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年初一,央视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尚书》。主持人撒贝宁作为“当代读书人”,与倪大红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展开对谈,以多维视角讲述《尚书》故事,一起带领观众进入到深邃的时空隧道,完成一次次穿越。先是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敦煌藏经洞,洞壁遗书让学者惊叹“竟有上古典籍《尚书》”;继而穿越到近两千年前的西汉,年逾九旬的伏生守护、讲解《尚书》;然后又随着伏生的视角,穿越到上古时期,置身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的场景……观众在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
这部古籍串联起多个舞台和不同场景;不同年代,不同人物,都在为同一典籍发声。《典籍里的中国》,( )也正是在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交错的舞台上,我们看到藉由典籍,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悄然形成。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那些古雅文字中蕴藏的人生感悟、社会哲思,在时间的长河中融入虫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18.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是忠于历史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
B. 既是属于当代的表达,也有忠于历史的讲述;既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又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
C. 既是忠于历史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又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
D. 既是属于当代的表达,也有忠于历史的讲述;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
20. 文中画横线句子与上下文语言风格未能协调一致,请修改成整句。要求:可调整语序、增删字词,但不能改变原意。
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 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 、哀哀切切,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不由己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B.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C. 不由自主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D.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B.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B.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C.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D.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素重友情,将春秋佳日登山临水的称为“逸友”, ① 的称为“雅友”,将直方规谏的称为“诤友”,将品德端正的称为“畏友”,将处事正义的称为“义友”,而那些可以共生死的刎颈之交呢?那就是不可多得的为人所艳称的“死友”了。柳宗元贬到楚之南这荒州远郡,故交零落,消息闭塞, ② ,也没有即发即至的电传,只有一条和岁月一样悠悠的古驿道,姗姗来迟的新闻早已成了泛黄的旧闻。既没有作家协会,更没有现今名目繁多的种种学术团体,他的诗文只能发表在纸上,供自己长夜反复吟哦。所幸的是,不久之后陆续来了一些贬官流人, ③ ,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沙龙”,其中有南承嗣、元克己、吴武陵、李幼清和终生不仕的白衣卿相娄图南。( )。今日的读书人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给柳宗元带来冬日的温暖,夏日的清凉,他们陪柳宗元登山临水,催生了一代文宗一记而再记的文章。
1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
B. 他们一起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臧否人物,饮酒赋诗
C. 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D. 他们一起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饮酒赋诗,臧否人物
1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湖南省涟源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慰籍jiè 峥嵘 闻名遐迩 忸怩ní
B. 炽热zhì 精典 云蒸霞蔚 悲伧chuàng
C. 摈弃bìn 遒劲 跌宕起伏 罅隙xià
D. 荫蔽yìn 饥馑 亦步亦驱 籼米shān
1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 喜欢苏东坡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的。对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苏子诗文都不觉得有过。
B. 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形成了通讯《“探界者”钟扬》的独特艺术特色。
C. 无论是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D. 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烛”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18. 下列诗句和成语中的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枉用相存/名存实亡 如今有谁堪摘/不堪一击
B. 山不厌高/兵不厌诈 赢得仓皇北顾/顾此失彼
C.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地制宜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D.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马由缰 暮去朝来颜色故/故步自封
19.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琵琶行》 长篇抒情诗 “青莲居士” 新乐府运动
B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西风颂》 美国 浪漫主义
C “周郎赤壁” 咏古抒怀 雄浑苍凉 唐宋八大家
D 《短歌行》 “建安风骨” 多白描,平淡质朴 四言古体诗
A. A B. B C. C D. D
20.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探界者”钟扬》《喜看稻菽千重浪》两篇文章都属于新闻通讯,因为新闻重在及时、真实地反映事实,所以不能运用描写的手法,更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让观点隐含在事实中。
B.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青衫,则是指黑色单衣,是唐代高官的专有服饰。
C.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因其句式长短不一,又可配乐演唱,所以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沁园春”“念奴娇”“永遇乐” 都是词牌名,“声声慢”则是题目,揭示了诗词的内容。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为“六经”之一。
21. 请选出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2. 诗词讲究用字,下面各句加点的字起到化静为动作用的一项是
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3.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 《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C.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 《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座楼(马克思故居)里保存最多的资料是马克思的各种手稿和著作的版本。
( )。《资本论》是一本最彻底地教人认识社会的巨著,全书160万字,马克思为它耗费了40年的心血,为了写作,前后研究书籍达1500种。在这之前谁也没有像他这样讲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物质生产是精神活动的基础;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不只是这本书教人认清剥削,消灭剥削;还教人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经济,组织经济。甚至它的光焰逼得资本家也不得不学《资本论》,不得不承认劳资对立,设法缓和矛盾。
《资本论》是一个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经过了在历史河床上的长途奔流,又经过了在各种学科山林间的吸收过滤,最后都汇到了马克思的脑海里来,汇到了这本大书里来。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第22展室在三楼,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B. 三楼的第22展室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C. 《资本论》的专门收藏和展出是在三楼的22展室
D. 三楼的第22展室是专门展出和收藏《资本论》的
18. 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B. 波浪一边歌唱,一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C.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湖南省长沙市二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决赛中,北大博士生陈更与中科院博士生孙晓婧__。最终,参加了四季诗词大会的陈更夺冠。陈更在北大__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专业博士学位。从第二季开始,就有观众__,怎么又是你?“我是带着参加《吐槽大会》的__来到诗词大会的。”陈庚说,“( )诗词大会在进步,我也要进步,和诗词大会一起成长。”
《中国诗词大会》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理科生的竞技场。陈更说:“真正热爱诗词,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所以诗词大会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终极对决 考取 置疑 志气
B. 终极对决 攻读 质疑 勇气
C. 一决雌雄 攻读 置疑 志气
D. 一决雌雄 考取 质疑 勇气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不太关注输赢,但也不能丢人。
B. 我不太关注输赢,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但也不能丢人。
C. 我不太关心输赢,但也不能丢人,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
D. 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但也不能丢人,我不太关注输赢。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工科生的主场。
B. 本以为《中国诗词大会》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理科生的竞技场。
C. 《中国诗词大会》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理科生的竞技场。
D. 本以为《中国诗词大会》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工科生的主场。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5.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舸(gě) 罅(xià)隙 商贾 霞蔚云蒸
B. 纶(guān)巾 木讷(nè) 墙橹 概当以慷
C. 憎(zèng)恶 慰藉(jí) 等闲 乍暖还寒
D. 吐哺(bǔ) 霓裳(cháng) 寥廓 推眉折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卫报》曾评出“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 “荣获”了这一称号——在田地、河流、高山和深海,塑料袋 ,地球已成了“塑料星球”。或许直到有一天,人类已经 ,垃圾袋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 )。普通的光、热、细菌和酶无法自然化解塑料分子,因为塑料垃圾的分子非常稳定,即使被埋在土里数百年之久,它依然不会分化、降解。甚至焚烧的方法也不奏效,塑料燃烧后残存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仍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如今,无法处理被人类弃置的大量一次性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损害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无奈之下,人们采取了各种办法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如爱尔兰于2001年开始征收塑料袋税,孟加拉国则在2002年全面禁止了塑料袋的使用,各种限塑令、禁塑令 。而英国则 ,率先研发并推广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为“最糟糕的发明”做补救工作。但是,不知何时人类才能告别“塑料时代”。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比比皆是 销声匿迹 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B. 俯拾皆是 销声匿迹 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C. 俯拾皆是 撒手人寰 莫衷一是 独具一格
D. 比比皆 撒手人寰 莫衷一是 独具一格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般手段很难彻底消除塑料袋顽固的环境污染
B. 彻底消除塑料袋顽固的环境污染很难,使用一般手段
C. 塑料袋的环境污染很顽固,一般手段很难将其彻底消除
D. 一般手段彻底消除塑料袋顽固的环境污染很难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今,无法处理被人类弃置的大量一次性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B. 如今,被人类弃置无法处理的大量一次性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C. 如今,无法处理被人类弃置的一次性大量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损害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D. 如今,大量被人类弃置无法处理的一次性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损害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湖南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年初一,央视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尚书》。主持人撒贝宁作为“当代读书人”,与倪大红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展开对谈,以多维视角讲述《尚书》故事,一起带领观众进入到深邃的时空隧道,完成一次次穿越。先是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敦煌藏经洞,洞壁遗书让学者惊叹“竟有上古典籍《尚书》”;继而穿越到近两千年前的西汉,年逾九旬的伏生守护、讲解《尚书》;然后又随着伏生的视角,穿越到上古时期,置身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的场景……观众在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
这部古籍串联起多个舞台和不同场景;不同年代,不同人物,都在为同一典籍发声。《典籍里的中国》,( )也正是在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交错的舞台上,我们看到藉由典籍,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悄然形成。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那些古雅文字中蕴藏的人生感悟、社会哲思,在时间的长河中融入虫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18.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是忠于历史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
B. 既是属于当代的表达,也有忠于历史的讲述;既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又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
C. 既是忠于历史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又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
D. 既是属于当代的表达,也有忠于历史的讲述;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
20. 文中画横线句子与上下文语言风格未能协调一致,请修改成整句。要求:可调整语序、增删字词,但不能改变原意。
【答案】18. B 19. A
20. 多个舞台,不同场景,以一部古籍串联;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为同一典籍发声。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时间的长河”运用比喻修辞。
A.夸张,“千寻塔”夸张言塔之高。
B.比喻,以“千树万树梨花”比喻“雪花”。
C.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形成对比。
D.借代和设问,“知否,知否?”是设问,“绿肥红瘦”是借代。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
根据逻辑,应先说“历史”,后说“当代”,排除BD;再根据“大场面”与“细腻情境”之间的逻辑故选,应该先说“大场面”,排除C。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整句”,指的是一组句式一致、结构整齐的句子。
首先选定一个句式形式,如以“不同年代,不同人物,都在为同一典籍发声”为基础句式;
然后把其它句子按照此句式作变换,如把“这部古籍串联起多个舞台和不同场景”变换为:多个舞台,不同场景,以一部古籍串联。
最后按照逻辑顺序整理即可。
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 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 、哀哀切切,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不由己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B.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C. 不由自主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D.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B.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B.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C.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D.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答案】15. D 16. B 17.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故应选择“不由自主”。
第二空,“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这里指苏东坡没有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故应选择“蓬头垢面”。
第三空,“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
第四空,“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故应选择“失色”。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排除CD。
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排除A。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的语病主要是句式杂糅,“还因为……所致”,句式杂糅,删去“所致”。
故选C。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素重友情,将春秋佳日登山临水的称为“逸友”, ① 的称为“雅友”,将直方规谏的称为“诤友”,将品德端正的称为“畏友”,将处事正义的称为“义友”,而那些可以共生死的刎颈之交呢?那就是不可多得的为人所艳称的“死友”了。柳宗元贬到楚之南这荒州远郡,故交零落,消息闭塞, ② ,也没有即发即至的电传,只有一条和岁月一样悠悠的古驿道,姗姗来迟的新闻早已成了泛黄的旧闻。既没有作家协会,更没有现今名目繁多的种种学术团体,他的诗文只能发表在纸上,供自己长夜反复吟哦。所幸的是,不久之后陆续来了一些贬官流人, ③ ,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沙龙”,其中有南承嗣、元克己、吴武陵、李幼清和终生不仕的白衣卿相娄图南。( )。今日的读书人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给柳宗元带来冬日的温暖,夏日的清凉,他们陪柳宗元登山临水,催生了一代文宗一记而再记的文章。
1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
B. 他们一起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臧否人物,饮酒赋诗
C. 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D. 他们一起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饮酒赋诗,臧否人物
1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4. C 15. ①将奇文共欣赏(的称为“雅友”)② 既无即拨即通的电话③共同的命运与志趣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按短句在前长句在后的规律,排除B、D;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先说“家事”再说“国事”,排除A项。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问,根据上下文句式,再分析“雅友”的内涵推知应填“将奇文共欣赏(的称为“雅友”)”;
第二问,根据“既……也……”的搭配和下一句“电传”的对应推知应填“既无即拨即通的电话③”;
第三问,根据前后文意“陆续来了一些贬官流人”“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沙龙’”可知,此处应该概括他们共同的特点,如“共同的命运与志趣”。
湖南省涟源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慰籍jiè 峥嵘 闻名遐迩 忸怩ní
B. 炽热zhì 精典 云蒸霞蔚 悲伧chuàng
C. 摈弃bìn 遒劲 跌宕起伏 罅隙xià
D. 荫蔽yìn 饥馑 亦步亦驱 籼米shā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慰籍”应为“慰藉”,“籍”应为“藉”。
B.“炽热”的“炽”应读chì,“精典”应为“经典”,“精”应为“经”,“悲伧”应为“悲怆”,“伧”应为“怆”。
D.“荫蔽”的“荫”应读yīn,“亦步亦驱”应为“亦步亦趋”,“驱”应为“趋”,“籼米”的“籼”应读xiān。
故选C。
1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 喜欢苏东坡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的。对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苏子诗文都不觉得有过。
B. 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形成了通讯《“探界者”钟扬》的独特艺术特色。
C. 无论是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D. 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烛”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主宾颠倒。“对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苏子诗文都不觉得有过”应改为“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我们都不觉得有过”。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通过”的前面加上“作者”。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是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他们都推动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D项,正确。
故选D。
18. 下列诗句和成语中的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枉用相存/名存实亡 如今有谁堪摘/不堪一击
B. 山不厌高/兵不厌诈 赢得仓皇北顾/顾此失彼
C.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地制宜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D.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马由缰 暮去朝来颜色故/故步自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实词的能力。
A项,“枉用相存”的“存”解释为问候,“名存实亡”的“存”解释为存在,二者含义不同;“如今有谁堪摘”的“堪”解释为可以,能够,“不堪一击”的“堪”解释为承受,二者含义不同。
B项,“山不厌高”的“厌”解释为满足,“兵不厌诈”的“厌”解释为嫌恶,二者含义不同;“赢得仓皇北顾”的“顾”解释为看,“顾此失彼”的“顾”解释为顾及、注意,二者含义不同。
C项,“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解释为依据,“因地制宜”的“厌”解释为因,二者含义相同;“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解释为超出,“出类拔萃”的“拔”解释为超出,二者含义相同。
D项,“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解释为实在,“信马由缰”的“信”解释为听任,二者含义不同;“暮去朝来颜色故”的“故”解释为衰老,“故步自封”的“故”解释为旧,二者含义不同。
故选C。
19.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琵琶行》 长篇抒情诗 “青莲居士” 新乐府运动
B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西风颂》 美国 浪漫主义
C “周郎赤壁” 咏古抒怀 雄浑苍凉 唐宋八大家
D 《短歌行》 “建安风骨” 多白描,平淡质朴 四言古体诗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琵琶行》作者是白居易,白居易号香山居士,青莲居士是李白。长篇抒情诗说法错误,应该是长篇叙事诗。
B项,《 西风颂》作者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选项对应是美国,错误。
D项,“多白描,平淡质朴”说法错误,《短歌行》多处合理化用诗句,妙用比喻展现内心情感,所以“白描”手法解说不当,另外它的诗歌风格是质朴刚健的,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所以“平淡”表达也不恰当。
故选C。
20.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探界者”钟扬》《喜看稻菽千重浪》两篇文章都属于新闻通讯,因为新闻重在及时、真实地反映事实,所以不能运用描写的手法,更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让观点隐含在事实中。
B.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青衫,则是指黑色单衣,是唐代高官的专有服饰。
C.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因其句式长短不一,又可配乐演唱,所以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沁园春”“念奴娇”“永遇乐” 都是词牌名,“声声慢”则是题目,揭示了诗词的内容。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为“六经”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和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不能运用描写的手法,更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错误,人物通讯一般会将描写和叙述有机地结合,来写人物行动,以此反映人物的内心冲突和个性,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B项,“是唐代高官的专有服饰”错误,唐制,文官八品、九品官府为青色,所以是官职卑微者的服饰。
C项,“‘声声慢’则是题目,揭示了诗词的内容”错误,“声声慢”是词牌。
故选D。
21. 请选出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绿肥红瘦”所用修辞是借代,“绿”代指叶子,“红”代指花。
A项,“眉”代指头,运用了借代的修辞。
B项,“管弦”代指乐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
C项,“羁鸟”“池鱼”比喻受束缚的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项,“杜康”代指酒,运用了借代的修辞。
故选C。
22. 诗词讲究用字,下面各句加点的字起到化静为动作用的一项是
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词讲究用字,下面各句加点的字起到化静为动作用的一项”,本题考查的是“化静为动”,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诗,要有情、景。情、景,要有动、静。既要有动态之美,也要有幽静之美。
A项,“翔”,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是动作描写。
B项,“绕”,环绕。是动作描写。
C项,“鸣”,鸣叫。是动作描写。
D项,一个“穿”字赋予静态的“乱石”以动感,写出了赤壁的高峻气势。
故选D。
23.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 《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C.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 《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C.“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错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描写“力”的句子,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
故选C。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座楼(马克思故居)里保存最多的资料是马克思的各种手稿和著作的版本。
( )。《资本论》是一本最彻底地教人认识社会的巨著,全书160万字,马克思为它耗费了40年的心血,为了写作,前后研究书籍达1500种。在这之前谁也没有像他这样讲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物质生产是精神活动的基础;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不只是这本书教人认清剥削,消灭剥削;还教人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经济,组织经济。甚至它的光焰逼得资本家也不得不学《资本论》,不得不承认劳资对立,设法缓和矛盾。
《资本论》是一个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经过了在历史河床上的长途奔流,又经过了在各种学科山林间的吸收过滤,最后都汇到了马克思的脑海里来,汇到了这本大书里来。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第22展室在三楼,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B. 三楼的第22展室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C. 《资本论》的专门收藏和展出是在三楼的22展室
D. 三楼的第22展室是专门展出和收藏《资本论》的
18. 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B. 波浪一边歌唱,一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C.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7. B 18. C
19. 这本书不只是教人认清剥削,消灭剥削;还教人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织经济,发展经济。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由上文“这座楼(马克思故居)里保存最多的资料是马克思的各种手稿和著作的版本”可知,是在讲“这座楼”,需要填写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承接上文的“这座楼”,排除选项C;先“收藏”,再“展出”,所以排除选项D;A和B比较,以“三楼”开头,更符合原文题意。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籍《资本论》比成了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资本论》内容的丰富。
C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是比喻,
A.为借代。用人身上的器官“红眼睛”来代指人。
B.为拟人。描写波浪时,用“歌唱”“迎接”来形容。
C.为比喻。把叶子比喻成了舞女的裙子。
D.为夸张。“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含有夸张成分。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前后分句主语一致,都是“这本书”,故“这本书”应放在关联词“不只是”之前。“组织经济”是手段,“发展经济”是目的,故“组织经济”应放在“发展经济”之前。
湖南省长沙市二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决赛中,北大博士生陈更与中科院博士生孙晓婧__。最终,参加了四季诗词大会的陈更夺冠。陈更在北大__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专业博士学位。从第二季开始,就有观众__,怎么又是你?“我是带着参加《吐槽大会》的__来到诗词大会的。”陈庚说,“( )诗词大会在进步,我也要进步,和诗词大会一起成长。”
《中国诗词大会》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理科生的竞技场。陈更说:“真正热爱诗词,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所以诗词大会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终极对决 考取 置疑 志气
B. 终极对决 攻读 质疑 勇气
C. 一决雌雄 攻读 置疑 志气
D. 一决雌雄 考取 质疑 勇气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不太关注输赢,但也不能丢人。
B. 我不太关注输赢,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但也不能丢人。
C. 我不太关心输赢,但也不能丢人,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
D. 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但也不能丢人,我不太关注输赢。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工科生的主场。
B. 本以为《中国诗词大会》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理科生的竞技场。
C. 《中国诗词大会》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理科生的竞技场。
D. 本以为《中国诗词大会》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工科生的主场。
【答案】18. B 19. A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终极对决:是指彼此进行决定最后胜负的比赛或竞争;一决雌雄:只是决一胜负,比个高下,没有强调“最终”。语境是“决赛”,故选“终极对决”;
第二组,考取:投考被录取;攻读:指专攻,主修一门学科以便获得该学科的学位和文凭。语境指陈更在北大专攻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故选“攻读”;
第三组,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质疑:提出疑问,请人解答。语境指观众提出疑问,故选“质疑”;
第四组,志气: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或实现理想的气概;勇气:是指勇往直前的气魄或指敢想敢干毫不畏惧的气概。语境强调的是参加比赛的勇气,故选“勇气”。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紧紧衔接上一句“我是带着参加《吐槽大会》的勇气来到诗词大会的”说的;比较“关注”和“关心”的细微差别,显然这里用“关注”更恰切,所以后面又紧跟了一句“但也不能丢人”,说明对于多次积极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并屡次取得优异战绩的陈更来说,还是比较有些“关注”输赢的,而“关心”程度有点轻。这一小句又和下面的语句衔接自然。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画线句子“《中国诗词大会》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终却成了理科生的竞技场”有三处问题:①“《中国诗词大会》”不能做主语,排除AC;②从陈更的专业看,应该是工科,而不是理科。竞技场通常指游戏里的某个地图区域,专用来战斗的地方;主场即一支运动队在自己所在的地区与其他队伍进行比赛,这个词借用在这里非常恰当。排除B。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5.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舸(gě) 罅(xià)隙 商贾 霞蔚云蒸
B. 纶(guān)巾 木讷(nè) 墙橹 概当以慷
C. 憎(zèng)恶 慰藉(jí) 等闲 乍暖还寒
D. 吐哺(bǔ) 霓裳(cháng) 寥廓 推眉折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墙橹”中的“墙”应该为“樯”;“概当以慷”中的“概”应该为“慨”。
C.“憎(zèng)恶”中的“憎(zèng)”应该为“憎(zēng)”;“慰藉(jí)”中的“藉(jí)”应该为“藉(jiè)”。
D.“推眉折腰”中的“推”应该为“摧”。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卫报》曾评出“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 “荣获”了这一称号——在田地、河流、高山和深海,塑料袋 ,地球已成了“塑料星球”。或许直到有一天,人类已经 ,垃圾袋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 )。普通的光、热、细菌和酶无法自然化解塑料分子,因为塑料垃圾的分子非常稳定,即使被埋在土里数百年之久,它依然不会分化、降解。甚至焚烧的方法也不奏效,塑料燃烧后残存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仍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如今,无法处理被人类弃置的大量一次性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损害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无奈之下,人们采取了各种办法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如爱尔兰于2001年开始征收塑料袋税,孟加拉国则在2002年全面禁止了塑料袋的使用,各种限塑令、禁塑令 。而英国则 ,率先研发并推广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为“最糟糕的发明”做补救工作。但是,不知何时人类才能告别“塑料时代”。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比比皆是 销声匿迹 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B. 俯拾皆是 销声匿迹 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C. 俯拾皆是 撒手人寰 莫衷一是 独具一格
D. 比比皆 撒手人寰 莫衷一是 独具一格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般手段很难彻底消除塑料袋顽固的环境污染
B. 彻底消除塑料袋顽固的环境污染很难,使用一般手段
C. 塑料袋的环境污染很顽固,一般手段很难将其彻底消除
D. 一般手段彻底消除塑料袋顽固的环境污染很难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今,无法处理被人类弃置的大量一次性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B. 如今,被人类弃置无法处理的大量一次性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C. 如今,无法处理被人类弃置的一次性大量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损害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D. 如今,大量被人类弃置无法处理的一次性塑料袋已经严重污染农田和河流,损害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答案】16. A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俯拾皆是”和“比比皆是”都形容多,但前者多指弯下腰就能捡到,比喻较容易;这与语境讲的河流、大海等搭配不恰。所以选“比比皆是”,从而排除BC两项。“撒手人寰”意为离开人世、死亡,指的是具体的人,不能与集合名词 “人类”搭配;“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语境是指人类的消失,所以排除含有“撒手尘寰”的CD两项。“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结论;“不一而足”,指同类事物不止一个,无法完全列出。语境是讲各种“限塑令”纷纷出台,所以排除“莫衷一是”。“独具一格”,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独辟蹊径”,比喻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或方法。”语境是讲英国率先研发并推广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所以填“独辟蹊径”。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第一段的结尾是垃圾袋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所以括号内应填“塑料袋环境污染顽固”与之衔接呼应;各种一般手段是在下文讲的,要放在所选句子后半部分,从而排除AD两项。B项将“一般手段”后置起到了强调作用,这没有必要,也与上下文不衔接,结合语境可知:应强调的是“很难彻底消除。”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画线句的病因是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无法处理的被人类弃置大量一次性塑料袋”应调整为“被人类弃置无法处理的大量一次性塑料袋”;“损害”的对象只能是事业、利益、名誉健康等,与“环境”不搭配,可将“损害”改为“破坏”。
A项,还存在语序不当的毛病,故排除。
C项,存在语序和搭配不当两种毛病,应排除。
D项,语序和搭配不当。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