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 “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 “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 “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16. 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南宋】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抗金鲜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操小名阿满。
12.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 “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C. “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
D. 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
13. 赤壁之战是文学中常见话题,不同的作者,常有不同的解读。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写到了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巫山高
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注】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出语自然,言题中之“高”字;着一“皆”字,更显巫山十二峰之高。
B. 三四句写巫山云雾缭绕遮住太阳,兼寒风细雨,喻诗人才华埋没的悲惨命运。
C. 七八句清空中蕴悲凉,其中的“楚官”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怀古之思,愁绪倍增。
D. 全诗前三联写景,末联触景生情,营造了一种清寒空蒙的意境,艺术特色鲜明。
12. 请从写景的角度方面赏析“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两句的精妙。
湖南省涟源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这一景象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 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4.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田歌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插秧歌》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老少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四个动作,自然流畅,勾勒出插秧工作的繁忙情形。
B. 《插秧歌》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 《插田歌》以花鸟发端,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画面:山冈上面花草繁密茂盛,燕子飞东又飞西;远远望去,田埂笔直如线,秧田里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D. 《插田歌》用简练笔触,刻画了农民夫妇的形象: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一起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的唱和很像《竹枝词》。
15. 如果说《插秧歌》中的劳动者是“繁忙”的,那么《插田歌》中的劳动者则是“轻松愉快”的,请结合诗句对《插田歌》中劳动者的“轻松愉快”进行简析。
湖南省长沙市二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面的元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1.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 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 “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 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2.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公元765年,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诗大概写于诗人出川途中。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旅夜书怀》诗,标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 《旅夜书怀》的尾联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呐喊,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
C. 《登高》的颈联,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体衰多病,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动人心弦。
D. 《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其尾联的“繁霜鬓”与“浊酒杯”写尽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和悲凉之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特色。
11. 下列对这两首诗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旅夜书怀》的首联,描写近景,从“细”“危”两字落笔,景中寓情,写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凄冷心境。
B. 《旅夜书怀》的颔联,运用反问,正话反说,抒写自己的一生心事,揭示了诗人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C. 《登高》一诗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抓住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由情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 《登高》每联对仗,句法严谨。首联,上句“风”“天”“猿啸”与下句“渚”“沙”“鸟飞”对仗,富有节奏感。
12. 请比较两诗颔联写景手法的不同之处。
13.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12. ①《旅夜书怀》颔联以乐景写哀情,其描写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②《登高》颔联以哀景写哀情,用沉郁悲凉的秋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13. (1)同:均抒发了漂泊孤寂之情和家国之痛。
(2)异:①《旅夜书怀》还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与悲愤,同时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的根本原因。②《登高》)还传达出韶光易逝和因病断饮的无尽忧伤,同时指出时世艰难是他潦倒不堪的根源。
湖南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 “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 “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 “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16. 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①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秋菊有佳色“写出秋菊粲然独放的傲霜之色,“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写出日落之时,群动止息,归鸟啼鸣的景象,营造了宁静清幽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②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一二联中“掇其英”“泛此忘忧物”写作者采秋菊泡酒,借酒忘忧,“远我遗世情”表明作者遗弃世俗的情怀更加高远,表达了对出世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A.“‘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露出高兴的表情”错误,此诗首句“秋菊有佳色”,亦是对菊的倾心赞美。“有佳色”三字极朴素,“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唯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呈现出来:如借助景物抒发,如借助人物的行为表达,还可以用情感词直接表达。
首先看诗歌中所写的自然景物。
如首句“秋菊有佳色”是说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诗人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这流露出对菊的倾心赞美,表达对优美大自然的喜爱;如“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是说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用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表现手法来展现环境的宁静优美,借以衬托出作者的闲适心情。
然后找出人物行为或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
如诗歌第二句中写诗人面对“有佳色”的菊花是“裛露掇其英”,摘下菊花之后,诗人“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把菊花泡在酒中,使自己避俗之情更深浓,“遗世情”是指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诗人借助这浸泡了菊花的酒来寄托自己遗弃世俗的情感,表达对世俗的厌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南宋】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抗金鲜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操小名阿满。
12.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 “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C. “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
D. 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
13. 赤壁之战是文学中常见话题,不同的作者,常有不同的解读。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写到了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D 13. 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微,怀古是为讽今。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D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并结合拟人修辞,表达景存世迁的感慨;以无心赏柳表达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词“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这些句子用墨浓厚,形象再现了当年的豪迈的英雄气势,显出一种雄伟的自然之气,突出战争的宏伟场面,将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展现的淋漓尽致,看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通过周郎破曹时建立的丰功伟绩,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是为了怀古讽今;
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年少有为,建立了赤壁之战这样的丰功伟绩,而诗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在对比昔年英雄周瑜年少成名,自己将老仍无所建树时,油然生出的人生短暂,光阴虚掷的慨叹,是为了怀古伤己。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巫山高
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注】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出语自然,言题中之“高”字;着一“皆”字,更显巫山十二峰之高。
B. 三四句写巫山云雾缭绕遮住太阳,兼寒风细雨,喻诗人才华埋没的悲惨命运。
C. 七八句清空中蕴悲凉,其中的“楚官”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怀古之思,愁绪倍增。
D. 全诗前三联写景,末联触景生情,营造了一种清寒空蒙的意境,艺术特色鲜明。
12. 请从写景的角度方面赏析“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两句的精妙。
【答案】11. B 12. 视听结合,听到的是猿声凄厉,在峡谷中久久不绝;看到的是树色依稀,与朦胧的天色融为一体。这两句诗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凄切寒暗,使诗人不禁生发出悲怆哀愁之情。(或“声色结合”“动静结合”,任一角度,言之成理,皆可)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三四句继续写山之高,没有“喻诗人才华埋没悲惨命运”。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的意思是:猿声凄厉,在峡谷中久久不绝,令人心生寒意;傍晚时分,树色依稀,与朦胧的天色融为一体。这两句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听觉写猿声,视觉写暮色,有动有静,绘声绘色,渲染了朦胧凄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悲怆哀愁之情。
湖南省涟源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这一景象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 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4.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3. C 14. (1)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3)巧妙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艺术技巧分析鉴赏的能力。
C.“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错,“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所以这两句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手法技巧的能力。
首联: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较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表现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这是用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来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颔联: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中间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只用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将士们神勇无比、英勇矫健。
尾联:“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结合注释④可知“独有霍嫖姚”是运用典故表明,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秦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
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先指出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运用该手法技巧写出了将士们设么样的形象即可。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田歌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插秧歌》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老少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四个动作,自然流畅,勾勒出插秧工作的繁忙情形。
B. 《插秧歌》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 《插田歌》以花鸟发端,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画面:山冈上面花草繁密茂盛,燕子飞东又飞西;远远望去,田埂笔直如线,秧田里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D. 《插田歌》用简练笔触,刻画了农民夫妇的形象: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一起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的唱和很像《竹枝词》。
15. 如果说《插秧歌》中的劳动者是“繁忙”的,那么《插田歌》中的劳动者则是“轻松愉快”的,请结合诗句对《插田歌》中劳动者的“轻松愉快”进行简析。
【答案】14. B 15. (1)美景让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2)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3)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竹枝词》的音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 以“兜鍪”和“甲”借代错误,本句手法应是比喻,不是借代。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不同类的事物,具有相似点,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本体喻体均出现于句中,用“是”连接,属于暗喻。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形象,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这是描写景物的诗句,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以优美的笔调抒写自然美景,体现劳动的轻松欢愉。一、二句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在这样的美景中进行劳动自然是轻松的。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这是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五、六句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可见其“轻松愉快”。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传达出农民们劳动时毫无机心的欢乐与热情。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湖南省长沙市二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面的元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1.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 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 “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 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2.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 B 12. “倦”字既包括了作者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委婉”错误。这首诗应当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错误。“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思是“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三句的用意是说所有繁华只是瞬间一梦,而非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错误。“山中何事”是指“那表面恬静的诗酒自娱中隐藏着一股愤世嫉俗,傲杀王侯的潜流”,并非只是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
“诗眼倦天涯”,意思是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诗人以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可谓浪迹“天涯”了。然而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如此坎坷悲辛,书剑飘零,怎能不令人厌倦思归呢?“倦”字,已遥为后文写隐居伏根。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公元765年,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诗大概写于诗人出川途中。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旅夜书怀》诗,标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 《旅夜书怀》的尾联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呐喊,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
C. 《登高》的颈联,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体衰多病,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动人心弦。
D. 《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其尾联的“繁霜鬓”与“浊酒杯”写尽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和悲凉之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特色。
11. 下列对这两首诗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旅夜书怀》的首联,描写近景,从“细”“危”两字落笔,景中寓情,写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凄冷心境。
B. 《旅夜书怀》的颔联,运用反问,正话反说,抒写自己的一生心事,揭示了诗人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C. 《登高》一诗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抓住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由情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 《登高》每联对仗,句法严谨。首联,上句“风”“天”“猿啸”与下句“渚”“沙”“鸟飞”对仗,富有节奏感。
12. 请比较两诗颔联写景手法的不同之处。
13.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0. B 11. B
12. ①《旅夜书怀》颔联以乐景写哀情,其描写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②《登高》颔联以哀景写哀情,用沉郁悲凉的秋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13. (1)同:均抒发了漂泊孤寂之情和家国之痛。
(2)异:①《旅夜书怀》还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与悲愤,同时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的根本原因。②《登高》)还传达出韶光易逝和因病断饮的无尽忧伤,同时指出时世艰难是他潦倒不堪的根源。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说法错误。描写水天空阔、沙鸥飘零的景象,暗示自己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苦境,抒发了诗人飘泊无依的无限感伤。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的能力。
B.“《旅夜书怀》颔联”错误。应为“《旅夜书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说的是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旅夜书怀》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其描写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登高》颔联以哀景写哀情,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同:《旅夜书怀》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首联写江夜近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颔联写远景,雄浑阔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休官的忧愤。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告病辞官,皆是由于远大的政治抱负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综合以上分析,两首诗均抒发了漂泊孤寂之情和家国之痛。
异:《旅夜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登高》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传达出韶光易逝和因病断饮的无尽忧伤,同时指出时世艰难是他潦倒不堪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