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 重复与渐变
知识点来源 □学科:美术 □年级: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岭南美术出版社 □所属章节:第四单元 “构成”艺术宫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是打破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的分层作业,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及构成形式,并掌握重复与渐变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对图案的重复与渐变的学习兴趣,培养感受重复与渐变的独特装饰美感,启发他们设计思维的创造潜力。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总结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及构成形式,并掌握重复与渐变的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探究中能快速理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掌握重复与渐变的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案的重复与渐变的学习兴趣,培养感受重复与渐变的独特装饰美感,启发他们设计思维的创造潜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 重点解决方法:运用拼图的方式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及方法。 2.教学难点:用手绘的方式完成图案的重复与渐变。 难点解决方法:微课示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段教学,分层布置作业: “这是一个米奇图形。” “这是一堆米奇图形。” “从一个,到多个,它们是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出:“重复”变化。)出示关键词:“重复” 重复是指形状、大小、颜色相同的物象的反复排列。 这是米奇图形的重复现象。这是也是米奇图形的重复现象。 如果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是什么重复?这是又是什么重复?”(无序重复、有序重复。) 两种不同的重复,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觉,由于时间的缘故,这节课我们暂时只探讨——有序重复。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极限挑战。 规则: 1.从信封内,拿出常见 ,从中选择一种图形。把其他图形放回信封内。 2.将你选择的图形(1张)用剪刀剪一剪,改变其外形。 3.时间:10秒 。 同学们,时间结束,老师相信你挑战成功。 现在第一次作业来了。 要求: 1.用铅笔将你刚刚剪的图形描在绿色作业单内,重复4次,在描时候请压紧模板。(观看微课。) 2.平涂颜色。 学生第一次作业(8分钟)。同学们,请在8分钟之内完成你的第一作业,你可以暂停一下老师的教学视频。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重复现象有哪些?呈现图片。 那你能判断以下的图片是重复现象吗?(几张不符合重复概念的图片与重复概念的图片做一个对比。以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重复概念。) 这一张是重复吗?是。 这张是重复吗?(不是。)为什么?(这里发生了变化。) 这张是重复吗?(是的。) 这是吗?(不是。) 现在来张难道升级的,图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大小变化)你们能不能用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渐变。 渐变是一种有规律性的变化。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重复与渐变》。 这是什么渐变?(大小渐变、方向渐变、颜色渐变、形象渐变。) 渐变的形式有很多种,但今天我们只重点讨论大小渐变、方向渐变。 现在我们进入到第二次作业。 来看看作业要求:从剩下的两种常见的常规图形中,任意选择 一种图形,可以改变其外形做大小渐变或方向渐变。将其粘贴在粉色作业单内。 请观看微课示范。 学生第二次作业(5分钟)。 (二)作品展示: 要求: 同学们,请将两次作业粘贴到你的图画本内。 撕下来的双面贴纸请放入信封内或扔进垃圾桶内,不能掉在地上。 (三)评价作业。 现在我们要进入到颁奖环节,老师设计了有2个奖项:1.最佳图形创意奖;2.最佳颜色搭配奖。请根据你自己的作业,给自己评一个奖项,并写下你的获奖理由。 (四)知识拓展: 同学们,从你们的作品中,我已经感受到你们潜在的设计能力。这些都源于你们对生活事物的观察。那你们能跟我分享生活中有哪些渐变的现象吗? 铁轨、桥、建筑玻璃面。这渐变现象给我带来了不同的视觉空间感。 我们再看看艺术家眼中的“渐变”又会是怎样的视觉感受。他们是如何用将“渐变”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五)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复与渐变”的方法,这些是最基础的设计方法。今后在创作的时候,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我相信你们的作品会让这个的世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