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优化课堂》: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第二单元课件(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优化课堂》: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第二单元课件(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7 19:03:43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8 致女儿的信
1.字音字形
suì
póu
tǎn

zhù


yǎn

2.词语积累
忐忑
逐渐增多或增广
(1)敷衍:做事不负责或待人不诚恳,只做表面上的应付。
(2)________:心神不定。
(3)宿愿:一向怀着的愿望。
(4)繁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为乌有:变得什么也没有了。
(6)__________: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多含
褒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7)__________:愤怒得抑制不住。
3.作家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
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 40
余本。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
子》等。
4.文意感知
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
这封书信通过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
界定和看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
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
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全文脉络如下:
第一部分(第 1~4 段):女儿提出关于爱情的问题,“我”
对此感到激动与欢快。
第二部分(第 5~24 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
事,揭示爱情的真谛。
第三部分(第 25 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点明主旨。
(2010 年山东青岛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习惯”一词的解释为:“长期
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生活方式或社会风尚。”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
立一种好的习惯。”
民间谚语:“不良习惯会使人行为懒散,意志消沉,甚至
会使人丧失羞耻心,损人害己。”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则贻害终生……
请以“习惯”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
外),自选角度,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
的感受和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思路点拨】题目提供了几段关于习惯的名言或议论,首
先是词典的解释,这让考生对“习惯”一词有了初步的了解,
明确习惯应该是长久形成的一种行为或方式。然后材料中列出
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名言从正面阐释习惯的积极意义。第 3 段
是民间谚语,指出不良习惯的危害。材料的最后一段进行总结,
提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两种情况各自的结果和意义。通过对
材料的审读把握,我们便可明确这道自命题作文题的立意方向:
可写良好习惯对人的有益作用,可写不良习惯对人的危害,也
可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可写记叙文,选择生活中的小事,展示
最真最美的经历或体验,如“习惯”可写由于平时的粗心,养
成了不好好做题的习惯,以至于考试失利。可写议论文,这就
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辩证统一,在选择和运用素
材时要突出创新。如果总是运用那些老生常谈的例子,如爱迪
生保持刻苦钻研的习惯、雷锋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恐怕就很
难得到阅卷教师的认可。如果考生搜集一些时新素材,如“90
后”张一山养成好学的习惯成就演员的精彩,张怡宁养成勤奋
的习惯从而成功总是伴随她,等等,把这些素材巧妙运用到作
文中,必将成为作文的亮点。写作时可尝试不同的创新文体,
如日记体、演讲体等。
中考热点主题写作二:认识自我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
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
述的过程。”近两年,许多地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也都涉及“认
识自我”的内容,倡导考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就是要
有选择地说说自己身边、自己内心世界那些有鲜明个性的东西,
说说自己与他人感知“世界”的不同角度、观察人情世故的不
同起点、情感世界与他人不一样的“涟漪”,等等,说得越具
体越吸引人。
要写好这类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选素材
精选素材,首先要打开思路。我们可以回忆生活中的点点
滴滴,分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我们可以写自己的绰号,
也可以写自己的爱好;可以写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写自
己处世的风格;可以写自己的欢乐、苦恼,也可以写自己的追
求、秘密;可以写“我”的成长经历,也可以剖析“我”的优
缺点;可以写家中的“我”,也可以写老师眼中的“我”;可
以写现实中的“我”,也可以写理想中的“我”……有了素材,
还需要精心筛选。筛选时,要反复比较各种材料的优缺点,要
选那些内容翔实、新鲜感人、生动有趣且能突出“我”的个性
特点的素材。经过认真思考、细心比较,我们就会找到最优秀
的写作素材。
2.创新构思
我们可以从切入的角度、行文的思路、写作的方法等方面
来创新构思。(1)从角度而言,可以从单一角度出发,抓住自己
某一主要特征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也可以从整体角度入手,画
一幅“肖像图”;可以从正面的角度展现自己的个性,也可以
从侧面的角度展示自己的优点;可以静态地描述自己的方方面
面,也可以动态地写出自己的发展变化……(2)从思路而言,我
们可以用分镜头展示“我”在不同场合的形象,也可以用“一
线串珠”串起“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散点铺排”,
将自己的特点一一形象地罗列出来,也可以纵向展示,叙写
“我”不同时期的故事;可以用日记体记录“我”的言行;也
可以借自白书、档案等形式表现“我”的本质……(3)从写作方
法而言,我们可以用一词经纬法来展示“我”,也可用第二人
称或第三人称来介绍“我”,可以借梦境来表白“我”;也可
以借他人、他物来展现“我”;可以用寓褒于贬的方法赞扬
“我”,也可以用寓庄于谐的方法调侃“我”……我们只有根
据自我的特点和特长,选取最佳的角度、思路和写作方法,才
能最恰当地展现自我。
3.传神描写
(1)抓住自己的特征,如:可以抓住“我”的外貌、语言、
动作、心理、生活习惯等特征来刻画“我”的形象。(2)根据文
章表达的中心确定描写的重点。如:写“我的爱好”要详写
“我”的动作,写“我的愿望”则要详写“我”的心理。(3)灵
活地运用各种描写方式来突出“我”的形象。如:写“我的自
传”,可以正面描写自己的言行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
借他人对“我”的评价等侧面描写来完善自我形象;可以对自
己的丑陋处作简笔勾勒,可以对自己的“靓丽点”进行细腻刻
画……
4.个性表达
在展现自我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
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来表现自我。擅长叙事的,可以讲讲自
己的趣事;擅长描写的,可以描摹自己精彩的生活片段;擅长
抒怀的,可以诉说自己的愿望;擅长想象的,可以在对自己未
来的畅想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性格幽默的,可以用风趣的语言
调侃自己;生性憨厚朴实的,则可以真诚坦率地介绍自己……
找到了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也就能成功地刻画自我了。
1.名言警句
①每个人都应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你应当意识到对你来
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自己。 ——马克斯韦尔·莫尔滋
②人们常说这人或那人还没有找到自我。但自我不会被谁
找到,它应该被创造。 ——托马斯·萨斯
③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相同的自我和一个与众不同的自
我,只是所占比例不同。 ——劳伦斯
2.美文共赏
①人是要在拥有一定的智慧之后才会真正地把“超越自
我”奉为格言和准则的。事实上,所有那些跑在前面的人仅仅
是你短暂的假想敌。惰性、散漫、得过且过、目光短浅……这
些始终对我们不离不弃的家伙,才构成最大的威胁。
(选自沙爽《给自己一个最大值》)
[一句话点评]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
②口袋里的五十元钱像是在吞噬着我的心,我的心似乎开
始滴血,滴啊滴啊,滴出的血是父母赐予我的血,它们好像挣
脱我的身体,宁愿在空气中灰飞烟灭,也不愿在我污浊的心灵
中苟活。我好像已经看见血泡在阳光下欢快地死亡。
“妈!”我的泪水冲垮了所有的谎言、所有的理由。我用泪
水冲洗我的灵魂。母亲不知所措地看着情感一发不可收拾的我,
轻轻把我抱在怀里。当我把所有的话说完后,母亲拍着我的背
说:“我以为什么大事,知错能改就还是好孩子。”
(选自申丹《走过心灵的河》)
[一句话点评]细致的描写活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不少于 600 字。
【思路引导】
这是一道成长类的命题作文。同学们十多年的成长经历,
甜蜜中伴随着酸辣与苦涩。所以本文选材应该不难。但审题应
该抓住重点词语:“长大”暗含着知道了、明白了、懂得了、
收获了、升华了等含义;而“我”是文章的主体,要通过“我”
长大前和长大后作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长大”一词。
【佳作展示】
我长大了
当南方的候鸟又一次飞来,河岸上的小草又一次穿上绿衣。
那情景,就像我在幼儿园里所看到的图片一样。我抬起头来,
仰望天空,似乎觉得,童年对我来说,已经越来越远了。
我带着惊奇离开摇篮,走出父母共同为我建造的温室。我
知道自己早就不再是一个整天抱着会眨眼的洋娃娃的小男孩
了,不再是一个只张着口叫“妈妈,抱”的“娇娇儿”了。我
为自己的长大而惊奇、焦急,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耸耸肩,
在一天天过去的日子里,独自去寻找长大的我。
的确,我长大了。可长大了的我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在父
母的眼里永远是长大的娃娃,但在娃娃们的眼里我却是令他们
信任的“叔叔”。我到底是哪一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
是一个长大了的我。
的确,我长大了。一些事情的记忆越来越深刻,洗也洗不
掉,抹也抹不去。心里积蓄的秘密也越来越多了。所有的喜怒
哀乐,有时只在灯光下,在被窝里,独自去慢慢品尝。不管是
酸,还是甜。以前的天真快乐,不知何时与我不辞而别;升重
点中学的压力,也不知何时悄悄地爬上了我的肩膀。我在失落
而又惶恐的世界里徘徊着……
的确,我长大了。长大了,我与别人之间常常多了一道又
高又厚的“墙”,无形中把自己关在一个“灰暗”的小屋里。
爸爸妈妈的唠叨,我似懂非懂,想听又不想听;有时敏感,有
时麻木。看着父母日益增加的白发和皱纹,我觉得他们似乎理
解我,又似乎不理解我。我总有一种孤独,疏远的戒备。
的确,我长大了。我想伸出双手拉住黎明,让它留给我一
点快乐。但却被不停旋转的时针带向未知的将来。我的心时常
被矛盾和焦虑紧紧拴住。以前,我喜欢看快乐、奇幻的童话作
品。最近,一些谈山水草木、谈令我似懂非懂的人生道理的散
文和变化莫测多端的推理小说,也占据了我的课外阅读时间。
的确,我长大了。长大了的我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男孩。
难道长大了真的拥有是那么少,失去却是那么多?我在一本书
上看到柳青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要
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当人年轻的时候。”而我才刚刚跨入
人生的征途,美好的未来在向我招手。我要抛开一切烦恼,在
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晴天里,寻找我过去的那一份天真,纯洁
追求从远方射来的那一线光明,一丝希望。
的确,我长大了。在我长大之前,我曾渴望自己快点长大,
让梦想带自己去开阔视野。望着蔚蓝的天空,幻想美好的未来。
明天,梦想会令自己怎样成熟长大?当风依旧地吹,吹不走童
年的铅华;当海不停地冲打,冲不走儿时的痕迹。猛然抬头又
蓦然回首,草地上已留下我一串长长的脚印。向远处望去,脚
印在我的视野里消失。当我长大后,我才知道当我再走一段距
离,又会有许多脚印在我的视野里消失。我的心悸动了,这不
正像人生吗?时间的流逝会淹没许多往事,还会出现许多新鲜
事。
它给了我人生的启迪,一经踏上生命之旅,就应当走好,
往事不必回首。虽然太阳下山了,但还有整夜的星空;虽然我
长大了,但我还有更多的追求!
【点评】本文通过描写“我”由开始长大时的不知所措,
到体验到长大的快乐,直至渴望长大,传神地展现了心灵成长
的过程,生动地展现了“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使文章重
点突出,中心鲜明。本文的特色在于作者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挖掘真实而典型的素材,语言准确,言简意丰。(共19张PPT)
7 傅雷家书两则
1.字音字形





2.词语积累
凭吊
扶持,提携
大惊小怪
(1)________: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2)谀词:阿谀奉承的话。
(3)扶掖: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kuò
ruì
záo
(5)廓然无累:心胸豁达,不受外物影响。
(6)重蹈覆辙:再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
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7)__________:形容感受极深,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记。
(8)__________:气势大得可以吞没天空,形容气势很盛。
(9)涕泗横流:眼泪和鼻涕流了满面,比喻悲伤和感动的程
度极深。
(10)自知之明:指透彻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
刻骨铭心
气吞斗牛
3.作家作品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主要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
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翻译作品达 34 部,全部收录于《傅
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
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文革”期间,因受迫害,傅雷
夫妇二人于 1966 年 9 月含冤弃世。
4.文意感知
精神消沉遭受挫折
音乐会获得成功
这两封家信是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一
封是在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写的。另一封是在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写的。这两封信集中地反映了傅雷
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也表达了他的一片爱子之情。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写作
时间 儿子消沉苦闷之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
内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
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情感
特点
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
教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旋律 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到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
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要点 1 对比鉴赏
儿子欣喜成功之时
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
伤要学会泰然处之
层层深入、循循善诱式的一往
情深
要点2 分析文中“父子如朋友”的表现
从这两封信来看,“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主要表现在哪
里?
【要点提示】“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情感上、精神上
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其次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可从这两
个角度去梳理文中的相关内容。
①两父子能互相理解、慰藉。当傅聪消沉
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傅雷倾诉,而傅雷并没有高高在上,他
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先尽力安慰儿子,再娓娓而谈,以
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②两父子志同道合,
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看法
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
要点 3
解读“坚强”
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回答】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对待情
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
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
之鉴。第二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
和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
术的高峰。融会、贯串于两封信里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
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挫折、矛盾、孤独,都要保持
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议论文阅读之二:论据与论证方法
针对论据来出题,一般考查判断论据的类型,分析其作用,
概括事实论据等;针对论证方法的题,一般考查判断论证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
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具体,也可概
括。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
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
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
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
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事实论据:即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
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3.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
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
服力强。
4.明确论据的作用:一般是用来证明论点或分论点的,因
而分析时要注意找出其证明的是哪个论点。
5.明确论证方法及作用:①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
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
是很好辨认的。道理论证一般是引用名人名言作论据。比喻论
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对比论证一般要找出
正反两方面的论述。②举例论证能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道理论证则能增强论
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对比论证能增强论证的鲜明性,具有突
出强调的作用。
(2011 年山东德州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
世所有大的事情,但唯独没有论幸福。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
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培根没有论幸福,
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
追求的事物。譬如财富。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
物。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
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___________
__________。”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
获得财富的人。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
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人类在
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
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但没有任何
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中非洲的
洛美人反对把电送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
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
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在高度体现人
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竞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
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缓悠长的歌谣。当工业社会的游客
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弛,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
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
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④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
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后,
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欲急 速致 富者 将不 免于 不
义。”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
般的文字和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我们终日忙碌,
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
们无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
虚荣。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
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⑤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
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
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
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与世界的理性关
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
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我们不会完全待在学校
里,也不会完全待在办公室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由
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
和兄弟。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
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
乐和幸福。
一九八九年三月
1.本文标题为“幸福”,但开篇却由哲学家培根写起,有
什么作用?(必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的画线处,应填下列诗句中的一项是(
)(必做
题)
B
A.白雪却嫌春色晚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山净江空水见沙
D.百般红紫斗芳菲
引出论题,并有助于作者确立自己的观点。
3.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作简要分析。(必
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提到的“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在当
今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请选取三个事例用排比句式写出。(必做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举例论证,如“中非洲的洛美人……丛林”一例,
有力证明了幸福不为财富多寡所左右。
示例:为了增甜抢市,多获利,西瓜上超标使用膨大激
素,苦酒自饮;为了“保鲜降资”,快出手,血豆腐中违法使
用福尔马林,骇人听闻;为了提色加味,赚黑钱,小食品里随
意使用添加剂,贻害无穷。(共8张PPT)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字音字形
2.词语积累
(1)________:(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
文中指像巨星一样的伟人伏尔泰去世。
yǔn
ruì
jiù
suì



miè

陨落
(2)弥留:病重快要死了。
(3)________: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4)_____________:有意讨好上司,欺侮下层人民。
(5)凌驾:高出(别人)。
(6)兼而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孤立无援的军队独自奋力作战。
(8)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9)恪尽职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睿智
媚上欺下
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

孤军奋战
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
3.作家作品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生于军官家庭。主要作品有 1861 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悲惨世
界》,这部小说从人道主义的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长
篇小说还有《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等,还写
过许多诗作、剧本、政论和演说稿。
4.文意感知
世纪性的贡献
这篇演讲通过对先贤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及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评价,对其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的热情颂扬,表达了对伟人的崇高礼赞,同时,
对现实的关注也促使作者发出了对正义与良知的呼唤。全文脉
络如下:
第一部分(第 1 段):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和他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第 2~9 段):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个方
面评价其卓越贡献。
第三部分(第 10~12 段):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第 13~14 段):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
思想
人格力量
(2011 年广西玉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曾经阅读的有关春天的诗文给你留下怎样的认识?刚刚
过去的春季给你留下怎样的记忆?正在经历的人生之春又给你
留下怎样的体验?
请根据你的经历、认识和感悟,以“春天的味道”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
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编写故事、
介绍说明,等等;③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文章不少于 600 字,诗歌不少于 20 行;⑤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诗意型全命题作文,且题目的限制
性较强,在审题构思时有两点需要弄清:
1.把握写作重点。本题的题眼是“味道”,写作重点是“春
天的”。就是说,文章要写的人、事、景、物、情,必须是春
天的或者是发生在春天的,要有“春天”的特征;行文中,一
定要流露出题眼“味道”,也就是要有自己对写作对象的情感、
认识或评价。这“味道”最好是鲜明的,而集中笔力更能将一
个味道写得鲜明起来。如果味味俱写,反而哪一个都是淡而无
味。
2.理清导语意蕴。本题的导语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对
阅读过的有关春天的诗文的认识,二是自己对春季景物的赞美,
三是自己在春季中的亲身经历。这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写作思
路提示:或选春天诗文,谈阅读感悟;或选春天中人、事、景
象,以细节描写取胜;或选象征意义的春天——青春的故事与
感悟。
此外,题目的表述中有这样的隐性要求:“请根据你的经
历、认识和感悟”,这一句话其实是对考生的选材加以限定:
写“你的”,也就是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感悟。行文时,可以采
用不同的人称视角,但注意所选材料应来源于自己的生活、阅
读或者思想感悟、情感体验。(共16张PPT)
第二单元
闪光思想
5 敬业与乐业
1.字音字形

chán
xiè
pián

gōu
lóu




2.词语积累
断章取义
理至易明
强聒不舍
(1)__________: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2)__________:道理极容易明白。
(3)__________: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不二法门
(4)__________: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3.作家作品
4.文意感知
有业
敬业
乐业
这篇演讲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论述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在人类生活中的的重要性,表明了演讲者
的人生态度,并对世人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中肯劝告。
要点 1
梳理结构脉络
(1)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
路写作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2)全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 1 段):揭示中心“敬业与乐业”
第二部分(第 2~8 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 9 段):用“责任心”和“趣味”勉励人
敬业、乐业
(3)在“有业”、“敬业”、“乐业”这三者中,________
是前提,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是最高境界。
要点 2
把握论点、论据
有业
敬业
乐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它们之
间是__________的关系。
敬业
乐业
平行并列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要点 3
“业”的含义
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隘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
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
业”的意义,就不只局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
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同
学们的学习。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梁启超的主张的适用范围,
也有利于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课文。
议论文阅读之一:把握论点
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
必考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对归纳中心论点的能力要求较低,
很多议论文却能够在文章中找到原句回答,只有很少一部分需
要学生自己概括。可参考如下步骤寻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先弄清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
议论,并明确作者对所谈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是什么。
2.寻找文中适合作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
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因此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
陈述句,并且概括性很强。这个句子可能在文章开头,中间或
结尾,特殊情况下,文章题目即中心论点。
3.如果文章中没有可作论点的原句,则需自己概括。概括
时可借用文中词句,但一定要关照全文,不能断章取义,所写
句子需准确完整。
找论点时还可关注以下三点: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
出论点;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
点的;③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2011 年四川广安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时间的价值
[埃及]艾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地使
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
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
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
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
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
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
值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
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
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
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
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
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
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
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
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
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
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
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
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
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
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
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
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
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
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
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
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来的?(必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如何有效使用时间。(至少答
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价值就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或:我们应当爱惜时间,
很好地利用它)。把时间的价值与金钱的价值进行类比,提出文
章的中心论点。
①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②忠于奋斗目标。③正确利用
休息和空闲时间。
3.根据上下文意思,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整体上看,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
方法论述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论证。确定奋斗目标的必要性。
时间失去了就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