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目 录
C
ONTENS
1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2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两党制度
3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内战 意大利统一 德意志统一 日本明治维新
壹
梳理大纲,了解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情况(结合初中课本,课前完成,课上展示)
政体间的反复较量
英
国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壹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美
国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壹
法国
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 英国 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贰
1、三个国家分别建立了什么政体?
选民
形式任命
首相
多数党领袖
国王
任命
议会
下议院
上议院
内阁
组阁
选举
(立法权)
(行政权)
(统而不治)
(1)国王: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2)议会: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3)首相:政府最高行政首脑。掌握行政权,并通过议会掌控立法权。
(4)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1、三个国家分别建立了什么
贰
(3) 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
(2) 美国 总统共和制
三权分立 相互制约
总统权力受制于议会
民主共和制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壹
2、探究美、英、法政体不同的原因
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第180页
(1215年)《大宪章》的精神主要体现在贵族与国王的分权上,削弱英王王权的“第一炮”,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宪章》标志着现代英国政治体制的诞生……以后的十四五世纪,也就进入了国王与议会围绕着《大宪章》相互拉锯的时期。但是,《大宪章》所宣扬的精神并未在国王与贵族间长时期的相互摩擦中消沉下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英国
有国王受到议会和法律制约的传统
维持政权稳定,新旧贵族的相互妥协
贰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探究美、英、法政体不同的原因
议会于1701年1月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安妮女王之后国王必须是国教徒,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及其后裔继承。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些规定不仅使下院掌握了监督国王行政活动的权利,还使以后的汉诺威王室要接受议会更多的限制。“君权神授说”已经完全被“天赋人权论”取代了。 --阎照祥《英国史·修订版》
议会宣布詹姆斯二世“自行退位”之后,把王冠和早已拟好的《权利法案》一起送给了威廉三世。随后,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宪法性法案,对王权进行了种种法律限制。从此以后,离开议会的支持,国王将难以为继。这从根本上使英国的中央权力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王继续享有决策权、行政权、大臣任免权等许多重要权力,但他的这些权力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一遇冲突,只要议会采取不妥协态度和动用财政手段,最终总能迫使国王屈服。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倒向议会一边。 ——摘编自贾娟、黎娜编著《世界通史》
英国
贰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贰
2、探究美、英、法政体不同的原因
美国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第七版修订版)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这是独立战争的最重要和最伟大的成果,是美国日后自立于大国之林的基础和起点。美国革命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否定了传统的君主制和贵族统治,实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制。这种共和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主权和防止暴政。独立战争结束后的美国是近代第一个真正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民主国家。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2卷)》
否定英国的统治方式
启蒙思想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贰
2、探究美、英、法政体不同的原因
美国
保守派早在1781年《邦联条例》生效之前,就起来反对它。他们认为按照《邦联条例》组织起来的中央政府过于软弱,无力阻止人民运动的发展,无力镇压人民的暴动,无力保护私有财产。他们要求加强中央权力。……
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软弱的邦联政府也无力在国外保护美国商人的利益。美国商人在外国港口饱受歧视和凌辱,美国政府也爱莫能助。因此商人也有强化中央政府的要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2版)
既要集中中央权力,又需防止专制出现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相互监督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探究美、英、法政体不同的原因
贰
1875年1月,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上,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的一项提及“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择产生”的议案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得以通过。这是宪法中唯一明确提及“共和国”的地方,从而使共和制以迂回的方式得到确定,难怪有人说这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同年7月,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之路艰难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内因:①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②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引起人民不满。
③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
④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法国
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
外因: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或武装干涉。
(1)背景:经济发展,南北矛盾重重,斗争激烈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叁
1.美国共和制的发展——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1)背景:经济发展,南北矛盾重重,斗争激烈
(2)过程:
1861年
内战爆发
1862年5月
《宅地法》
1862年9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结束
性质(实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
发展创造了条件。
北方
南方
缺乏工业原料
输出工业原料
×
缺自由劳动力
缺销售市场
占有大量奴隶
输入工业品
×
×
×
提高关税
西部建自由州
降低关税
西部建蓄奴州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叁
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70年,意大利完成了统一
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叁
思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2)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宰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政府各部不是独立机构,各部“大臣”仅是宰相的助手。(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4)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行政权与立法权没有真正分开,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色彩。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叁
补充:日本的明治维新
(1)政治:废藩置县:府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2)经济:“殖产兴业”:殖产兴业政策具体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
(3)文教:“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
(4)制定宪法。仿效西方国家,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5)对外:侵略扩张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叁
补充:日本的明治维新
影响 作用 1、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
2、经济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成为列强
局限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忠君思想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实行华族制度意味着新的不平等;有所谓“全盘西化”的极端化倾向等)2、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侵略琉球与朝鲜,侵略中国,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叁
经济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成为商品),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政治制度
1.政体形式: ①君主立宪制: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
②共和制: 美国、法国
2.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3.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国家元首是世袭的
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建立过程
政体类型
体现原则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影响
(1)进步性
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2)局限性:
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创造条件
英法:反封建
美国:反殖民
意大利、德国:国家统一过程中完成转变
俄国、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转变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