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小明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 ) 。
A.用力弹 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 C.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
2.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
A.快慢 B.幅度 C.是否振动
3.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是指( )。
A.声音的高低 B.声音的强弱 C.声音的刺耳
4.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 )传来的。
A.水面 B.客船 C.空气
5.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那么玻璃罩内的闹钟的声音将( )。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响 C.不变
二.填空题
1.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的是( )。
2.人的( )聚集、传递声音,( )接收声音、产生振动、且传递振动到内耳;( )能把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
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 )产生的。
4.尺子振动的( )受尺子伸出桌面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5.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 ),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 )的次数。
三.判断题
1.拉长橡皮筋再放松,反复这样做时,橡皮筋一直在发出声音。( )
2.乐器虽都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发声的部位不同。( )
3.我们听到蝉的叫声是它们的翅膀在迅速地振动产生的。( )
4.大鼓与小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是因为敲击鼓面的力度不一样,与其他因素无关。( )
5.声音离鼓膜越远,鼓膜振动幅度越小。( )
四.连线题
1.把下列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用力拨动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弱
轻轻拨动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强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高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低
五.简答题
1.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六.综合题
1.如图,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
1.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
A.受到外力 B.振动 C.弯曲
2.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纸屑( )。
A.反复跳动 B.位置不变 C.跳动一次就停止
3.用力敲鼓,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幅度(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4.用力敲鼓和轻轻敲鼓,听到的两次鼓发出的声音( )。
A.高低不同 B.强弱不同 C.一样
5.停止敲鼓,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鼓面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鼓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人耳的错觉,实际上声音已经消失
2.下图是人体耳朵的结构图,请观察并回答问题。
1、在耳朵结构中,收集声音的是(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的是( )。(填字母)
2、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3、在用气球皮模拟鼓膜振动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细盐是为了( )。
4、盐粒的跳动和气球皮周围声音的音量之间的关系是( )。
5、2020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保护耳朵的正确做法的是( )。
A.耳屎堵住耳朵会影响听力,所以要经常掏耳朵
B.听音乐时,佩戴耳机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C.轻声交流,不在他人身边大声叫喊
3.在图中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5.A
二.填空题
1.短铁管
2.耳郭;鼓膜;听觉神经
3.振动
4.快慢
5.音调;振动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这是因为两根弦的粗细不一样。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粗的弦发出的声音低。
2.因为一个巴掌无法受力而产生振动,也就不能发出声音。
六.综合题
1.B;A;A;B;B
2.A;E;振动;空气;看到气球膜在振动;跳动幅度大,声音越强;C
3.低→高;低→高;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