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1 我的叔叔于勒
1.字音字形
lì
zhàn
chuò
shà
缄
偿
撬
拮
2.词语积累
(1)十拿九稳: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缺少钱,境况窘迫。
比喻很有把握
(3)阔绰:___________________。
(4)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场大,生活奢侈
3.作家作品
法
羊脂球
项链
莫泊桑(1850-1893),______国19世纪后期著名的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 1880 年完成
《__________》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主要作品有长篇小
说《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_____》等。
拮据
指衣服破烂
4.文意感知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运用________手法,充分展
示了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而___________的态度,表现了世
态的炎凉。通过对人物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揭露并批判
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对比
前后变化
嫌贫爱富
虚伪自私
要点 1
小说主人公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要点提示】本文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的情
节是紧紧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但是小说不是靠他来揭示主
题的。于勒的命运不同,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就不同。他们
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
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
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去哲尔
赛岛旅游时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
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
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
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父亲菲利普:典型的小市民,虚荣、势利、
自私、贪婪、无能、冷漠。
母亲:小市民形象,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精细、
刻薄、泼辣。
于勒:浪荡子、败家子→有点头脑、有情有义→挥霍无
度、穷困潦倒。(人物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小说阅读之二: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中考试题中小说人物形象类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分析对
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
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
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分析人物。
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答题套路:××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人,
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2011 年山东日照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
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
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
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
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
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
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
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
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
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
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
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
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
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
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
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
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
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
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
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
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做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
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
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
“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
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
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
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
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
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
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
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
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
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
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
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
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得结
结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
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
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
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
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
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
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
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
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必
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并简要分析这样安
排情节的好处。
情节:花房邂逅,感受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戴桂冠,冷落花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②温良、和善,
懂得感恩。③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房交往,感受真情
再次落魄,重识真情
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
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
3.小说多处写到了凤尾菊,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凤尾菊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②凤尾菊是连接小说
中两个人物感情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
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还托付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画
家因凤尾菊而悔悟。③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也寄托
着作者对美好感情的歌颂。(共23张PPT)
12 心 声
1.字音字形
léng
niǎn
哑
piě
yē
2.词语积累
沙哑
出风头
感到为难,表现出窘
(1)________:(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2)__________:出头露面显示自己。
(3)发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抽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窘
抽搭,一吸一顿地哭泣
3.助学背囊
(1)理解文题
题目“心声”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李京京非常想表
达内心感情(朗读《万卡》这篇课文)的愿望;第二层含义,李
京京对埋藏于心底的亲情、友情的渴望;第三层含义,作者呼
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和感情。
(2)文意感知
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
偷读
听读
心
声
本文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淳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
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侧面批评了教育上严
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全文脉络如
下:
公开课前:想读课文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课文
课文
公开课上:终读课文
(2011 年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华西都市报》 2011 年 1 月 26 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
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工人说:“我们的
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 100
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
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立题意,自选文体,
自拟题目;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④不要套作或抄
袭;⑤不少于 600 字;⑥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人名、校
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要写好这篇作
文,仔细阅读材料是基础,从材料中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
的观点是前提,论证好观点是关键。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信守承诺”是核心信息。我们
可以根据核心信息进行横向发散、纵向发散、逆向发散来提炼
观点。
横向发散,就是联想哪些事物和材料中的核心信息类似或
相关。从材料中的老板“信守承诺”,可以从正面联想,联想
现实生活中信守承诺的例子,如退休女工刘桂花替已逝丈夫还
债 80 万,人死债不烂,信守承诺传美名;马国林信守承诺,替
兄还债 60 万。
纵向发散,就是从历史上寻找信守承诺的例子,如陆元方
不为高价所动信守承诺卖房,曾子杀猪等;不信守承诺的如烽
火戏诸侯。
逆向发散,即由正及反,从事物的对立面来思考。如材料
中倡导信守承诺,我们可以举生活中不信守承诺的例子;通过
不信守承诺,最后得到的是恶报,不言而喻地证明了信守承诺
的重要。
中考热点主题写作三:体验成长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反思
自身的成长经历,表现成长历程,是我们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成长类作文题,
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经历,总结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
验和教训,在反思中辨别是非、甄别善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从而
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长既可指身体机能等方面的成熟,又可指人在思想、意
志、品质、道德等精神方面的成熟或进步。因此,凡是与自身
成长有关的经历、体验、收获等内容,都属于体验成长类话题
的范畴。
要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青少年时代,挫折、失败、忧伤、哀愁不可避免,这就要
求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一定要以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态
度对待,要表现出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对假、丑、
恶的批判与鞭挞。
2.从自身挖掘,切入角度要小
从自身挖掘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正属于“我”的
个性文章,切忌胡编乱造。切入角度方面,可从成长的经历切
入,写成长的快乐、成长的烦恼、成长的经验、成长的教训等;
可从成长的内容切入,写勤奋学习、个性发展、社会责任、理
想憧憬、习惯养成等;可从成长的体验切入,写成长的经验、
成长的教训、成长的反思等。
3.勤于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对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要写出自己对人生、
成长的真正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
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4.讲究章法,巧妙立意
(1)顺向立意法。我们可以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
往事,具体展示自己在学习、生活、思想、情操等方面的收获,
表现成长的喜悦。
(2)逆向立意法。我们可以写自己在成长中遗失了某些宝贵
的品质,如善良、诚实、纯真等,从侧面来表现成长的不易。
(3)辩证立意法。即先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某人或事物对
自己的成长所起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客观、全面地揭示
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我们思维的深度。
1.名言警句
①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岁月的磨炼
能够使它成熟。
——莎士比亚
②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赫胥黎
③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
④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
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
来说,正是磨炼。
——松下幸之助
2.经典素材
①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有一段放荡的生活,养成
一些不良习惯,如贪玩、赌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对自己
表示十二分的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浪费了许多宝贵的
时间。于是,他把错误的原因仔细归纳出来,写在日记本上,
共有八点:缺乏刚毅力;自己欺骗自己;有少年轻浮之风;不
谦逊;脾气太躁;生活太放纵;模仿性太强;缺乏反省。这一
次的反省,好像一个霹雳打在他的身上。他决心结束放荡生活,
改正不良习惯。于是他跟哥哥尼古拉来到高加索,在炮兵队里
当一个下级军官,并开始迈上文学创作之路。(成长需要反省)
②童年时期的里根家里虽然贫寒,但他从来不会感到沮丧,
豁达、乐观的天性使他相信他是生活在最快乐的世界里。正是
基于这种乐观的性格,他总是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活
动中去,如冒险、打球、游泳、演戏等。为了完成学业,里根
帮父母分忧,利用课余时间去工地打小工,搬砖、推土、运水
泥,常常一干就是 10 个小时,饿了就啃块干面包,渴了就喝几
口自来水。就这样,里根依靠自己的力量不仅解决了整个中学
时期的学费,还积攒了 400 美元,为进入大学做好了准备。(乐
观地成长,顽强地自立)
③克劳德·昂利·圣西门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幼生活优裕。但
他从少年时就立下大志,决心用知识为人类造福。15 岁时便嘱
咐家人,每天凌晨用这样的话唤醒自己:“克劳德,起来吧,
伟大的事业在等待着你。”他用自己所确立的远大目标激励自
己,帮助自己克服惰性,投身事业,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空想
社会主义者,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自己探索的足迹。(成长需要
激励)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
助……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
败,都能促人成长。
请以“我在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
文章,角度自选。
【思路导引】
虽然是半命题作文,但是可填的内容极多,选材范围很广,
成长中有太多难忘的片段可以选择,我们要选取其中较有特点
或较为深刻的材料来写。如以下一些选材:
1.在各种情感中成长
成长路上我们接受了很多情感,母爱、父爱、长辈亲人之
爱是经常陪伴在身边的;朋友、同学的友情让我们温暖;与老
师间凝结的师生情让我们成长……
选择这一类的题材一定要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要写出亲人、
朋友、老师给予自己感情的具体过程,可以写出具体的事件。
精彩的细节或细腻的描写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另外一定要点明
这种情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和变化,直接点透它
的作用,点明是怎样让我们成长的。
2.在各种环境中成长
从小到大我们换了很多环境生活,孩提时在家里,家的港
湾伴我们成长;在幼儿园的喧闹与稚嫩中我们成长;在学校学
做人、学知识中我们迈出成长的脚步……
这类题材就要抓住环境的本质特征和具体特点,比如在学
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收获知识,其次更能学会怎样做人,这些
收获都能让我们成长,也是这个环境带给我们的。所以选择这
类题材要点明你选择的环境的特征,要写出你在这个环境中的
行为和状态,表现出环境对你的巨大作用和影响,点明是环境
让你成长。
3.在失败、挫折中成长
失败和挫折像一座熔炉,它可以把人身上的杂质和不足都
融化掉,炼成一块好钢材。只有经历过失败,我们才能从中发
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为成长积蓄力量。
写这样题材的作文,要点明从失败、挫折中吸取了什么,
它可以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可
以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能力,使我们更加坚韧。在经历了大风
大雨的洗礼之后,在经过了失败的淬火之后,我们原本脆弱的
心,会变得坚强,也可以让我们的心多一份执著,多一份激情。
总之,这个文题,大家打开思路,大胆选材,就会获得意
想不到的成功。
【佳作展示】
我在沟通中成长
“这是我的日记本,爸爸妈妈,你们如果要看,我随时欢
迎哦!”这 23 个大字就写在我的日记本封面上。也许会有人觉
得奇怪:日记本不是给自己看的吗?那就错了吧!我认为与他
人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才是最快乐的事。
小时候,我可是很懒的,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而父母每天
都会问我:“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或伤心的事发生吗?”“有
啊!就是……那个……怎么说呢?”可惜,我的口头表达能力
太差了,以至于父母总是得不到答案。有一次,我看见班上有
同学写日记,他说:“这里头写的可都是我的小秘密,连爸爸
妈妈都不给看!”瞧这话说得,爸爸妈妈可是我们最亲最爱的
人啊,有什么话不能对他们说呢?
是啊,爸爸妈妈是我最亲的人,既然他们这么想知道学校
里发生的事,那我也学写日记,写一本给爸爸妈妈看的日记。
回到家,我马上对妈妈说了这个想法。妈妈说:“好啊!
你人还小,就知道满足我们大人,长大了不少嘛!”“嘻嘻!
那你们看了日记,一定要回复一个评论给我哦!我也想看看你
们大人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呢!”当天晚上,我便准备了一个笔
记本,专门用来写日记,并把它取名为“沟通小站”,写下了
第一篇关于校园多彩生活的日记。
第二天,又是一个明亮的新世界。我打开日记本,惊喜地
发现日记本下方多了一个评论!“妈妈来评论啰!‘沟通小站’
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以后我们就在这里说说话,谈谈心,有什
么困难,尽管说出来,看妈妈是不是能帮到你……”看了这些
话,我立马打起了精神去上学去了。
随着我渐渐地长大,日记本中的内容渐渐地充实,我与妈
妈还有爸爸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日记本的评论中也多了“长
大”、“成熟”等字眼儿,看来爸爸妈妈是肯定我的啰!
直到现在,我还在写日记,父母也勤勤恳恳地评论着。许
多与父母不和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与父母的感情,我却告诉他们:
“建立一个自己的‘沟通小站’吧!与父母沟通着成长会让亲
情的花朵重新绽放哦!”
【点评】本文立意独特,开篇亮出观点“与他人分享自己
的心路历程才是最快乐的事”,引出成长需要与人分享、沟通
的主题。接着写班上同学写的日记不让爸爸妈妈看,而“我”
则认为把日记给爸爸妈妈看是与他们沟通的最好方式,采用写
日记的方式与爸爸妈妈沟通,把自己的校园多彩生活与爸爸妈
妈一同分享,体现选材的独特性。全文语言质朴自然,叙事完
整清晰,主题鲜明独特。(共6张PPT)
10 孤独之旅
1.字音字形
liáo
chān
嬉
chuō
xiē
2.词语积累
丰富,富裕
(1)厚实:____________________。
(2)撩逗:____________________。
挑逗,招惹
(3)____________: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课文指
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歇斯底里
3.助学背囊
(1)理解文题
小说以“孤独之旅”为标题,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杜小康
离开伙伴,失去了充满童真的生活;②杜小康随父亲外出放鸭,
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害怕、胆怯
长大、坚强
(2)文意感知
作者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背井离
乡,到偏远芦荡________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
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少男少女们:
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
长大。全文脉络如下:
放鸭
(2010 年广东梅州卷)按要求作文。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
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
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
裙子、一本好书等。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500 字以上;③诗歌除外,文体不
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本题为话题作文。作文内容不难选择,材料
中列举了许多的“渴望”,有情感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有
生活方面的……这些都是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接触到
的,考生只要选择其中最熟悉的一点写深写透即可。当然也可
以选择另外的内容来写。
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记叙文,故事要
吸引人,情节要有波澜,有真情实感,有现实意义。写议论文,
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典型,有一定的深度。(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小说天地(一)
9 故
乡
1.字音字形
chī
sè
huì
惘
夷
景
xǔ
jìn
zì
bó
祀
suī
gū
2.词语积累
看不起
伶仃
恣睢
(1)如许:这么些。
(2)鄙夷: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瘦弱。课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
立如圆规的姿态。
(4)________:放纵,放任。
荒凉、冷落
(5)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家作品
“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巨大变化
冷漠、隔膜
要点 1 梳理情节线索
回故乡
小说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我”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分为三部分。
要点 2 分析人物形象
(1)闰土: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纯真善良,勇敢机灵,心里“有无穷
无尽的希奇的事”,是“我”儿时羡慕向往的英雄。20 年后,
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
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
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挣扎着的中国广
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在故乡
离故乡
(2)杨二嫂:
20 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人称“豆腐西施”。20 年后,
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
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
家中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酸的嘲讽,还中伤闰土
偷碗碟。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3)“我”: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等同于作者。
“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
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
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浓厚的感情,表现了“我”
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
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要点 3
主题理解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
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
前后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
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
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小说阅读之一:如何把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
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
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①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②揭示人
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
铺垫、打基础等。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思考:①揭示人物活动的背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③奠定情感基
调。
(2011 年江苏南京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
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
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
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
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
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
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
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
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
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
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
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
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
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
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
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
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
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
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
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
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
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
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
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
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
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
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
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
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
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
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
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
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
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
谁都对烤红薯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
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
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
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
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
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
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
像。”
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 年第 1 期,有删改)
1.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必
做题)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
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
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示时间的推移;交代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
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
2.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烤
送
手忙脚乱________ 红薯→ 打起精神称红薯→ 高声吆喝
________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3.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
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
4.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
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
心活动。
平头少年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
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