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1《别了,不列颠尼亚》(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1《别了,不列颠尼亚》(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20: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东方之珠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头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 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 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头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 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 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中英双方代表签订《南京条约》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香港问题由来
了解香港 走近文本
再现香港的屈辱历史
香港问题由来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香港问题由来
1860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
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 ”
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中英联合声明
此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人民网香港7月1日凌晨电 新华社记者、本报记者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今天凌晨在这里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自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香港正式实施,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是实行“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内涵
日不落帝国
是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许多洲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不列颠尼亚”简介:
不列颠尼亚——是罗马帝国对于大不列颠岛的拉丁文称呼。不列颠尼亚被罗马人神化,称不列颠女神。“不列颠尼亚” ,成为现代英国的化身和象征,她的现代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手持三叉戟和盾,对现代英国的敬称,英国亦以之命名王室第 87 艘游轮,可见它承载着英国作为帝国崛起的历史自信、荣光与骄傲。在本文中指“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
不列颠女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标志着长达150多年的英国统治的结束。
二、本文的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是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导语 (第1段)
2、主体(第2—10段)
3、结语(最后1段)
英国撤离香港。(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
具体报道了英方撤离的过程。
总结全文。从米字旗的降落到五星红旗的升起,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香港掀开了新的一页。
4 、背景:港督府变迁(第4段)
三、这篇新闻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录“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
请完成图表
时间 地点 事件
请完成图表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6月30下午4:30 下午4:40 下午6:15 下午7:45
晚上11:58 晚上11:59 7月1日第一分
0:40 港督府 港督府 添马舰东面 添马舰东面 添马舰军营 交接仪式现场 交接仪式现场 南海 末任港都举行降旗仪式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举行“告别仪式”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移交军营
举行最后一次降旗仪式
五星红旗升起
“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6月30下午4:30 下午4:40 下午6:15 下午7:45
晚上11:58 晚上11:59 7月1日第一分
0:40 港督府 港督府 添马舰东面广场 添马舰东面广场 军营 交接仪式现场 交接仪式现场 南海 末任港都举行降旗仪式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举行“告别仪式”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移交军营
易帜
五星红旗升起
“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四、在这些新闻报道中,哪件事的报道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新闻报道中,哪件事的报道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说明理由。
角度选择、语言特点、对比……
角度——耳目一新(英方撤离)
场面——历历在目(画面/视听)
语言——蕴含情感(对比/象征)
1、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2、体现国人对回归时刻的急切期盼。
3、体现中国人民对主权收复的自豪感。
五、作者在文中详细地列出英国殖民者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计时精确,衔接紧密。这样写有何作用?
六、新闻报道中往往要详细交代相关背景材料,请大家找出文中的背景材料,体会他们在文章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新闻事实
30日下午 告别拉开序幕
4:30 港督旗帜降落
4:40 港督离开港督府
6:15 告别仪式
7:45 第二次降旗仪式
0:00 中英交接仪式
0:40 “不列颠尼亚”离港
历史的回顾
→ 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 每一位港督离任都举行降旗仪
→ 插叙港督府
→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 插叙156年前英国占领港岛,今天降下了米字旗
→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 从海上来,又从海上走
1、背景材料与现实场景融为一体。
2、补充内容,丰富文章历史性。
七、这篇新闻的标题换成“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完美结束”好吗?请说明理由。
别了,“不列颠尼亚”
1.表面意思: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港。
2、实际意思: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
3、强调中国结束百年的屈辱,隐含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含嘲讽的语气
八、合作探究
讨论1文中三次写到英国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降旗(3)——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
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6)——米字旗在广场上降下。
标志:被英国殖民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8)——中英交接仪式上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标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也标志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大英帝国
海上
来去

作为殖民帝国的英国
英殖民者横跨印度洋而来; “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的开始和终结,英国历史兴衰。
历史正义的实现与历史光荣的复仇
讨论2: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