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组合问题(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2 组合问题(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08 08: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组合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排列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能有序思考。
2.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找出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能运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咱班同学读下题呢?这道题咱们昨天已经讲过,有三种方法,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竖式计算纸,南排同学用交换法,中间排同学用固定十位法,北排同学用固定个位法,做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我你写完了,一会我要每排找一个代表去台前展示,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运用这种方法来做题的。
师:代表们思考的特别有顺序,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下面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一会找同学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 经历探索过程,找出组合数。
出示:有三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理解题意
刚才那道题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你真是善于观察
“其中2个”是什么意思(可以选取5和7,7和9,5和9)
“求和”是什么意思(把这两个数加起来,求和)
“得数有几种可能”又是么意思(这些和一样的是一种可能)
2、自主探究
到底得数有几种可能呢?下面就请大家通过画一画或写一写,最后将你的结果写到老师课前法的小纸上,(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交流方法
师:得数有几种可能?你是怎么想的?小组之间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现在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得数有几种可能,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这位同学写出的6个算式,却说得数有三种可能,这是怎么回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考虑的真全面!
预设2画图,从左往右画,不能返回再往左画图,返回去画就重复的。
4回顾与反思,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想到几种好办法?谁再来为大家说一说?
5对比分析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师:下面我提一个问题:这两道题都是从5、7、9这三个数中选2个数,怎么一个能组成6个两位数,一个得数却只有三种可能?
(因为第一个问题中两个数字前后的位置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数,第二个问题两个数字不管再前还是在后,得数都是一个。
三、 巩固练习
三个人握手
师:通过读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
要想知道“3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手”你有什么好办法?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来完成。
四个人握手
师:这道题是4个人握手,根据刚才3个人握手的思路,同学们你们敢不敢挑战下?
师:同学们,老师想画图来帮助大家理解这道题,可是这四个小孩老师画不太好,画他们也太费时间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1把四个小孩画成四个点,用连线表示他们之间握手,板书如何画
2.画线段,数一数
3画角,数一数
PPT带着学生完成练习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想是: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从学生站队(实践活动,活动认知)的直观动作认知到画线段图进行形象的图形认知,最后抽象出数学算式,构建数学模型。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图形模式)表示组合方案,最后寻找相同的地方,经历同中求异,再异中求同的探究过程。
1、课伊始,直接从解决问题入手,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组合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就直接从参加比赛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站一站、演一演、列举、画线段图、画平面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由“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2、抓住本质,构建数学建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本节课我想重点突出把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通过让学生对比几种方法,从而发现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但是由于本节课“组合”是一节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探究过的数学领域,所有在上课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放给学生直接去探究,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方向。试想一下I:学生能想到用画线段图、平面图的方法吗?所以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否则就会造就大批的学困生。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有了更多的感触。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走进教材,以整体的.眼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认知规律。要将静态的教材活化为引发学生观察、猜测、实验、合作的探究过程,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使学生自觉产生这种需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与教学过程有机的、自然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教师在1节课中教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多一些教学智慧,多一些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学会灵活地引领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发散思维,提升能力,掌握好讲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