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16:2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短歌行


01
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02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03
体会和学习诗人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智绝”“义绝”“奸绝”分别是谁?
诸葛亮
关羽
曹操
作者简介
姓名:
曹操(155-220)
地区: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时代: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身份:
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
《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等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他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的诗歌朴实无华,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曹操之最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
狭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战役是
官渡之战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战役是
赤壁之战
最受人指责的是
他的人品
最自私自利的言语是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可教天下人负我
最没有争议的是
他的文学成就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回,文中写曹操假借献刀之机行刺董卓未遂,仓皇出逃,在中牟县遇到了县令陈宫,陈宫为曹操的赤胆忠心所感动,于是加入了曹操的逃亡队列,两人在逃亡途中,经过吕伯奢一家,晚上,吕伯奢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听到磨刀声,疑心吕伯奢一家要杀自己,于是杀尽吕氏一家,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答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创作背景
16.6%
输入您的文字
14.5%
输入您的文字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短歌行
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 【朝代】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长歌是奔放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多抒发内心忧愁苦闷。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朗读要点:A.二二节拍。 B.声音洪亮,慷慨悲凉。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思考:全诗的诗眼是什么?全诗从几个层面来写“忧”情?
“忧”
第一层:“人生几何……唯有杜康”
第二层:“青青子衿……心念旧恩”
第三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歌的艺术方法
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知识超链接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思考:第一层中诗人“忧什么?”
一忧:人生苦短
2.?思考:分析第一层的艺术手术
比喻:用“朝露”比喻“光阴易逝,人生苦短”
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3.?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1.思考:第二层中诗人忧什么?
二忧:贤才难得
2.分析第二层的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
用典(引用):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渴望人才—以礼待才(尊重人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比喻
将贤才喻为明月,继续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想象
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贤才由嘉宾转为老朋友,感情态度越发亲密。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思考:第三层诗人的忧是什么?
三忧:功业未就
2.分析第三层的艺术手法
B.比兴(比喻、起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暗喻人才四处奔走,寻找归宿,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C.用典(化用)、比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管子·形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述志:
一统天下的志向
作者为什么要写短歌行 仅仅是醉酒后抒发忧愁嘛?写作短歌行有什么意图?
《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
一忧人生短暂
二忧贤才难得
三忧功业未成
思想感情
学完这篇课文,你觉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短歌行》思想深刻情感复杂,曹操把自己年岁渐老大业未成的英雄喟叹,把自己对未来坚定的信心都渗透在诗中,诗歌围绕对人才的渴望思慕一气呵成,完整严密,是一首振奋人心的志气之歌,抒发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才大志(欲扬先抑)
人物评价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您的文字。
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
?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历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都是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辩证思考、评价)
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风行,抹黑曹操的形象,曹操奸诈狡猾、残暴不仁、自私自利的反面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实际上是为拥刘反曹的主题去服务。然而《三国演义》作为演义题材类的历史小说,却有许多与历史不合的地方。
曹操的人物形象,自古以来也有着两极化的分裂,西晋时的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评价曹操道:“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给予了曹操很高的评价。
通过《短歌行》的学习,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的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高度上的忧。
感悟体会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虑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的痕迹。在青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志向,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树立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谢谢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