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优化课堂》: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课件(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优化课堂》: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课件(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7 19:03:43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小说天地(二)
5 孔乙己
1.字音字形
2.词语积累
(1)阔绰:阔气。
颓唐
(2)__________:精神委靡。
(3)营生:职业,工作,课文中指谋生。
(4)格局: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的格式
(5)__________: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chàn


zhàn


hūn
huí
chuò
不屑置辩
3.文意感知
孔乙己
科举制度
麻木、冷漠
文章通过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________这位被残酷地
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
没的读书人形象。控诉了____________的罪恶,反映了在封建
统治思想和秩序的重压下,人们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把封
建社会里病态般的世态炎凉表露无遗。
要点 1
梳理小说情节
(1)六个生活片段:①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②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孔乙己为偷书辩解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2)这篇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要点提示】第一问只要理解文中“我”的身份便不难回
答,“这样写的好处”可从叙述人称方面作答。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小说以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伙计的口吻,
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
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
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
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
要点 2
把握小说环境
(1)自然环境描写
文中有一处自然环境描写,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
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交代时令、天气的变化,衬托孔乙己的悲惨
遭遇,预示了孔乙己的不幸结
(2)社会环境描写——咸亨酒店
①酒店的布局——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
②酒店的情况
贫富悬殊、等级森严
曲尺形的大柜台;随时温酒的方式;下酒的小菜——盐煮
笋、茴香豆、荤菜;“短衣帮”靠柜外站着,买一碟盐煮笋或
茴香豆做下酒物;长衫主顾则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
坐喝”。
③从酒店情况折射出的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_______________
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
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
冷酷势利
④作者在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后,才让主
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
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
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人们的笑声 场景概括 作用、意味
第一处
“笑声” “掌柜是一副凶
脸孔,主顾也没有
好声气,教人活泼
不得;只有孔乙己
到店,才可以笑几
声”
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
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处
“笑声”
酒客们笑他偷书
挨了打还死要面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环境的续写——人们的笑声
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
笑声里蕴涵着悲凉的意味
人们的笑声 场景概括 作用、意味
第三处
“笑声” 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
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
和之乎者也的话又引起
众人哄笑 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
气氛,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
也就更浓
第四处
“笑声”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
们吃,孩子们在笑声里
走散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处
“笑声” 拖着断腿在人们的笑声
中消失 悲凉的意味愈加浓厚
续表
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刻画出孔
乙己的迂腐可笑,孩子们也把
孔乙己当成引人开心的笑料
小结:“短衣帮”、“小伙计”、孩子们笑孔乙己,是对
孔乙己迂腐、自命清高性格的嘲笑,这些人缺乏同情心,是麻
木、不觉悟的具体体现。短衣帮也处在社会最底层,然而他们
在劳苦无聊的生活中,拿不幸者的痛苦作为笑料来寻求一时的
快乐。“长衫”客与“掌柜”对孔乙己的嘲笑,是对受苦人的
尖刻嘲弄,精神折磨。这是由他们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小说
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
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
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
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
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
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使作品的反封建意义更加深刻。
要点 3
分析人物形象
(1)孔乙己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社会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自身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
毒害而又自视清高、自命不凡的读书人;他好逸恶劳、迂腐
麻木、自欺欺人,因而穷困潦倒、饱受凌辱;同时他也是一
个本性善良的悲剧人物。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
系的冷漠势利。
因为偷窃而遭到丁举人的毒打。
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小说阅读五:理清行文思路,找出叙事线索
分析文章的叙事线索,先要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叙
事线索的类型有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
时空线索等。其次,要掌握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线索在语言
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采用让某个
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有的则通过议论、抒情
等方式来显示。广东省卷一般考查文章的感情线索,这要求我
们一定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抒情和议论的地方,
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思路情感变化的地方。
(2011 年浙江湖州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最好的圣诞礼物
庞启帆
编译
①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我让埃里克坐
在一张高椅上。我注意到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地吃着,偶
尔交谈,也是发出很轻的声音。
②突然,埃里克大声地尖叫起来:“看,那边!”他那胖
乎乎的小手激动地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眼睛瞪得大大的。
③我环视四周,发现了埃里克兴奋的来源。那是一个老人,
穿着一件沾满油污并且已经破烂不堪的外套,裤子又宽又大,
只剩下了半截,脚上的鞋也破了,脚趾露出了鞋外。由于离他
太远而没有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但我敢肯定他自己一定能闻到。
④他正在招手,然后又拍起了巴掌:“嘿,过来,宝贝,
到这边来。我看到你了,伙计。”老人对埃里克喊道。
⑤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个古怪而且令人讨厌的老
家伙正在骚扰我们可爱的儿子。
⑥我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那个老人又在对面开始大喊:
“你会玩躲猫猫吗?哈,瞧,这小家伙会玩躲猫猫了。”
⑦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
极了。我们默默地吃着,埃里克却不肯安静,他在那个老人的
怂恿下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他在餐桌之间跑来跑去,当他躲得
很好,老人看不到他表示认输时,他就咯咯笑着跑出来。我和
丈夫觉得,埃里克从来没玩得这么开心过。
⑧我们用完了餐,丈夫去停车场取车,我与埃里克留下来
结账。结完账往外走时,我发现那个老人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餐
厅门口旁边。
⑨“上帝,在他对埃里克说话之前,让我们离开这里吧。”
当我们走近那个老人时,我背过脸,因为我不想闻到他身上散
发出来的味道。此时,我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
他抢走一样。
⑩可是,埃里克挣脱了我的手,向那老人的怀里投去。事
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
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佛深爱
着的祖孙俩。
埃里克温顺地靠在老人那穿着破烂的衣服的肩膀上,他
把他对人的完全信任以及他的爱付诸了行动。老人闭起了眼睛,
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
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地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
背。
没有哪两个人会像他们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
样深厚的感情。我站在那里,呆住了。
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我知道,埃里克离开他
的怀抱,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
了我的身边。老人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夫人,你给了我
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我没有说一个字,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
感谢。
我抱起埃里克,向我们的汽车跑去。在车上,我紧紧抱
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上帝,请宽恕我吧!”
我明白了:那一刻,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
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衣服。
(选自《教师博览》2011 年第 5 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必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多次变化:最初是讨厌,
继而是躲避,接着是被感动,并产生了愧疚、自责之情。
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的贫困、落魄之状,反衬老人内
心的善良、慈爱,同时为下文“我”对老人产生讨厌之情以及
“我”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老人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 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份圣诞礼物”是指“我”给了老人亲近孩子的机会,让
他感受到了埃里克给他的爱与信任;②“最好”是指埃里克和“我”
表现出的爱与信任,给落魄、贫困的老人以精神的抚慰,这
是极其宝贵的;③全句表达了老人对“我”的感激之情。
(意思对即可)(共18张PPT)
7 变色龙
1.字音字形
miè

chuō
gài
shāi

cháng




2.词语积累
(1)__________:聪明,灵活。
(2)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恐惧。
(3)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4)__________:(身体)强壮高大。
(5)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6)无缘无故: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
(7)异想天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俐
魁梧
形容想法奇异,不切合实际
3.作家作品
4.文意感知
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描绘,
刻画出一个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忠实走狗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
俄国警察制度的______和______,反映了_______________,
对它反人民的实质进行了批判。
反动
虚伪
沙皇统治的黑暗
事件的经过 对小狗的态度 对赫留金的态度
1 不知狗的主人
是谁 “野畜生”,“疯狗”,“把
它弄死好了” 肯定赫留金是被狗咬了
2 有人说好像是
将军家的狗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
会咬着你的?”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
子弄破的,鬼东西
3 巡警说不是将
军家的狗 “下贱胚子” 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4 巡警说是将军
家的狗 “名贵的狗”,“狗是娇贵
的动物” 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
头伸出来!怪你不好
5 厨师说不是将
军家的狗 “野狗,弄死它算了” \
6 厨师说是将军
哥哥家的狗 “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
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我早晚要收拾你
要点 1 梳理小说情节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
要点 2 分析人物形象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俄国的一个小警官,其生存的状态和方
式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时沙皇俄国,相对于欧洲先进的
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统治专制。
在专制制度的压迫下,奥楚蔑洛夫既是一个小丑,也是一
个牺牲品。他是个小警官,混迹于社会中最复杂、最混浊的环
境中,沾染了很多恶习。他不得不通过丧失自己的人格、尊严,
来换取生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比赫留金等一般老百姓
多一些生活上的优裕;他用精神上的牺牲,得到物质上的满足,
虽然这样的满足比起将军等贵族的生活差得十万八千里,但是
有掠夺“醋栗”这样小小的生存权利,就足以让这个小人物出
卖自己了。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也不得不如此“变色”,保
护自己,保障自己既有的那点可笑可悲的利益。这既反映出专
制国家官吏欺压民众的残暴,也揭露了官吏靠掠夺为生的经济
落后的现实。
要点 3 鉴赏表现手法
①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凸显人物性格。奥楚蔑洛夫的五
次变色,都是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话来表现的,而他见风使
舵、欺下媚上的性格特点,正反映在他的话语里。如巡警说这
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先问:“你拿得准吗?”听到肯定的回
答之后,他赶紧表态:“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
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
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而当厨师证实这是将军
哥哥家的狗时,“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
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其嘴脸变化之快,真令
人瞠目结舌。而他无耻之极的奴性性格也由此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
②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几次脱
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
的转变作铺垫。再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
了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
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这是将军
家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真是媚态百
出。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
小说阅读之六:如何品评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做“品评语言”这类题目要把握一个准则:词不离句,句
不离段,段不离文。也就是说品味词语和句子都必须回到文章
中去,在词语和句子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具体来
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联系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
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或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
想一想,这个词语或句子在体现文章主旨上起到什么作用。②
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当我们阅读一段刻画
人物形象的文字时,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句中所隐含
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
词句的含义和作用。③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
义。我们理解一些词句的含义时,不要忘记考虑语句中所浸润
的作者的思想感情。④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一些
运用了修辞手法(多为比喻)的词句,常常是含蓄难懂的。我们
可以抓住比喻修辞的特点,通过将比喻中的本体还原,来透过
表象去领悟其中的深意。
(2011 年贵州铜仁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别踩疼了雪
①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②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
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
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
人装扮成天使的。
③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
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④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⑤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⑥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
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
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⑦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
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
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⑧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
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⑩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
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
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
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
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
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
雪花……
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
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
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
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
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
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
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
怀念着母亲。
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
有雪。
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雪花在天空舞蹈!
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
1.品味语言。(必做题)
(1)分别品味第⑨段和第 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踩疼”
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个“踩疼”变抽象为具体(或:形象生动),表现
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第二个“踩疼”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
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2)第 段画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
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就能乐
观地面对,战胜不幸。
在女儿的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她想通过看雪找到
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灵。(共21张PPT)
8 热爱生命(节选)
1.字音字形
shì
shǔn

qiā
chán


hái

liàng

qiàng

2.词语积累
束手无策
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1)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
甚至停止呼吸。
(2)_____________:手被捆住,无法应对。形容遇到问题
时没有解决的办法。
(3)转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4)踉踉跄跄:形容人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5)奄奄一息:指生命垂危。奄奄,形容气息微弱。
(6)吹毛求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意感知
心理
细节
淘金者
文章以极其细腻准确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讲
述了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__________,在顽强的求生意
识和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战胜了
饥饿、伤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活下来的故事,生动逼真
地描写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具有
震撼人心的力量。
(2011 年河南卷)按照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作。
题目:怀念________的日子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怀念”一般是指那
些失去的、有意义的、美好的人或者事物,所以只能写过去的
人或事,不能写眼前之景;从“日子”两个字来看,应该写一
段时间,不能只写一个瞬间、一个场景等。写作时,采用倒叙
方式的记叙文最好。在写作内容和技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
一、回忆往事,抒写对朋友、亲人的思念。在我们学过的
课文中,有关此类“怀念”的文章很多,比如鲁迅的《藤野先
生》等。围绕亲情、友情,我们可以从时间上,怀念童年生活
的美好,感受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也可以从空间上,怀念远
方的亲人,表达真切的思念之情。
二、关注热点,感受时代气息。抒写个人的情怀没有错,
但是,如果能跳出个人的小圈子,从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入手,
立意上会更胜人一筹。如“怀念小河清清流淌的日子”、“怀
念蛙声一片的日子”,写出来的是对环境日益被破坏的忧虑;
再如“怀念荠菜飘香的日子”是写对今天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满
等。
三、以小见大,借物抒怀。要学会以小见大,可以围绕一
件物品,以物为线索,托物抒情,写出对曾经的美好或温馨的
回忆。如“怀念琴声相伴的日子”是围绕学钢琴,写既辛苦又
幸福的时光;“怀念白开水的日子”是写妈妈为了“我”的身
体健康而每天给“我”烧白开水,受到了“我”的误解却没有
一点怨言,“白开水”是叙事线索,对妈妈的感谢和理解是感
情线索。
四、逆向思维,写出新意。中考作文要取得高分,立意新
颖很重要,很多时候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取得这一效
果。同样是写亲情、友情,可以巧妙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立意,
争取写出点与众不同的鲜味。如“怀念生病的日子”,其实是
写因生了一次小病而得到同学们到病房去看望的温暖;“怀念
停电的日子”是写停电后一家人能在一起说话的温馨生活;
“怀念妈妈唠叨的日子”是写妈妈出差后对妈妈的想念等,这
些文章视角新、思路新,会以独到的见解获得成功。
另外,在角度上也可以创新,以一棵树、一条鱼的口吻去
“怀念”,更能表达丰富的寓意。
记叙文写作突破二:抓住特征写人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中的人千姿百态。在日常生活中,
同学们会接触很多人,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他们有的勤劳,
有的懒惰;有的处处为别人,有的时时为自己;有的铺张浪费,
有的勤俭节约……将身边不同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下
来,就是写人的作文。写人的作文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等,
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使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1.抓住人物典型事例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
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
来写,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才能使人信服。最能说
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事例的
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
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通过典型事
例写人,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典型事例,文
章就平淡无奇,“写人”就没有了真正的意义。应用典型事例
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所以,应用典型事例时一定要
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2.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1)“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
的镜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
人来”。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他有代表性的
语句,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个性和思想。语言要符
合人物的身份。作文中人物语言的真实尤为重要,千万不可凭
想象“张言李腔”。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
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
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
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一个行为动作的
描写,就可能使人物有个性。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
当“我”赖床不起时,爸爸站到床前,瞪着“我”,一个“瞪”
字,就写尽了爸爸的严厉。
3.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特点
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指对人物体态、容貌、衣着、神
情的描写。只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把人物栩栩如
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般应注意: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着
重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能从动态中表现
人物特点;还有描写顺序。
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刻、最突出的特征。
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把别人写过的东西背出来便用,
描写人的外貌往往千人一面,什么“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
睛,乌黑的头发”,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只要对所写人物外
貌进行认真的“捕捉”,你就会发现,世界上基本没有外貌完
全相同的人。描写因人而异,“千人一面”让人乏味。
人的外貌各不相同,写作文千万不能像记流水账,一点不
少,从头写到脚。实际上,“这一个”之所以不同于“那一个”,
往往只体现在某一个或几个主要的特征中。眉毛胡子一把抓,
外表写得很全,实际是掩盖了主要特征。所以,写人物的外貌
时,一定要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抓住特征,善于取舍。
4.善于联想
用真情真言写人,首要的就是“真”。要把人写真,就要
对所写的人物进行观察分析。如何观察分析?除了对描写对象
进行语言、行为和外貌的判断外,有时还要对他的内心活动进
行一番推敲。这样,就可以表里如一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我们读过的文章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描述:“我想……”、
“他在心里盘算着……”、“老师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
“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
头……”这些都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有了心理描写,人
物就鲜活起来,文章就生动起来。
难忘那张灿烂的脸
那是一个冬日的清晨,街灯昏暗,寒风刺骨。我一个人站
在车站旁,等待着不准时的首班车。周围还浸在浓浓的夜色中,
不远处的十字路口被几点路灯的光照亮,而四条街道都孤寂地
向远方的黑暗里延伸,冰冷的高楼在道旁高傲地站立,给这个
清晨平添一丝寒意。
忽然,一声粗犷的吼声从街的尽头传来,瞬间打碎了刚才
冷寂的气氛。几秒钟后,一个黑洞洞的轮廓从黑暗中渐渐显现。
那是一个随处可见的乡下女人,脸色枣红,双眼明亮。并
不年轻的脸上有几道浅浅的皱纹。经过长久的风吹日晒,显现
出一种水火不侵的沧桑。微微发胖的身材,裹得严严实实的绣
花棉袄,外面又紧紧地套着送报纸的黄马甲,她双脚飞快地蹬
着自行车,身子也随之左右摆动,每蹬一下,车子便会疲乏地
响一下,这样的姿势在平时看来,总有几分可笑。她一边蹬,
一边用浓重的口音唱起了秦腔,虽是听不懂的吼声,却又情感
丰富,充满起伏。
在这样繁忙的城市里,她的存在,或许是格格不入的,我
心想。她似乎感觉到了我的注视,在远去之前回头望望,又向
我憨厚而灿烂地一笑。
我愣住了。
那是多么朴实而生动的表情啊!在这个城市里,也许有无
数个这样的女人,她们也许为了每天的工作在四处奔波劳累,
也许家中有年迈多病的父母,有正在读书的儿女,有同样被生
活加以重担的丈夫……生活给了她沉重的脚镣,她却要带着这
脚镣,自信地舞蹈。
生活中有许多苦难,她却默默地承受了,但苦难并没有磨
平她对生活的热爱,这样勤劳而坚强的女人一直在努力融入这
个城市,努力去生活、去爱、去微笑。
我难忘那张灿烂的笑脸,那勤劳、朴实、乐观的奉献者,
给了我最深刻的启迪。
【点评】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外貌、动作、神态等多
角度的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结尾处的内心独白体现出
了考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对社会认真仔细的观察、深
入细致的思考,加上质朴纯真的感情、生动流畅的语言,是这
篇作文脱颖而出的法宝。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
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
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个场景
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
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间漾遍全身,让
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
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
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
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⑤不少于 500 字;⑥要有
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共10张PPT)
6 蒲柳人家(节选)
1.字音字形
gǎn
dáo

yán

qín
wān


ā

sào
zuō

zhān

2.词语积累
(1)勒令: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某事。
戏谑
(2)____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3)荣膺:__________________。
光荣地获得
(4)______________: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
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不耻下问
(5)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紧凑,连贯。也比喻
做事紧凑、不间断。
妙手回春
(6)____________:称赞医术高明,能把危重的病人治好。
(7)断壁残垣:指残存的、倒塌了的墙壁。形容建筑物残破
的衰败景象。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8)如坐针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芒刺在背:好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极度不安。
(10)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天伦,指父
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11)影影绰绰:形容模糊,不真切。
(12)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
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后也指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也指十分
认真地斟酌的字句。
3.作家作品
《 《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当代著名作家。1949 年读
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2 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
绿叶》。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
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蒲柳
人家》、 瓜棚柳巷》、 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
《地火》、《狼烟》、《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4.文意感知
何满子
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这篇小说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展开情节,用活泼凝练而
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具有侠肝义胆、
仗义疏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品格的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
的形象,并透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 年湖南怀化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
滋养。感恩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恩社会,你会
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恩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
迎天边那一抹彩虹。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
请仔细回味你生活中一件件你认为值得感恩的事情,撷取
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幕,以“伴着__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
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
不得抄袭;③文章不少于 600 字;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
观;⑤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一、细读题,明要求。这道半命题作文题目
是由“提示语+题目+要求”构成的。首先看“提示语”,它
是关于“感恩”方面的内容,它给了我们写作范围。其次,这
道题目对文体作了硬性规定,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写其他
文体皆不符合要求。第三,虽然是写半命题作文,题目可以随
便补充,但是主题必须是写关于“值得感恩”方面的,并且还
要“撷取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幕”来写,这也是一个限制,稍不
注意就会出错。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其他补题、字数、卷面等
具体要求。
二、细审题,补好题。补好标题是半命题作文题目首先要
解决的问题。补题的要求是一要准确,二要合理,三要靓丽。
这样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经过认真审题,我们发现在空
白处可以填写材料中的“感恩”、“感恩的心”等词语。
三、精选材,避平淡。从小到大,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值
得感恩的事情”应该很多很多,但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写进我
们的作文。题目要求我们“撷取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幕”,这就
告诉我们必须选取典型的事例。也就是要我们学会精心选材。
因此,我们要尽量选取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关于“感恩”的事
例来写。
四、叙好事,抒真情。既然是写记叙文,那么我们就需要
好好地叙述事情,详细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
切忌拖泥带水,含糊不清。另外,因为我们选取的事例都是经
过精挑细选的,所以文中必须含“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假如一篇写值得感恩的事情的文章是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感情,
可想而知这样文章谁愿意阅读?更谈何夺取高分?如何做到文
章有“情”?我们可以在文中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等表达方式,让文章丰满圆润,楚楚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