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0 香菱学诗
1.字音字形
yáng
pín
xiè
guān
2.词语积累
(1)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______。
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合,________。
开端
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
转折,从另一方面论
述主题
结束语
(2)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______”(__________)为
先,________________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
了内容。
(3)穿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揣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________( 朝代)__________(作者) 编著的《红楼
梦》,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王、
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
实。
清代
曹雪芹
意
内容
文辞格律
非常牵强地解
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某种意思
反复思考推求
4.助学背囊
(1)背景资料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
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
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
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
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
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
学写诗的愿望,课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文意感知
专心读诗、苦心写诗
本文叙述了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全过程,刻画了林黛玉饱读诗书、深谙教艺的好老师形象和
香菱聪颖灵秀、极富悟性的好学生形象。全文脉络如下:
(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
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
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
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思路点拨】这篇作文审题的难度并不大,通过写自己成
长过程中的人和事,来反思,来感悟,在总结中奋进,在回眸
中提升,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即可。文章的基本构思应是
叙事和议论相结合。文章的格调可以是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
的,也可以是酸楚伤感、深沉顿悟的,还可以是留恋难舍的,
等等。难点在于如何恰当地选取生活中的素材,来表现主题,
写出精彩来。要写好本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材不能面
面俱到,最好能从生活经历中截取几个画面,通过典型的事件,
来揭示主题。在行文上,可以尝试按照小标题式或多章节式的
结构,按照时间的顺序,一线串珠。二是情感抒写要真挚。成
长过程中的那些人和事,回忆起来都会勾起你美好的回忆,但
我们应写那些动人心魄的材料,以真情灌注,用情感打动人心。
三是语言上要认真锤炼文句,或恰当使用修辞,或引用古诗词
点缀,细节描绘,哲理性议论,等等,都能让你的文章增色,
让人眼前一亮。
中考热点主题写作五:真情·感恩
生活中处处有真情,面对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我们需要
学会感恩。我们感谢父母,是他们陪伴我们一路走来,为我们
遮风挡雨,营造温馨的避风港湾;我们感谢老师,是他们陪伴
我们一路走来,为我们指点迷津,引领正确的前进航向;我们
感谢朋友,是他们陪伴我们一路走来,为我们分担忧愁,驱散
困扰心头的阴霾……
写作这类作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关注生活,用心选材
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各种各样的真情故事伴着我们一路
走来,让我们心存感恩。感恩生育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
体验生命;感恩抚养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不断成长;感
恩帮助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渡过难关;感恩鼓励我们的
人,因为他们给予我们力量;甚至我们可以感恩伤害过我们的
人,因为他们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感恩欺骗过我们的人,因为
他们增进了我们的智慧。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我们写
作此类作文的好素材。
2.精心构思,流畅行文
材料确定之后,我们要精心安排文章的行文思路。可以按
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将真情、感恩的故事娓娓道来,事起
文行,事止文终;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写,写
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可以撷取几个特定的镜头,选择几个
典型、生动的真情感恩片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机地组接在—
起,让故事汇成真情感恩的海洋;可以采用一线串珠法,在构
思的过程中先确定文章的线索,然后用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把
那些看似互不相关实则紧密联系的材料串联在—起,使文章脉
络清晰,生动感人。
3.一波三折,巧掀波澜
写作这类文章要有“情”,最忌淡而无味,因此我们要尽
量在六百来字的文章中学会“尺水兴波”。写作时我们可以采
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先写自己感受不到人间的真情,然后通过
具体的事例对真情加以歌颂;先对文章中要褒扬的对象的外貌、
举动等加以矮化,然后对他的感恩行为进行刻画描写,赞扬其
美丽的灵魂。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从矛盾冲突写起,或
者从结局写起,这样可以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此外,还可以采
用形神反差、误会巧合等方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4.避免“真情”误区
写作这类话题的作文,要极力避免以下的误区:①将“情”
无限拔高,满篇假、大、空的语句;②描写失真,不顾事实,
胡编乱造等;③虚情假意,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等;④情感幼
稚,与生理年龄极不协调。
1.名言警句
①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②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
整个人生!
——高尔基
③患难之中的友谊,能够使患难舒缓。
——莎士比亚
2.经典素材
①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窃,被偷去了许多东西。
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
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
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
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人
来说,失盗绝对是件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
理由。
②曾有一位僧人,乘船渡江,不料风大浪高,把船打翻了。
僧人像一片树叶般在江中沉浮了许久,才筋疲力尽地爬上岸。
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他不是责骂船家的无能让他丢失随身携
带的一切,也不是诅咒恶风险浪差点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
滩上遥拜师父:“谢谢师父!”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
谢谢菩萨?” 僧人说:“原来我并不喜欢游泳的,都是师父每
次强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学会的。不是师父,我命今日休矣!”
遇了难,不是责备任何一个人,而是心存感激,人生达到了如
此境界,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痛苦和愤恨呢?
(2010 年山东烟台卷)写作。
题目:总想为你唱支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和校名;③不少于 600 字。
【思路导引】
“唱支歌”意思有:①唱某一首歌;②歌颂、颂扬。显然
文题的意思是更深一层的,理解到这一点,文章才能立意高远,
主题深刻。“为你”这里的“你”可以指亲人、朋友、老师等
身边亲近熟知的人,也可以指读到的文学作品中让“我”崇敬
的人,还可以指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你”所指的范围很广,
审出这一点,写文章才会思路开阔,取材广泛。
【佳作展示】
总想为你唱支歌
总想为你唱支歌,不一定婉转动听,但却饱含深情;总想
为你唱支歌,不一定高亢激昂,但却充满着我无限的感激。那
是一首赞美的歌,它赞美的就是您——老师。
记得前不久,我因模拟考而沮丧过,因为我进入了全班第
二轮里——“差生”。这件事重重地打击了我。走在回家的路
上,我的心与这喧闹的城市格格不入。寂静而又沉闷,孤独而
又害怕,像一条被遗弃的小狗,我可怜又可悲。我的心被那分
数刺痛了无数次,我沉浸在这悲伤中,不可自拔。
“哎,小 C。”只听背后传来了一声呼喊。会是谁呢?回
头一看,我惊讶极了,是老师。“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天这么
热,怎么不回家呀?”“我……”不能说,这么难为情的事怎
么能告诉老师呢!我心里很快产生了一种想法。“没事,只是
闲逛罢了。”“我知道你有事,都写在脸上了。”老师用那种
迫切让我说出来的目光望着我。等了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住了,
心里有一肚子的委屈,要找人发泄。我便轻声地说:“老师,
我……我考试分数很差,名次排在很后面。”“原来是这样,
老师明白了。走,到那边去坐坐。”我于是和老师来到了那个
小花园内。“是什么原因,是没有发挥好还是不懂?”我没有
回答。“如果是没有发挥好,那只要下次注意就可以了。如果
是不懂,那就要想办法把它搞懂。不要怕,有什么困难找老师,
不会做的题目,老师来教你。哦,对了,你还要注意点学习方
法,要学会找重点。”她拍拍我的肩膀继续说:“要对自己充
满信心,这点挫折难不倒你,要敢于接受这个事实。不能让它
压倒你。努力一点,最后的拼搏,你一定能成功,知道吗?到
时候考不上重点学校,你别来看我。快回去,我还以为是什么
大不了的事,原来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哭什么,快拿纸巾擦
擦。回去吧!”
老师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头的锁。老师说得对
呀,只有接受事实,并且更加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
其在这里哭,还不如回家复习。老师,您相信我,我不会辜负
您的期望。在您的指引下,我重新拾起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考进理想的学校来报
答您对我的谆谆教导。
时间流逝,转眼间我坐在考场上,心情本来十分紧张,但
想起您,老师,我的心胸突然开阔,因为我和您有个约定。
我赞美您,老师,我想唱支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您的美丽,
人人皆知;您的心灵,像清水那样纯净;是您,给予我无穷的
信心和勇气。
我赞美您,老师,我要唱支歌,真诚祝福您。
【点评】对初三学生而言,最大的压力,莫过于学习上的
失利。本文真实地再现了这段经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
先于情。”作者正是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虽无豪言壮语,却在平凡之中见真情。(共23张PPT)
第五单元
名著之旅
17 智取生辰纲
1.字音字形
zǎn
chēn
sī
pō
nèn
xǐng
guō
òu
qù
wù
gān
dì
gà
2.古今异义
强盗
计策
生意,买卖
3.作家作品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著有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
题材的章回小说《水浒》。《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
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由发生到失败的全
过程,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被逼上梁山的林
冲、大闹野猪林的鲁智深、醉打蒋门神的武松和黑旋风李逵等
英雄形象。
4.文意感知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
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文章从________开始写起,通过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了封建
统治下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封建斗争中
的智慧和力量。
杨志上路
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的经过
要点 1
梳理结构脉络
要点 2
分析人物形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个怎样的人?文章主要运用什么
描写手法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
析。
【要点提示】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而人物形象的特点往往是从人物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和特征
性的动作等展现出来的。分析人物性格时,可从这些方面着手。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志是一个精明、谨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
粗暴蛮横的人。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
的性格特点。“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
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报答梁中书
的知遇之恩,这些使他急功近利。“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
甚么!’拿了藤条要打。”“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
走!教你早歇!’”则体现了他的刚愎自用、粗暴蛮横。在赶路
过程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明白“如今须不比太
平时节”,也明白一路的情势,知道黄泥冈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要求众人赶过冈子以后再歇息;在黄泥冈买酒时,他机警地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贩枣人,提防酒中有毒,责骂军汉,直到看见贩枣人喝了
一桶酒没问题,另一桶酒也喝了半瓢,才同意买,自己只喝了
一点点,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精明能干,小心谨慎。
要点 3
感知文章内容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面?
【要点提示】答题关键词: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
盾、智用计谋。由这几个关键词展开即可。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
的季节,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
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是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
纲的最佳地点。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
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
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智用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
让军汉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
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愤怒在胸。虞候、老都
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趋激化。这就
注定他们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
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四是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好酒,而杨志等人喝的
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吴用等人的计
谋之“智”。
小说阅读之三:如何鉴赏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
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
概括题,如,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
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
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
方面)。
解答此类题,要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制造悬念,引人
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
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再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
答。
情节概 括的方法:(1) 答题时 用“首先……接着 ……然
后……最后”等字样编织。(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
叙述。(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情节的作用:××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表
现)了……
(2011 年广东湛江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
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
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
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岁的样子,儿子十多
岁吧。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父
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
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也收破
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
们——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我说:“不要钱,是
我送给你们的。”他们很感动。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
个月就跟人走了。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
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
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城里人真好。”
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
老白好像有对象了。我说:“真的啊,谁能看上他啊?”可后
来,我还真看到了。
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
算和他一起过。老白却不愿意。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
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他说:“我不敢结婚,一是会耽
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大夫
说越早做越好。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地走路。我不能结
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
为简易房拆掉了。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
以攒够啊?!
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了。
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
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别
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男人哭着说:“求
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
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
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
育……”
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
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
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
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米山芋过去,他们
知道感恩。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
个秘密。
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我
是世界上最好的爹。”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
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
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
用我的所有,包括生命——只要我有。
(选自《读者》2009 年第 9 期,作者程青衣。原文有改动)
1.文章主要写了老白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必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为了给儿子攒钱,老白不敢再婚。②老白故意摔伤,
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的机会。
2.文题中“世上最辛酸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辛酸”一
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后半部分点出儿子并不是老白亲生的,请在文章前
半部分找出两处对此有暗示作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指老白倾尽所有爱着他的儿子,儿子
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生父。“辛酸”一词表达了“我”的同情、敬
重。
①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
父亲一点也不相像。②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
走了。
4.请分别说明下面两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1)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
两个铺盖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老白父子俩生活极其贫困、艰难。
这是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伏笔。
5.文中的“父亲”最能感动“我”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
“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请简要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儿子不是亲生的,但老白愿意为其牺牲所有,这是一
种真正伟大无私的爱。(2)老白不想这个秘密让儿子知道,“我
和朋友”非常敬重老白,尊重老白的想法;这个秘密凝系着老
白父子俩之间的深情,只有“藏在心底”,才能不对老白父子
俩造成伤害。(意近即可)(共22张PPT)
19 范进中举
1.字音字形
tiǎn
qiè
wǎn
dìng
2.词语积累
倒霉
挺着
施舍给
(1)倒运:______________。
(2)腆着:______________。
(3)舍与:______________。
zhuō
(4)央及:_______________。
(5)管待:______________。
(6)商酌:________________。
(7)叙功:________________。
(8)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
恳请,请托
(9)唯唯连声:___________________。
连连答应
《
3.作家作品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字敏轩。______代小说家。 儒林
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
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吴敬梓
清
照顾接待
商量斟酌
评功
结交
4.文意感知
课 文 节 选 自 长 篇 讽 刺 小 说 《 儒 林 外 史 》, 文 章 以
“____________”为核心,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
济地位的变化,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遭遇,着重刻画
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________________ 的嘴
脸,有力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罪
恶,辛辣地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
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范进中举
趋炎附势
封建科
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
范
进
中
举 中举前 中举后
家 境
地 位
本人态度
胡屠户
张乡绅
邻 居
要点 1
对比梳理
贫穷
富有
低贱
高贵
谦卑
盛
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气凌人
骂
夸
有失亲近
亲自拜访
无人理睬
送鸡送米
要点 2 分析人物形象
试分析范进、胡屠户和张乡绅三个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
【要点提示】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对人物从肖像、语
言、行动、心理等方面进行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
独特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及行动方面来刻画人
物形象。
【我的回答】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
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
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这一
形象的典型意义: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地提出了解救方法,
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
胡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
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
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
扩大自己的权势的目的,表现了他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性格。
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
承,趋炎附
势(后)的市侩形象。
要点 3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范进对胡屠户的称
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举后的“老爹”。
(2)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侧面烘托。细节
描写,如:胡屠户为女婿扯衣服后襟,拿银子时的动作等。侧
面烘托,如:范进发疯的过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
的怕人;写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发疯后跑得
飞快;用众人拉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虽不是
普遍现象,却也确有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
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
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对比手法
主要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
然纸上。
小说阅读之四:小说的主题思想
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
题)。(2)读了全文后,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3)结合
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能揭示主题或有深层含义)的理
解或看法。
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
以下几种:①设置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
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
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
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情节是小说中由人物活
动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生活事件。小说中
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实现的。抓住了
主要情节和人物,就抓住了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
在思想性格上所打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
代特征,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作者的创作意
图,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和语言,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析主题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
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的情况
下,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缺乏针对性地理解、
评价作品。
(2011 年四川成都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
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
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
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
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
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
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
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
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
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
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
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
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
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
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
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
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
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
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
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
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
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
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
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
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
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 10 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
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
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
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
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
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
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
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
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
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
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
法。(必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
相信善良,彼此信任。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
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 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
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
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2.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
答。
“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
(意近即可)
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带着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形象
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表现出
“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
4.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
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
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代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
局又在情理之中。
示例二: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
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
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共9张PPT)
18 杨修之死
1.字音字形
páo
qì
yáng
zèn
zhà
huī
chāo
sì
2.词语积累
(1)沉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禀请: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出征的军队回朝。
(4)谮害:____________________。
(5)惑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
口才好。
(7)______________: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
加约束。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向上请求
班师
指恶意诬陷伤害
使迷惑混乱
对答如流
恃才放旷
3.作家作品
章回
三国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 》,此书是我国第一篇长篇
________体小说,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
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__________,名本,
号湖海散人,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4.助学背囊
(1)文意感知
本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要表现了杨修
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曹操狡猾奸
诈又深谋远虑的特点。
三国演义
事 件 杨修的表现 曹操的态度
改建花园大门 丞相嫌园门阔耳
分食塞北酥饼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虽喜笑,而心恶之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
梦中耳 闻而愈恶之
告发曹丕密谋 径来告操 愈恶之
教曹植斩门吏 君奉王命而出……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为曹植作答教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件中,
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据此完成下列表格。
虽称美,心甚忌之
点破梦中杀人
大怒,已有杀杨修之
心
(3)杨修之死的原因
一是由于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故
杀之以除心腹之患;二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
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杨修
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
势的情况下,他必然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2010 年广东茂名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愚公移山,田忌赛马,诸葛亮七擒孟获,司马光砸缸救人,
是人类的智慧;蜜蜂构筑蜂房,小鸟衔木过海,是动物的智慧。
小事情蕴藏着智慧,小人物的身上体现着智慧;战胜困难
依赖智慧,解决危机需要智慧;集体绽放智慧,国家凝聚智慧。
改变是一种智慧,选择也是一种智慧;坚守是一种智慧,放弃
也是一种智慧;巧言是一种智慧,沉默也是一种智慧……
请以“我(我们)的智慧”为题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从“我的智慧”或“我们的智慧”中任选
一题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可以记叙你的经
历,抒发你的感想,发表你的见解等;④文章不少于 600 字;
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1.重视限制词的分析。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
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
围。这个题目的限制词——“我”或“我们”是行文的人称,
若写“我”,那必须是事件的主体;而“我们”范围就广阔多
了,此时的“我”可以不是事件的主体,但必须是其中的角色,
即自己包含在内,如“我们”国家、家庭、学校、班级,甚至
是几个伙伴,等等。
2.“题眼”很关键。首先要明确概念界定,“智慧”是指
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聪明才智;二
是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最后,要明确的是,要让智
慧之花绽放异彩,除了要有知识的沃土,还必须用道德的泉水
来浇灌,若越过道德底线而获取胜利的能力,则不能算是“智
慧”。
3.精心选材很重要。我们接触到题目,占据头脑的是“智
慧”的第一层含义——聪明才智,所以往往会写自己或古今中
外名人的一些重要发现发明,或者写怎么利用巧妙办法解决问
题之类,这样就很容易落入俗套,很难拿高分。选材时可以从
材料中引申开去,从而把思路打开,寻找更有新意、更独特的
素材。如孙膑智助田忌、周恩来智答记者、诸葛亮的空城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