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19: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完成表格中的内容,注意圈点勾画。
时间 所至
(游踪) 所见(风貌) 所感
景物 景物特点 角度
雨季 河滩 涛声如雷、雾气弥漫
水汽、
涛声
俯视
可怕的警觉;
心不住地跳
壶口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被收窄成20—30米的宽度,
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泄,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看一段视频
文人骚客
壶口 (明) 刘子诚 西出昆仑东入瀛,悬流喷壁泻瑶琼。
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
映日红霞浮瑞马,满天风雨起神鲸。
奔腾今古宣元气,圣主当阳正待清。
文人骚客
观壶口 (明) 张应春 星宿发源自碧空,凿开壶口赖神功。
吐吞万壑百川浩,出纳千流九曲雄。
水底有龙欣巨浪,岸边无雨挂长虹。
朝奔沧海夕回首,指顾还西瞬西东。
舞文弄墨
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壶口瀑布的俯视图。
时间 所至
(游踪) 所见(风貌)
景物 角度 景物特点
枯水
季节
随河水由上至下
平视龙槽的两边
龙槽
河面
瀑布
龙槽两
边的水

看脚下
俯视
仰视
河心
整体感知
本篇的游踪和《小石潭记》的游踪有何区别?
研读课文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品味“所见”
作者赋予壶口瀑布以人的感情,自然流露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句话运用反问句式,意思是造物者在壶口浓缩了一个世界,加强了语气,表达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叹之情。
研读课文
——品味美句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的,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汩汩”“潺潺”“哀哀”等叠词,十分贴切地写出河水柔和、优美的不同形态,使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
研读课文
——品味“所见”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原句)
……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
(改句)
研读课文
——品味“所见”
原句反复使用“跌”和“碎”,既形象地描绘出河水冲下壶口时被两岸的石块撞得水花飞溅的画面,又表现出河水的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因适当的重复而形成独特的音节效果。
研读课文
——品味“所见”
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运用了短促急骤的句式,突出画面的动态。
研读课文
——品味“所见”
……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研读课文
——品味“所感”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研读课文
——品味“所感”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伟大”指什么?
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有哪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