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越高 B.乐器振动的越快,声音越强 C.蚊子发出的声音比牛发出的声音音量弱
2.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支试管吹气,下列哪支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
A.不盛水的试管 B.盛3/4水的试管 C.盛1/2水的试管
3.下面声音中,刺耳的是( )。
A.朗朗的读书声 B.巨大的爆炸声 C.小溪的流水声
4.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 )传来的。
A.水面 B.客船 C.空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
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二.填空题
1.音叉是一种( )的仪器,是用来( )乐器和( )音高的。音叉上的字母代表( ),数字代表音叉每秒( )。
2.我们学到的描述声音的词汇主要有( )、低、( )、弱、( )、刺耳等。
3.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 )的声音。
4.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 )有关。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 ),空气的振动又引起( )的振动。
三.判断题
1.琴弦的粗细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 )
2.被敲打后的音叉接触到水面后会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
3.演员在演奏二胡时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较低,此时他应该用更大的力拉动琴弓。( )
4.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
5.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幅度越大。( )
四.连线题
1.把下列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用力拨动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弱
轻轻拨动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强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高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低
五.简答题
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2.编钟上悬挂的是铜器。用木槌击打铜器。请你判断铜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六.综合题
1.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约20厘米。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的大小。
实验发现:
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的强弱与( )有关。
2.下面是二胡、古筝、吉他等乐器让弦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1)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
(2)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
(3)手指在弦上连续移动。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识别( )的变化。
3.小明在学校器材室发现了一根钢丝被缠绕在两根铁钉上(如下图),简单的弹拨后发现能够发出音高变化的声音,于是小明认真进行了探究。
1.按住位置A时,小明发现钢丝的振动频率慢,发出的声音( )(填“高”或者“低”)。
2.按住位置C时,小明发现钢丝的振动频率( )(填“快”或者“慢”),发出的声音会( )(填“高”或者“低”)。
3.假如小明不用手指按压钢丝;直接弹拨,那么发出的声音是最( )(填“高”或者“低”)的。
4.小明想让钢丝发出由低到高连续变化的声音,弹拨位置不变,他手指按压的顺序应该为( )。
A.A→B→C B.C→B→A C.B→A→C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5.B
二.填空题
1.发声;调试;测试;音调;振动的次数
2.高;低;悦耳
3.嘈杂
4.快慢
5.振动;鼓膜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声音会消失。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被抽出后,声音就不能传播了。
2.铜器越小,发出的声音越高;铜器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
六.综合题
1.大;强;小;弱;振动幅度
2.音高
3.低;(2)快;高;(3)A。;快;高;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