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15.百合花
1.字音字形
niù
躇
diān
nè
zhài
忸
li nɡ
liào
怩
shàn
踌
晌
2.词语积累
(1)张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忸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4)________: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5)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6)局促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告奋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磕磕绊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恐慌,慌张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执拗
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主动地要求担任某项艰难的工作
跌跌撞撞的样子
3.作家作品
茹志鹃(1925-1998),当代著名女作家,上海人。她的创作
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
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1950 年起,陆续在报
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
《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被译成日、
英、法、俄、越等国文字。
4.文意感知
百合花被子
小说以淮海战役为背景,通过小通讯员为包扎所向老百姓借
被子和一位新媳妇为了子弟兵拿出自己心爱的嫁妆
——____________这样一个小故事,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
情。全文脉络如下:
要点 1
文题
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
小说中,“百合花”是一床新棉被上的图案,以“百合花”
为题,首先因为小说故事由这床百合花被子——一位新媳妇的嫁
妆展开;更重要的是,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
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
的感情、战士与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
好。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
要点 2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主要刻画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形象,对小通
讯员运用了____________、语言描写、____________和动作描写,
表现了他________、淳朴、_____________、热爱生活、善解人
意的性格特点; 对新媳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肖像描写和
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娴静、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洁的
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肖像描写
腼腆
勇敢
语言描写
淳朴
善良
要点 3
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要点提示】细节描写通常是利用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
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来更细腻
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作用有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
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等。
(1) 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哪四次对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描
写?有什么作用?
【剖析】第一次,挂破衣服却不肯让新媳妇补,表现了通讯
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并略带对新媳妇的愠意;第二次,通讯
员“已经走远了”而“我”却还能看见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
里一飘一飘”,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另
一方面也说明“我”一直目送通讯员远去,结合下面对“我”的
“后悔”心情的描写,简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
真挚情感;第三次,不仅进一步证实担架抬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
就是通讯员,而且说明他从包扎所回团部后一直无暇顾及这个破
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来不及补就牺牲了;第四次出现,
新媳妇“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中间包含着对当初
使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包含着对烈士的痛悼和敬
爱。
(2)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两次对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
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我的回答】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
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
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要注意用事实说话。也就是说所
答的要点,所概括的性格特点、形象特点在文章中都能找到具体
的事例来支撑,不能仅凭自己的想象和主观判断作答。回答可以
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或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
点,自己概括总结。概括总结的方法如下:①抓住人物富有个性
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直接描写),这些描写
能够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
等情况。②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言行描写,间接反映主人公的思想
性格。③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④从细节描写入手。细
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⑤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
的关系入手。⑥抓关键性词语。(共7张PPT)
16.奥伊达的理想
1.字音字形
xiá
衅
嘶
xián
歧
鼎
mù
qīn
煞
鼎
2.词语积累
(1)露出马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名气很大。
(3)阴阳怪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冒三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比喻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
(6)___________: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
顾虑。
(7)___________:低着头,精神不振。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
(8)___________: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大名鼎鼎
煞有介事
比喻隐蔽的事情真相泄露出来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形容愤怒到极点
挖空心思
吞吞吐吐
垂头丧气
3.文意感知
追求理想
如何教育孩子
小说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奥伊达在________中成长的几件
趣事,塑造了一个既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又具有独立自主、
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的儿童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的
内心世界,同时也向父母及社会提出____________这一社会问
题。全文脉络如下:
(2011 年广东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游戏伴随我们成长。游戏有规则,有挑战,有快乐……面对
游戏,我们思考,我们选择,我们评判。
请以“游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600 字以上;③文中不能
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思路点拨】这道作文题以传统的“提示语+标题+要求”
的形式呈现。作文题要求考生以“游戏”为标题写一篇 600 字以
上的作文,非常切合同学的生活。大多数同学就是在游戏中成长
起来的,小时候玩一些生活的小游戏,长大了又开始玩电脑游戏、
网络游戏,所以应该是深有体会、有话可写的。
提示语中不乏一些点明中心的句子,如游戏可以让我们获得
快乐等。不过,同学们要想写出深度和新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仅仅写游戏的过程、感受,就不如由游戏写到人生来得有深
度,比方说人生会遇到一个个如游戏中的“关卡”,如何描述闯
过这些“关卡”的感受就需要同学们平时的观察、积累。从作文
的主题立意来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比如有些学生
沉迷游戏,这样可以让他们进行理性思考。从选材来看,游戏是
初中学生所熟悉的,这样的题目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有
事可叙,有情可发,有理可讲。不过,虽然这道题让考生有话可
说,但呈现了一定的梯度,文章只有内容充实,立意深刻,才会
精彩。这就需要同学们开阔思维,调动平日积累的对生活的体验
等写出立意更深刻的文章。(共13张PPT)
记叙文写作突破四:记叙文开头技法六式
记叙文不仅应用范围广,而且是写好其他体裁文章的基础,
因此,写好记叙文至关重要。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就如“美人之
首”,开头写得好,则已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其往下看。在读
者的脑海中,对此等文章印象必然深刻。文章开头妙,印象自然
深。然而,文章开头怎样写才能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获得好评
呢?
古人言之“文无定式”,然又有式可循。文章类型有异,
开头写法亦有所不同,但开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向心性。
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连,为突出中心服
务。(2)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以下所述六式,均为记叙文开头的好招式。
1.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明文章的主题。如
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约一两百字),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观点,
他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此处点题非常有必要!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篇就这样写道: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
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
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朱自清的《背影》也是如此: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巧设悬念式
人都有好奇心,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如此,当你在文章的
开头,设下许多能激起人们好奇心的悬念时,你的文章无疑已成
功了一大半。
示例:
心中从来没这样糟糕过。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知道不妙,老
师冷冷的眼神像一把刀在心头轻轻擦过,心立刻就凉了。
(长沙中考优秀作文《留点感激在心中》)
◆点拨:这里作者先制造悬念,然后巧妙回答,点明主旨。
既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又巧妙地引起下文。可谓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3.情感抒发式
文章开头时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
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流露出人世沧桑的伤愁,或显示出壮志
难酬的悲切,或抒发出对社会新人的赞颂。
如《土地的誓言》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写法: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
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
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
喷涌着热血……
又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
的脚步近了。”喜悦之情溢于言外。
4.渲染气氛式
文章开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处特有的环境或景
物,渲染出一种与主人公心情或命运相关的、特有的气氛。这种
写法,即渲染气氛式。初中语文教材里,很多文章的开头运用了
这种写法,如《芦花荡》、《最后一课》、《故乡》等。
示例:
深夜,万籁俱寂,偶尔闻听一些虫鸟残声,孤寂的心更增
几分凄凉。缥缈的空中,星星若隐若现,皎洁的明月时而被丝丝
云儿遮住。此时夜阑人静,而我却睡意全无,是呀,我能睡着吗?
(安岳中考优秀作文《我找回了蓝天》)
◆点拨:这一段描写属环境渲染,为作文营造了一个浓郁的
情感氛围。
5.紧扣题目式
用简洁精辟的语言对作文题目的内涵及外延作简单的阐释,
属于很快切入主题的一种方式。
示例一:
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十五岁的年龄,让我告别了无
忧无虑的童年;十五岁的轮椅将我载到了飞扬青春的驿站。走出
了童年的稚气与天真,在匆匆忙忙地步入了这个多梦、多爱的花
季时,我轻声地告诉自己: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
(达州中考优秀作文《十五岁,我们应该从容面对》)
◆点拨:作文一开头紧扣题目,给读者一种切题很紧的感觉。
示例二:
穿越了时间之墙,重吟那些古文,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厚实的
香味,不得不让我着了迷。吟古文让我成长。
在那些看小说、品散文、吟古文的日子里,我经历着,感动
着,成长着。
我沉睡在书里,独享着被文字包围的快乐,做着自由自在的
美梦,然后一点一点地长大。
(安岳中考优秀作文《成长在书屋里》)
◆点拨:文段能紧扣题目,抒写在“书屋”里成长的点滴感
动。
6.修辞扮靓式
巧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使文章开头生
动形象,富有气势,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1)作排比,气势磅礴。
示例:
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
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
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漠;走过去,广
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慑心灵。
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过去,我
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金华中考优秀作文《让追求的心不老》)
(2)趣拟人,别开生面。
示例:
秋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
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
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
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也似的走开了。
(中考优秀作文《一粒种子》)
(3)巧设问,发人深思。
在文章的开头通过设问,在一问一答中加深读者的印象。
示例:
悲观的人说,成长是一种无奈,成长是一种负担,所以他们
逃避成长;乐观的人说,成长是一种喜悦,成长是一种前行,因
此,他们渴望长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长中的你又有怎样
的一番见解呢?
(安岳中考优秀作文《成长悟语》)
(4)用对偶,严谨整齐。
示例:
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
铃。
有一种美丽,叫美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
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
(安岳中考优秀作文《响起,彼岸的风铃》)
(5)巧设喻,形象鲜明。
示例: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
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蜡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
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
(中考优秀作文《诚信是什么》)(共8张PPT)
14.小男孩
1.字音字形
piǎo
濡
nián
吮
lù
èn
渍
qī
2.词语积累
轻轻吹动
濡湿
(1)撩: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
(2)拂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瞟:斜着眼睛看。
(4)________:沾湿。
fú
3.文意感知
要生活费
这篇小说完整详细地记叙了主人公“小男孩”在妈妈的逼
迫下去已和妈妈离婚的爸爸那里________的过程,塑造了一个由
于父母离婚而变得无所依靠、寂寞孤独的近似孤儿的形象,反映
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带来的
困苦。全文脉络如下:
(2011 年广西柳州卷)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伴我成长的那些(篇)课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根据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主
立意,自拟标题。
这是一位父亲给儿女的忠告:
①对你不好的人,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除了我和你妈
妈,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
②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
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
③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并不等
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
武器。
④人要成功,还是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没有付出,就
没有收获。即使天上真能掉馅饼,也只会让早起的人拾到。
要求:①自选文体(除诗歌、戏剧外);②不少于 600 字;③
不得抄袭;④行文中如出现城区(县)名请用“新城区(县)”,校
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思路点拨】题一“伴我成长的些(篇)课文”,审题难度不
大,其写作的对象——“课文”可以说几乎是与考生朝夕相处
的,易于打开考生的话匣子。要写好这道作文题,考生要善于揣
摩题目中关键的核心词语,明确写作的对象和范围。题中的关键
词是“课文”,限定语是“伴我成长”,作文的内容就要围绕
“课文”表情达意,重点要突出“伴我成长”。
怎样突出“伴我成长”?写作时,要表现出考生从课文中汲
取营养,得到思想的提升、智慧的启迪、情感的滋养等,表达过
程中要结合自身经历,表述真切感受。
题二为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脱胎于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
先生给其儿子的备忘录。要写好这道作文题,考生必须首先要吃
透父亲给儿女的四条忠告的意思,每一条都提供了一个相应的写
作角度,依此角度行文即可。
材料作文有“四自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
自选文体。其中第一条“自选角度”的准确把握,对于写作有着
至关重要的意义。“自选角度”,并不是说随意取一点与材料相
关的即可。那样很有可能打了“擦边球”,被判为偏离题意。最
稳妥的办法,是抓住材料的核心,扣主旨而写,绝对偏离不了。
如第③条忠告:“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太多教育,
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
你拥有的武器。”这条忠告由两句话构成,重点应该放在后一句
上,也就是说用功读书,学到知识,对人生是有益的。而如果你
只见前句中的“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便写
不受教育也能自学成才的感悟,那就偏离了材料的核心意思。(共17张PPT)
第四单元 小说艺术
13.故
乡
1.字音字形
jiànɡ
晦
瑟
bì
huān
wǎnɡ
汛
shé
chá
祀
zì
bó
ɡū
dài
chī
suī
2.字词积累
(1)无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即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
动。
(3)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恣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讥笑。
(6)隔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缘无故
瑟索
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放纵,凶暴
嗤笑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3.文意感知
这篇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主要通过
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
国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
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对 比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 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
戴毡帽、银项圈,红活圆
实的手,健康壮实 脸色灰黄,皱纹深,极
薄的棉衣,眼肿得通红,
破毡帽,手粗笨开裂
人物形象对比
要点 1
1.闰土
对 比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语 言 活泼刚健,动作利落,
有智有勇,语言朴质生
动,热情纯真 说话吞吞吐吐,只是摇
头,谦恭又含糊,迟钝
麻木
对“我”的态度 友好热情,纯真平等的友
谊 恭恭敬敬呼“我”老爷
对生活的态度 热爱生活,生活知识丰
富,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寄托神灵
(续表)
(1)造成闰土变化的原因:
①表面原因:A.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B.
社会落后愚昧。
②深层原因:A.帝国主义侵略;B.封建社会制度。
(2)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闰土的变化。这
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军阀官僚的双
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对 比 青年杨二嫂 老年杨二嫂
外 貌 擦着白粉,年轻美丽 凸颧骨,薄嘴唇
动 作 终日坐着 尖利的怪声,絮絮地说,
塞手套进裤袋
总体形象 豆腐西施 圆规形象,自私、尖刻、
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
2.杨二嫂
从杨二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她的变化说
明了什么社会问题?
从杨二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她曾是一个被称作“豆腐西
施”,端庄文静的人物;由于长期的艰辛生活,她变得尖酸、刻
薄、庸俗、势利。她是一个贪小便宜、自私的小市民,辛苦恣睢
的典型。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在军阀势力统治下的城镇小市民的
贫困化,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弊病。
要点 2
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
中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
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_________
的故乡。
现实中
(1)“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实际
是少年的“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的“我”与少年闰土和
谐心灵关系的产物。
(2)当成年的“我”重新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时,
“我”看到的是一个由成年人构成的现实的“故乡”。它是在现
实社会生活的压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
(3)于是,“我”就有了一个理想的“故乡”的观念。“我
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
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
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就是“我”对故乡
的理想。
2.文中的“我”就是鲁迅吗?
【要点提示】小说中的人物可以是虚构的,但不是毫无根据
地编造,而是根据实际生活来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在现实生活
中找到原型或作者的影子。
【我的回答】“我”有作者的影子,但不等同于作者。“我”
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
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
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
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
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要点 3
难句理解
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要点提示】理解难句的含义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 “思想层面的深刻义”、
“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这需要我们结合文
章内容和背景具体分析句子,理解其背后隐藏着的作者的真实本
意。
(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剖析】“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
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障壁”是
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
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
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
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
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这句
话应该怎样理解?
【我的回答】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
有了希望,注重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路是由人走出来
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
生活的坚定信念。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
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描写是
指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自然空间景象的描写,主要是交代背
景、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命运等;社会环境描写,指人物活动、
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
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
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中考主要考查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作用归纳起来有: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为人物的出场或活动提供具体的环
境,营造氛围;借景抒情,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或突
出人物性格;暗示主旨;有些还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其答题格式一般为:描写……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气氛,
表达了……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