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导学案
三年 级 数学 学科 教 师:
学习内容 第25页,第26~27页4、6、8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并有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乘的积的定位。
课前准备 课件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自主乐学 合作交流 自主乐学 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谈话引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结果是多少?合作交流 1、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3×12= 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算法一:23×10=230 23×2=46 230+46=276 算法二:12×20=240 12×3=36 240+36=276 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用竖式计算。2、重点引导笔算的方法。 谈话引导:刚才大家利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了23×12的准确结果,但大家用的方法仍然是口算。你能不能利用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来研究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呢?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3×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 (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 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3、教学第25页第1个绿点。 此题以巩固练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反馈。 (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积。 (2)、在交流中比较算法,体会24×20的积只要在24×2的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并把这种思考写成比较简便的竖式。 (3)、指出:竖式标的一条虚线指出乘的方法和操作的程序:先写虚线左边的24×2得48,再写虚线右边的一个“0”,积是480。
检测反馈 计算 23 42 22 21 ×11 ×12 ×13 ×43
课外拓展 完成自主练习的4、6、8、9题
板书设计 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 23×12 46 …………23×2的积 230 …………23×10的积 276 (个位上的0不写)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让学生应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为学习笔算积累感性材料;竖式计算要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的结构和原理。既体现了算法要多样化,又体现了算法要最优化的教学原则,充分遵循了教育的一般规律。处理练习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收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