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画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6 画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22: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6《画》
难点名称 图文结合,感受《画》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课文插图及古诗呈现的是一幅无声的山水画,一年级的孩子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静止的文字、图画转化为形象的情境,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单纯品读古诗,也很难想象,深入体会情境。
难点教学方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图文结合,直观展示,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3.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境,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课第6课《画》,一起去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2.首先请认真听朗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中都有哪些景物?(点录音)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诵读古诗,了解画意。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优美情境。2.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三、观图品诗,理解诗意。1.模仿诗人远看山,近听水。(1)假扮诗人,看课件上挂图中的山。师: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远看山有色)(2)请学生到画前听听流水。师: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不是真的流水。(4)小结:是啊,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歌,注意节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3.感悟诗歌情境。(1)春天已经过去了,许多花都已经凋谢,可是课文里却是怎么说的?(出示:春去花还在)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受到惊吓,飞走了)(3)让学生自由举手模仿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师:小诗人,这回你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了呀?为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出示:人来鸟不惊)(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四、联系生活,感悟诗境。(1)这首诗描写的情景与我们平日所见有所不同,你能改写诗句,表现出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吗?(2)通过古诗的品读,知道了在画中:远看山有明亮的颜色,近听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也不会惊得飞走。在生活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会逐渐凋谢。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得飞走。(3)为什么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生活中的会不一样呢?因为诗人写得是一幅画,画中的东西都是静止的,所以不一样。4.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的山水画呢!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诗中描绘了( )( )( )( )这几种景物。2.景物的特点。(填序号)山( ①有色 ) 水(③无声 )花( ②盛(shènɡ)开 ) 鸟(④不惊(jīnɡ))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想象古诗的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
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让人们从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