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25.诗词六首
1.重点词语
配偶。
日夜。
逆流而上。
干。
清晰的样子。
繁,多。
刚刚。
锁住,笼罩。
暂且。
应当。
通“萋萋”,茂盛的样子。
2.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 305 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
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全书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为
各地民歌;“雅”有“大雅”和“小雅”,105 篇,多为贵族、
士大夫所作,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颂”有“周颂”、“鲁
颂”、“商颂”,40 篇,是王室宗庙祭祀时所唱的歌谣。
(2)崔颢(约 704—754),________(朝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
多轻薄浮艳;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
奔放。著有《崔颢集》。
盛唐
乐天
香山居士
唐代
(4)李煜(937—978),五代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
钟隐,公元 961 年即位,世称李后主。徐州(今江苏)人。他登位
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南唐为宋灭之后,他
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的囚徒生活,终被毒杀。李煜在政治上
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韵律,尤工于词。
他的词有着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代表作有《虞美人》、
《浪淘沙》、《相见欢》等。
3.文意感知
(1)《关雎》
思念、追求
爱情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
的__________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之情。
(2)《蒹葭》
《蒹葭》是一首描写______的诗。诗的主人公渴慕倾心于伊
人,不怕道路艰险,执著地追求,但伊人却可望而不可即,求而
不得,因而苦闷、感伤。
(3)《黄鹤楼》
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吊古怀乡之作。诗人登临黄
鹤楼,触景生情,于是写了《黄鹤楼》一诗,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西湖的赞美和热爱
(4)《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抒
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浅近,清
新自然,用白描手法将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如同展开了一
幅精美的画卷,把杭州西湖的春天抒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体现出诗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
(5)《相见欢》
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
《相见欢》是李煜亡国后被囚禁起来写的一篇抒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作,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
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6)《江城子·密州出猎》
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作
者借出猎场景,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为
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
用的愿望。(共7张PPT)
记叙文写作突破六:状物抒情
状物的记叙文描写对象非常广泛,树木花草、鸟兽虫鱼及学
习、生活用具和建筑物等都可以列入描写的范畴。状物抒情,就
是用优美的语言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或事
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写好此类文章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摹形状物
这就要求我们细致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描述出物体的外
观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描述对象的动态和静态。鲁迅笔下百草园
中的景物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静物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
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何首乌臃肿的根等;动物
有肥胖的黄蜂、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斑蝥则会“啪”的一声从
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作者的细致观察和善于思考,给读者呈现出
一个色彩缤纷、魅力无穷的乐园。
2.注意描写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描写对象的层次搞清
楚,有顺序地把这些写出来
写作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可以从上
到下,也可以从下到上;可以从外到内,也可以从内到外。运用
定点观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景物描述清楚。同时,要注意将重
点的部分详写。我们之所以感到百草园生机盎然、错落有致,就
是因为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下到上:菜畦—石井栏—皂荚树
楼记》都是写景范文的丰碑,同学们不妨深入阅读,仔细体会,
思考作者是如何写景抒情的。
3.要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物体形象、逼真地描摹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练的语言及比
喻、拟人等一些表现手法,把描写对象描述出来,这样美好的事
物一定会从笔下像画卷一样展现出来。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
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
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段文字正是运用拟人手法写尽了济南小山的秀美。富有表
现力的语言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景物的美好,还带给我们愉悦的精
神享受,正如《社戏》里的豆麦之香,不是至今还萦绕在我们心
间吗?
4.抒情自然,有真情实感
状物的文章,不仅仅表现为单纯写物,一般都要寄寓作者的
一种思想感情或借此说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有时还借此说
明一个道理或问题,这就是借物咏志或借物抒情。因此,在写物
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抒情、议论的文字,充分表达作者的真情
实感,并适当地展开联想或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岳阳
楼记》中不同的览物之情都是作者想象的结果,目的是为下文写
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作铺垫。
我们在抒情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真挚自然;二是健康有
情趣;三是生动具体。万不可无病呻吟,小题大做,附庸风雅。
总之,状物抒情是一个有机整体,状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绝没有单纯为状物而状物的文章,也绝没有空洞的抒情文章。只
有那些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蕴涵个人情感、渗透理性思考、透
视社会、思考人生的文章,才能经得起岁月的磨砺。(共4张PPT)
24.与妻书
1.字音
xīnɡ
yù
nüè
xiào
bànɡ
shēnɡ
qī
dí
2.作家作品
林觉民(1887-1911),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字意洞,号抖
飞,又号天外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黄花福州十杰之一。
1911 年,参加同盟会广州起义,受伤被捕,从容就义。
3.文意感知
抒情散文
本文是一篇书信,也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
的__________。通篇围绕着“正因为爱妻子,所以忍心舍妻赴
死”的道理展开,既儿女情长,又英雄气壮。它展示了一个革命
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表现了革命者“牺牲百死而不辞”
的革命精神。全文脉络如下:
自主预习
国
爱
使吾勇于就(共3张PPT)
23.送东阳马生序
1.字音
sì
chì
duō
ɡuān
xiù
yè
yìnɡ
jūn
qīn
yè
shuò
yùn
fú
dài
shì
xǐ
qiè
2.作家作品
青少年时期艰苦求学
艰苦的求学条件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
明代散文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
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3.文意感知
现在太学生的学习条件
文章介绍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历,并将
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说明
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专心与否,劝勉当时的太
学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同时,
赞扬了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了对他的期望与勉励。
自主预习(共5张PPT)
22.与朱元思书
piǎo
yīnɡ
lì
1.字音字形
tuān
lún
línɡ
yuān
2.作家作品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
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
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
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3.文意感知
写景抒情散文
富阳
桐庐
本文名为书信,实际上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生
动地描写了从______至______一百多里富春江沿岸的奇山异水,
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在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美
好自然、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和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
趣。全文脉络如下:
自主预习
一自觉学习我发行
江水清澈>静态
异水
急流猛浪
动态
高山
视觉
静态
寒树
奇山异水
泉声
天下独绝奇山
鸟鸣
听觉
少动态
蝉
猿啼
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共5张PPT)
第六单元 古韵留香(三)
21.古文二则
1.字音
què
2.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官
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范晔“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
能隶书,晓音律,善弹琵琶,能为新声”。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
大贡献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
zhì
yè
wèi
zhé
chì
3.文意感知
天知,神知,
(1)《四知》
杨震拒金
拒为子孙开办产业
“四知”即指杨震拒绝王密的金子时说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四
知》主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征,作者选用了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来表现杨震清正、廉洁、严于自律、
不徇私情。全文脉络如下:
我知,子知
(2)《私心》
第五伦坦然
“私心”指在私人感情方面的偏向。本文通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来赞扬其一心奉公、坚守节
操、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表现他的真无私。全文脉络如下:
承认自己也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