦
茁壮成长 高楼大厦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顶天立地 雨后春笋
新知讲解
词语解释
追随、追求、追忆。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光辉灿烂的。
追寻:
满目琳琅:
顶天立地:
辉煌:
雨后春笋:
新知讲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用着重号画出诗歌的韵脚。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光
阳
香
场
新知讲解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琅
炕
响
梁
新知讲解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煌
翔
想
光
阳
新知讲解
全诗押的是______韵,基本上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____。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
ang
再读诗歌,根据韵脚读出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声韵铿锵、朗朗上口的特点。
找一找诗的韵脚
ang
新知讲解
互动课堂
默读诗歌,将每一小节的意思连一连。
第1小节 延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日新月异
的科技进步
第2小节 描写作者回延安的愉快心情
第3、4小节 追寻延安的光荣历史
第5、6小节 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学习要求:
1.独立连一连,结合资料想一想。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这样选择的依据,然后分工汇报。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第1小节,想象:燕子在温暖的春光中翩翩归来,小树在雨露的滋润和太阳的照耀下茁壮成长,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品读诗歌
新知讲解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这一节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比喻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新知讲解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新知讲解
“延河叮咚的流水”
讲“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沿河边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
新知讲解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
“枣园梨花的清香”
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新知讲解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1941年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铁铲,三年时间,把延安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新知讲解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杨家岭有当年党中央的办公楼和中央礼堂,许多重要会议曾在这里召开,暗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新知讲解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体现了延安精神。
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照应了题目。
新知讲解
齐读前两节,读出对延安精神迫切的向往之情。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新知讲解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对比
现代化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读第3、4小节,说说:这两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两节中哪些事物形成了对比?
今天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家电与昔日的茅屋和土炕,今日的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与往昔的老牛破车。
新知讲解
在鲜明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
感受到尽管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我们依然“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依然“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新知讲解
忘不了、丢不掉的只是“温热的土炕”和“宝塔山的脊梁”吗?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想一想。
用“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表达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
新知讲解
今天的发展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是延安精神的持续作用,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却延安精神。
小 结
新知讲解
朗读指导
齐读第3、4小节。提示:重读“永远告别、忘不了、毫不犹豫丢掉、不能丢”这几个短语,语速略慢。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第5~6小节,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这一句从反面说明延安精神的重要。
新知讲解
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连用六个“追寻”说出了追寻的内涵,这节诗歌总结追寻的目标,铿锵有力,首尾呼应!
作者到底在追寻什么?
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希望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新知讲解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诗人追寻延安,实际上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
新知讲解
朗读指导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反问句:只有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我们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合作探究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新知讲解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
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更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它必将鼓舞着我们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
这是一首新体诗,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
课堂练习
( )的太阳 ( )的春光 ( )的理想 ( )的茅屋 ( )的土炕 ( )的奥秘
( )的交响 ( )的 头
火红
明媚
金色
破旧
温热
宇宙
美妙
开荒
课堂小练
(炕 坑 抗) 热( ) ( )争 水( )
(矛 予 茅)( )屋 给( ) ( )盾
炕
抗
坑
茅
予
矛
二、选字填空。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课堂练习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
( )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 )
顶天立地
琳琅满目
雨后春笋
四、把词语填写完整。
延安,你的精神( )!
如果一旦( )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 ),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 ) ?
展翅飞翔
灿烂辉煌
灵魂
失去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追寻
窑洞
土炕
宝塔
脊梁
——继承
信念
温暖
光明
——发扬
延安精神
结构梳理
课后作业
1.搜集关于延安的相关资料,分享给同学。
2.推荐观看影片《保卫延安》,课外阅读
贺敬之写的《回延安》,学唱《南泥湾》。
课后作业
电影:《保卫延安》 诗歌:《回延安》 歌曲: 《南泥湾》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来说就更陌生了,价值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延、昔”等6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4.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结合图片,谈话导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今天,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切去追寻延安吧!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预设: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的什么?
3.简介延安
延安:位于陕北南半部,延河南岸,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此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里,他们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出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
4.写作背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真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1) 圈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识记。
(2)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然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一共有____小节。
(3)出示词语
延安 昔日 茅屋 土炕 一旦 明媚
提醒学生注意: “炕”是后鼻音。
(4)引导学生通过与熟字比较的方式识记,如“惜——昔”“抗——炕”“但——旦”。
(5)出示词语
延安 昔日 追寻 茅屋 窑洞 明媚
土炕 探索 奥秘 脊梁 辉煌 一旦
茁壮成长 高楼大厦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顶天立地 雨后春笋
2.教师范读,感知音韵。
(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请学生用着重号画出诗歌的韵脚。
(2)交流,小结:全诗押的是ɑnɡ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模拟交响乐的方式朗读诗歌:第一节由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领读,第二节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三小节女生齐读,第四小节男生齐读,第五小节男女生领读,第六小节第一小句全班齐读,后面一组排比句组组递进读。在合作朗读中感受诗歌声韵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特点。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不能靠分析,而重在朗读和感悟。在第一板块中,就设计了三次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自读,学习生字;教师范读,找出韵脚;合作朗读,感知音韵。每一次朗读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层次丰富、精心设计的朗读活动中,学生对诗歌的特点有了入脑入心的认识,同时,也氤氲了情感的“场”,为品读诗歌进行了情感铺垫。)
3.理解每一个小节的意思
默读诗歌,将每一小节的意思连一连。
第1小节 延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日新月异 的科技进步
第2小节 描写作者回延安的愉快心情
第3、4小节 追寻延安的光荣历史
第5、6小节 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三、品读诗歌,理解内涵
1.学习第1~2小节,理解延安精神。
(1)自由朗读第1小节后,请学生个别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燕子在温暖的春光中翩翩归来,小树在雨露的滋润和太阳的照耀下茁壮成长,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3)指导朗读:语速略慢,语调平和;在“像”“在追寻”后面稍作停顿;读“翩翩归来、茁壮成长、雨露、太阳”这四个词时,语气加重,稍作强调。
(4)女生齐读第1小节。
(5)默读第2小节,思考:追寻延安,是在追寻什么?把相关的词句圈画出来,交流。
(6)学生交流,教师追问:追寻延安,仅仅只是在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吗?联系整首诗想一想。
联系第5小节,领悟:作者是在追寻延安精神。
(7)提问:作者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联系课前查阅的资料思考思考。
(8)学生结合资料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补充资料,结合有代表意义的图片,予以点拨:
①“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②枣园有毛泽东同志居住的窑洞,在窑洞前有几棵梨树,“梨花的清香”暗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③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1941年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铁铲,三年时间,把延安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追寻“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就是追寻三五九旅全体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杨家岭有当年党中央的办公楼和中央礼堂,许多重要会议曾在这里召开,暗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照应了题目。
(9)学生齐读前两节,读出对延安精神迫切的向往之情。
2.学习第3~4小节,理解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
(1)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分别朗读第3、4小节,说说:这两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
(2)提问:这两节中哪些事物形成了对比?
学生交流、明确:今天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家电与昔日的茅屋和土炕,今日的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与往昔的老牛破车。
(3)引导:在鲜明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1:感受到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
预设2:感受到尽管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我们依然“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依然“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教师点拨: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延河”“枣园”等事物都有它的象征意义,第3、4小节也是这样。忘不了、丢不掉的只是“温热的土炕”和“宝塔山的脊梁”吗?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想一想。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用“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表达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
(5)小结:今天的发展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是延安精神的持续作用,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却延安精神。
(6)齐读第3、4小节。提示:重读“永远告别、忘不了、毫不犹豫丢掉、不能丢”这几个短语,语速略慢。
3.学习第5~6小节,感悟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1)自由朗读,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预设1:“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指导朗读,读出热烈的赞美之情。
预设2:“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点拨:这一句从反面说明延安精神的重要。
预设3:“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2)作者到底在追寻什么?
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希望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
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连用六个“追寻”说出了追寻的内涵,这节诗歌总结追寻的目标,铿锵有力,首尾呼应!
诗人追寻延安,实际上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3)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4)指导朗读:读第5小节,应饱含深情,语速由慢而快,语调先抑后扬;读第6小节,应充满向往和赞美之情,语速稍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朗读教学贯穿了整个过程。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质疑,以读促悟,以悟带读,在形式多样、层层推进的朗读中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诗歌的纵深处,让延安精神在学生的心田里潜滋暗长。)
四、总结全诗,朗读回味
1.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2.小结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更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它必将鼓舞着我们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
3.配乐朗诵,升华情感。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现在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幸福是谁给我们创造的!常言道:喝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啊!当你遇到挫折时,当你遭受失败时,当你事业有成时,当你身居高位时,都不能忘记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灵魂!
(设计意图:课的尾声,一次总结,一次配乐朗读,体现了初读、走进、回归的教学轨迹,体现了课堂结构的完整。)
六、板书设计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追寻
窑洞 土炕 宝塔 脊梁——继承 延安精神
信念、温暖、光明——发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给加点字注音。
yán xī máo huáng dàn mèi
延安 昔日 茅屋 辉煌 一旦 明媚
二、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修饰词。
( )的小树 ( )的茅屋 ( )的土炕
( )的交响 ( )的春光 ( )的太阳
三、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1.追踪,查寻。( )
2.(动植物、年轻人、孩子)强壮、健壮。( )
3.拿不定主意。 ( )
4、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答案)
一、延安---yán 昔日--- xī 茅屋---máo
辉煌---huáng 一旦---dàn 明媚 mèi
二、茁壮成长 破旧 温热;美妙 明媚 火红
三、追寻、茁壮、犹豫、顶天立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4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手机查阅,随时随地找资源!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手机查阅,随时随地找资源!!!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
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
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
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
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
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
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
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
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