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
代表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美芹十论
作品集:《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靖康之难尚未雪耻
辛弃疾时年六十六岁
起用为浙东安抚史
朝廷开始北伐工作,但是做法激进
有很大风险
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辛弃疾上表朝廷,朝廷却不闻不顾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诵读感知
遇乐
弃
疾
宋
辛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诵读感知
xiè
xū
bì
cí
榭
胥
佛
祠
艺术特色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④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拔焘
廉颇
用典
弃
疾
宋
辛
人物 事迹 称谓 态度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拔焘
廉颇
曾建都京口,击退曹军
于京口起兵北伐
字:深深地敬意
小名:对友亲切,对敌轻蔑
赞叹之情
景仰之情
因草率北伐而败北
年号:郑重其事地告诫
警告当局
击败宋文帝
小名:对友亲切,对敌轻蔑
怒斥偏安
遭仇人陷害,被弃而不用,虽老仍不忘国
名:自然贴切地直呼其名
壮志未已
古人常自称其名以表示谦称,而词人以廉颇自比,直呼其名更是自然贴切。
用典
弃
疾
宋
辛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赞叹与惋惜
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突出萧索、凄凉之象,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
合作探究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叹与惋惜
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
合作探究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批评草率北伐
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主张有备而战。
合作探究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今昔对照 担忧国运
击败宋文帝
批评人们忘记了国恨家仇,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合作探究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羡慕朝廷挂念 英雄悲愤
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以廉颇自况,抒发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突出主旨,也鲜明地再现了词人忧虑国事,悲愤难抑的爱国形象。
深度探究
登上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都想到了哪些古人古事,有何用意?
孙仲谋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景仰之情)
刘 裕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赞叹之情)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刘义隆
(警告当局)
拓跋焘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怒斥偏安)
廉 颇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壮志未已)
借 古 讽 今
上 片
下 片
多用典故,表达情绪。
借古讽今
弃
疾
宋
辛
1、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暗讽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感叹“时无英雄”。
2、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主张有备而战。
3、批评人们忘记了国恨家仇,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4、以廉颇自况,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
本词的这几个典故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
小结
弃
疾
宋
辛
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英雄
深切的家国之忧
不屈的报国之魂
激越的建功之志
痛切的失志之悲
弃
疾
宋
辛
2.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于作者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词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表达了对韩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的史实进行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C.词的最后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了一个典故,作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那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这首词用典较多,且全词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词人对收复失地、完成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词人“怀古”,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的抒怀服务。
课堂检测
C
弃
疾
宋
辛
本词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
课后作业
对比 目的
拓展延伸
中国的古训向来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辛弃疾的伟大之处在于失意而不失志,失势而不失威。他的词中充满了斗争与抗争,展示着他傲然的英雄气概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并在抗争中实现对苦难现实的超越,达到沉重生命的绚烂。
稼轩词的英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