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逃出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此处借指李光弼,点题“再归河阳幕府”。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 “胡尘”借指叛军,此处“误落胡尘里”是说裴判官不幸落入叛军手中。
C. 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 全诗充满了对守节不移、忠义报国之人的赞美之情,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6. 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紧扣题目,交代听琴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欢”字点出席间热闹的气氛。
B. 三、四两句转折一笔,并不写演奏场景,而写萧瑟凄冷之夜景,为下文写弹琴做了铺垫。
C. 五、六两句写初弹情景。前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后句直写,交代所奏曲目之名称。
D. 末尾两句写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不禁暗自潸然泪下。
14.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此诗描摹音乐的手法。
湖南省怀化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②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③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④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②莫,没有。③槎(chá),木筏。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3. 杜甫与______合称为“李杜”,被后世称为“_______”。
14.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
B. 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
C. 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
D. 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
15. 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湖南省宁乡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字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全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进酒,饮酒。
B. 李白怀才不遇,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宴饮,借酒抒情,一泄其寂寞的愁怀,由此产生了《将进酒》这首古体律诗。
C. 诗中所云“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语句,表面看是宣扬及时行乐,实则展现了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
D. 诗人在诗中有对人生失意的激愤和慨叹,有对时光流逝的暗示,但总的基调却是豪迈激昂的,展现了其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16. 请简要赏析李白《将进酒》的抒情手法。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①无由入酒家。
【注】①五马:五马并驰,太守(刺史)的别称。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诗大致写于任职其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个“好”字,是诗人对“十月江南”的整体评价,好像不带感情,又好像饱含深情。朴实的字眼,往往最能传达出那种无法言说的美。
B. 中间两联集中写景,是对“冬景似春华”的具体刻画,写景与众不同,构思别出心裁,比如“萋萋”“漠漠”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C. 尾联言冬景怡人,让诗人心情舒畅,不知不觉牵马进入酒家,自在如闲人。结句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之情。
D. 这首诗写早冬景物及生活,语言平易浅近,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通俗中见巧妙,展示出白居易诗歌“不务文字奇”特色。
16. 这首诗歌名为“早冬”,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中间两联是如何体现“早冬”特点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闯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龙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词上阙通过写生死相隔、妻子葬于千里外的故乡、即使相逢也认不出等情景,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
B. 贺词上片“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自比,表现自己的丧偶之痛和老来孤寂的凄凉之境。
C. 贺词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是为比,有此,下文“新龙”也就不显突兀。
D. 苏词语言朴素自然,情真意切;又以三、四、五、七言交错,有一唱三叹的效果。贺词情深辞美,善用凄凉的氛围来烘托人物情感。
16.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悼亡词在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惜春令
[北宋]杜安世
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
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醪且酬身,牛山会难寻。
[注释]臂上茱萸:臂上佩带的茱萸香袋。牛山:齐景公游牛山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
15.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作虽先写了秋意浓厚的重阳时节雏菊烂漫的景色,但引动诗人离心的却是萧索落叶景。
B.“万里霜天林叶坠”一句所取意象所绘意境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近。
C.“臂上茱萸新”的“新”字与下文的“旧年”连在一起,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与思考。
D.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下片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口语化。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6分)
湖南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逃出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此处借指李光弼,点题“再归河阳幕府”。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 “胡尘”借指叛军,此处“误落胡尘里”是说裴判官不幸落入叛军手中。
C. 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 全诗充满了对守节不移、忠义报国之人的赞美之情,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6. 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1)颈联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2)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错误,应是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像苏武一样,坚守气节,矢志不降。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诗句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颈联描绘了的画面内容及其用意,答题时首先首先整体理解全诗,再翻译诗句,分析作用。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颈联“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大意是:我与裴判官卷帘望山,举杯对饮,上马时激起的雪花打到衣服上。抓住意象“帘”“山”“酒”“马”“雪”“衣”,结合动词“卷”“对”“上”“沾”,可知诗句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其中“雪沾衣”“山对酒”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结合下文“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英雄胆气与一腔豪情。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紧扣题目,交代听琴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欢”字点出席间热闹的气氛。
B. 三、四两句转折一笔,并不写演奏场景,而写萧瑟凄冷之夜景,为下文写弹琴做了铺垫。
C. 五、六两句写初弹情景。前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后句直写,交代所奏曲目之名称。
D. 末尾两句写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不禁暗自潸然泪下。
14.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此诗描摹音乐的手法。
【答案】13. D 14. (1)侧面衬托。七、八两句通过写万籁俱寂,四座无言,人们都陶醉在琴声中而侧面衬托出广陵客琴技之高超。(2)反衬。三、四两句通过描绘幽邃凄怆的深秋月色图,以哀景反衬之后琴歌之美妙。(3)融情于声(景)。末尾两句写诗人听琴之后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琴声勾起他无限乡思,萌生强烈归隐之意,表现了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写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错。这两句是写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三、四两句写“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此句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
本诗七、八两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长。
本诗末尾两句融情于声(景),写诗人听琴之后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就不要如此奔波辛苦了,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
湖南省怀化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②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③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④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②莫,没有。③槎(chá),木筏。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3. 杜甫与______合称为“李杜”,被后世称为“_______”。
14.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
B. 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
C. 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
D. 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
15. 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答案】13. ①. 李白 ②. 诗圣 14. D
15. ①开篇说自己过去对诗歌的追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
②现在老了写诗完全是胡乱应付,即使有春花美景也不会动心;
③今天面对美景,反而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D.“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错。诗歌尾联的大意是:今天看见江水如海的美景,很想找到像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的诗人,让他们写诗记下这次一同游春赏景的感受。面对美景,作者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结构思路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
开篇写“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颔联写“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写现在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颈联和尾联写“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写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今天面对美景,作者反而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湖南省宁乡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字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全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进酒,饮酒。
B. 李白怀才不遇,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宴饮,借酒抒情,一泄其寂寞的愁怀,由此产生了《将进酒》这首古体律诗。
C. 诗中所云“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语句,表面看是宣扬及时行乐,实则展现了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
D. 诗人在诗中有对人生失意的激愤和慨叹,有对时光流逝的暗示,但总的基调却是豪迈激昂的,展现了其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16. 请简要赏析李白《将进酒》的抒情手法。
【答案】15. B 16. ①直抒胸臆。“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郁、激愤之情,并表达了渴望建立功业的强烈意愿。
②用典。诗人借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并化用其《名都篇》诗句传达出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③借议论抒情。诗人开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从空间和时间上写出人生易老,生命短促、渺小;又以“莫使”“空”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语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用世渴望和自信。
④借叙事抒情。四组三字短句叙写酒席上劝酒情境,生逢知己、酒逢对手,诗人的积极乐观跃然纸上。又转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下文对自我的豪迈自信、怀才不遇的激愤与积极用世的渴望的书写,情感深沉,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古体律诗”是错误的。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而不是律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没有“古体律诗”的说法。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以及情感的综合把握能力。
本诗有明显的直接抒情,比如“欢”“乐”“寂寞”“欢谑”“愁”等,这些带有情感词的诗句抒发了诗人乐观豪迈、因怀才不遇而寂寞忧愤、渴望用世的情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从空间上写出了波澜壮阔的景象,从而写出人生的渺小。“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从时间上悲叹人生的苦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莫”和“空”都具有否定的意味,用双重否定来代替平铺直叙。“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 等语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用世渴望和自信。所以本诗又借议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组三字短句叙写酒席上劝酒的情境,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诗人的积极乐观跃然纸上。而“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人的情感由狂放转而为愤激,写出了作者的豪迈自信和怀才不已的愤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积极用世的渴望。所以作者也借叙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运用典故。“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写到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这里面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并且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陈王”曹植于曹丕、曹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激起诗人的同情,同时也传达出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①无由入酒家。
【注】①五马:五马并驰,太守(刺史)的别称。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诗大致写于任职其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个“好”字,是诗人对“十月江南”的整体评价,好像不带感情,又好像饱含深情。朴实的字眼,往往最能传达出那种无法言说的美。
B. 中间两联集中写景,是对“冬景似春华”的具体刻画,写景与众不同,构思别出心裁,比如“萋萋”“漠漠”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C. 尾联言冬景怡人,让诗人心情舒畅,不知不觉牵马进入酒家,自在如闲人。结句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之情。
D. 这首诗写早冬景物及生活,语言平易浅近,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通俗中见巧妙,展示出白居易诗歌“不务文字奇”特色。
16. 这首诗歌名为“早冬”,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中间两联是如何体现“早冬”特点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C 16. ①白描手法,颔联描写霜还轻,日还暖,草也茂盛,沙地也被晒干,描绘出初冬水边草地干爽怡人的如画风景。
②绘形绘色,颈联抓取的柘树与樱树,分别用“老”“寒”两字修饰,体现出冬日冷的意味,又用“黄”“白”两字为画面增加了暖的色调。
③对比、比喻修辞,颔联用“暖”字,对应颈联的“寒”字,颈联用树的“老”对应叶的“嫩”,又把白色的树枝想象比喻成光亮盛放的花束,表现出江南早冬寒意已起却温暖如春的特点。
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早冬风光景物生活的热爱之情,传达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也揭示了诗人乐观旷达的心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自在如闲人”错,诗中“羡”“无由”表明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而诗人因为身为官员,并非自在如闲人。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白描手法,颔联“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这一句细致的描写了景物,在早冬还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可见江南的初冬是温暖的,此联运用了两个叠词,“萋萋”“漠漠”,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以乐景衬乐情,简笔勾勒景物,自在、温暖、宜人,体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绘形绘色,颈联“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意思是: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抓取的柘树与樱树,分别用“老”“寒”两字修饰,体现出冬日冷的意味,作者又从视觉(或色彩)角度,写出了老柘叶子的“黄”和寒樱狂花的“白”,为画面增加了暖的色调。表现了江南早冬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早冬的喜爱之情。
③对比、比喻修辞,颔联用“暖”,颈联用“寒”,进行对比;颈联用树的“老”对应叶的“嫩”,也运用了对比,突出了早冬还依然有春天的特征;把白色的树枝想象比喻成花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寒樱白花炫目狂放的特点,可见江南的早冬已经初露寒意,但让人感觉惬意怀爽温暖宜人。
思想感情:结合诗歌描写的意象,江南的十月天气依旧很好。绿草并未被轻霜打黄,江边的沙子也被暧阳逐渐烘干,树叶依旧维持绿色,在樱花枝头依旧悬挂着疯狂绽放的樱花。表达出对早冬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渴望过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的感情。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闯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龙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词上阙通过写生死相隔、妻子葬于千里外的故乡、即使相逢也认不出等情景,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
B. 贺词上片“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自比,表现自己的丧偶之痛和老来孤寂的凄凉之境。
C. 贺词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是为比,有此,下文“新龙”也就不显突兀。
D. 苏词语言朴素自然,情真意切;又以三、四、五、七言交错,有一唱三叹的效果。贺词情深辞美,善用凄凉的氛围来烘托人物情感。
16.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悼亡词在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15. C 16. (1)苏词通过梦境来描绘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2)贺词通过细节描写来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伉俪之爱的温馨,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贺词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是为比”错误。兴比颠倒。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表现手法和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苏词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描写梦中妻子在闺阁中梳妆的情形,通过妻子的梳妆,无言,泪千行等来表现作者梦中与亡妻相见的凄凉之感,恩爱之情,以及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贺词则感慨“谁复挑灯夜补衣”,通过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伉俪之爱的温馨,以及对亡妻的思念。此题也可从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等角度作答。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惜春令
[北宋]杜安世
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
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醪且酬身,牛山会难寻。
[注释]臂上茱萸:臂上佩带的茱萸香袋。牛山:齐景公游牛山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
15.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作虽先写了秋意浓厚的重阳时节雏菊烂漫的景色,但引动诗人离心的却是萧索落叶景。
B.“万里霜天林叶坠”一句所取意象所绘意境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近。
C.“臂上茱萸新”的“新”字与下文的“旧年”连在一起,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与思考。
D.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下片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口语化。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5.D("语言口语化"错。应为应用典故。有含蓄曲折之妙)
16.①重阳节嫩菊开金、万木落叶的景象。引发了离别的感伤之情∶②臂上新佩茱萸袋,引起对旧日关好时日的怀念;③用牛山君臣融洽相对的典故,抒发对现实遭遇的不满和无奈。(6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