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问题:A B两点被建筑物隔开,在AB外选一点C,使C能直接到达A和B,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D、E.如果测出DE的长,就可知A、B两点的距离?你知道为什么吗?
C
B
A
D
E
DE是三角形的
中位线
A
B
C
三角形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画出△ABC中所有的中位线
F
E
D
画出△ABC中所有的中线
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
三角形中位线的两个端点是三角形边的中点,
而三角形的中线一端点是三角形边的中点,另一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F
D
A
B
C
E
△ ABC分别取AB、AC的中点D、E,沿DE剪一刀,将它分成两部分,把△ ADE绕点E旋转1800 ,得四边形DBCF,
操作
讨论:四边形DBCF是平形四边形吗?为什么?
A
B
C
D
E
A
D
E
B
C
观察猜想
DE和边BC关系
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
DE∥BC
DE= BC.
D
E
在△ABC中,中位线DE和边BC有什么位置和数量关系
A
B
C
F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用符号语言表示
D
A
B
C
E
∴ __
∥
____,
DE=
___
BC.
DE
BC
2
1
∵DE是△ ABC的中位线
1、三角形各边的长分别为AB=8cm、AC=10cm、BC=6cm,则连接各边中点D、E、F所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cm.
试一试
A
B
C
F
D
E
2、A.B两点被建筑物隔开,在AB外选一点C,使C能直接到达A和B,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D、E.(1)如果DE的长是36m,则AB=____m。(2)如果DE之间有物体阻隔,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F
G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A
B
C
D
E
F
G
H
1、如图,E、F、G、H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
2如图,E、F、G、H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
A
B
C
D
E
F
G
H
A
B
E
F
C
G
D
H
3
2
1
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连接三角形两中点的线段
2、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条 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3、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不仅给出了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而且给出了他们的数量关系,在三角形中给出一边的中点时,要转化为中位线.
4、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好数学。(共23张PPT)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
§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2)
--梯形的中位线
1.探索并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
2.能正确地应用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梯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
三角形的中位线 。
C
A
B
D
E
在△ABC中,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即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 , DE= BC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20°,∠ACB=66 °,AD=5cm,EF=4cm,则∠FEG= ,△EFG的周长= 。
一、类比 猜想
A
B
C
M
N
一、类比 猜想
A
B
C
M
N
A
B
C
M
N
A
B
C
D
M
N
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是梯形的中位线
判断:下列梯形中的线段EF是否是梯形中位线?
1:E,F为AD,
BC中点;
2:E,F为AC,
CD中点;
3:E,F为AD,
BC中点。
二、操作 探索
怎样将一张梯形硬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A
B
C
D
M
N
E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 AM=MB,DN=NC,求证:MN∥BC, MN= (BC+AD)
中位线x高
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中位线与底边之间既有位置上的平行关系,也有数量上的特殊关系。
三、快速解答
1、梯形的上底长为4cm,下底长为6cm,则中位线长为_____cm。
2、梯形的一底长为6cm,中位线长为10cm,另一底长为_____cm 。
5
14
150
6
3、梯形的高为10cm,中位线长为15cm,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cm2.
4、梯形的上下底长之比为2:3,中位线长为5cm,则下底长为____cm.
(3)、等腰梯形的腰长是6cm,
中位线长是5cm,则梯形的周长为 。
(4)、若梯形的面积为32,高为8,则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
22
4
四、例题研讨
已知:梯子各横木间互相平行,且A1A2=A2A3=A3A4=A4A5, B1B2=B2B3=B3B4=B4B5。
横木A1B1=48cm,A2B2=44cm。
2)若梯子上方还有一些横木,A6B6、A7B7……则A6B6=_____cm,A7B7=_____cm,你能求出A10B10吗?AnBn呢?(n<13)
A1
A2
A3
A4
A5
B5
B4
B3
B2
B1
48
44
40
36
32
1)求:横木A3B3、A4B4、A5B5的长。
例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C,P为CD的中点.则AP、BP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A
D
P
C
B
E
F
五、思维拓展
▲ 若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80cm,高是12cm,并且腰长与中位线长相等。
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A
B
C
D
M
N
▲ 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点O为CD的中点,连接OA、OB。
猜想:OA与O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A
C
B
D
O
E
E
问题4.梯形ABCD中,AD∥BC,EF为梯形ABCD的中位线
如图①,连接对角线AC交EF于G,则EG与BC之间关系为: ,FG与AD之间关系为: 。
如图②,若再连接对角线DB交EF于H,则图中与GF相等的线段为 ,
GH与AD、BC之间的关系为: 。
M
1、梯形中位线的定义
2、梯形中位线定理
3、梯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位线的 区别与联系
4、梯形的面积公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7:9
8cm、16cm
240cm2
C
C
A
E
G
H(共46张PPT)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3)
1、三角形的中位线:
一.我们所学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①平行于第三边;
②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的中位线:
①平行于两底边;
②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知识回味
二.练一练:
1.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_________ .
2.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_________ .
3.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_________ .
4.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_________ .
5.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_________ .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矩形
菱形
由上述练习可归纳:
1. 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_________ .
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
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_________ .
2.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
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
菱形
矩形
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1.如图,在△ABC中,AB=4,AC=3,BC=6,AD⊥BC
于点D,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EF的
长为_____,DE的长为_____,DF的长为____.
3
2
1.5
D
F
E
A
B
C
三.基础训练:
2.如图,已知在△ABC中,D是AB上一点,且
AD=AC,AE⊥CD,垂足为E,F是BC的中
点,BD=6cm,求EF的长.
F
E
D
C
A
B
如图,在△ABC中,AB=6cm,AC=8cm,BD与
∠BAC的平分线垂直,点E是BC的中点,则DE
的长为_______cm.
E
D
A
B
C
变式练习:
1
F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E、F、G、H分
别是各边的中点,当梯形的边满足_________条件
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
AD=BC
G
H
E
F
A
D
C
B
4.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Q、P分别是DC、
BC上的点,E、F分别是AP、QP的中点,
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Q不动时,下列
结论成立的是 (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线段EF的长不确定
F
E
C
A
B
D
Q
P
C
试一试
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点O为CD
的中点.
(1)度量顶点A、B到点O的距离,并做
出猜想;
(2)你的猜想正确吗 为什么
A
B
C
D
O
F
6.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B∥CD,E为AD
中点,且BC=AB+CD. 求证:BE⊥CE.
D
E
C
B
A
H
7.如图,D、E、F分别是△ABC的三边中点,
试判断AD与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F
E
D
A
B
C
8.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点E、
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对角线
BD、AC的中点.
(1)猜想EF与GH有怎样的特殊关系
(2)试证明你的猜想.
F
G
H
E
B
C
A
D
9.如图,在△ABC中,AH⊥BC于H,E、F、D分别是AB、AC 、BC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DEFH是等腰梯形.
F
E
D
H
B
C
A
1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AC交于点O,点E、F、G分别是OB、OC、AD的中点,若AC=2AB.
求证:EG=EF.
G
F
E
A
D
B
C
O
例题
2.如图,CD、BG分别为∠ACB、∠ ABC的平分线,AD⊥CD于D,AG⊥B于G,AC=10,AB=12,BC=14.
求DG
F
G
D
E
B
A
C
变式1.如图,CD、BG分别为∠ACB、∠ ABC的外角的平分线,AD⊥CD于D,AG⊥B于G,AC=10,AB=12,BC=14.
求DG
F
G
A
B
C
E
D
M
N
变式2.如图, BG为∠ABC的平分线, CD为∠ACB 外角的平分线、 AD⊥CD于D,AG⊥BG于G,AC=10,AB=12,BC=14.
求DG
D
F
G
A
B
C
E
M
N
10.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分别交BD、AC于点G、H.
求证:OG=OH
H
G
O
E
B
C
F
D
A
.
M
F
H
A
B
G
E
D
C
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的延长线分别与AD、BC的延长线交于H、G
求证:∠AHE=∠BGE
●
O
变式:
1
2
E
点拨:过梯形的一个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是常见的辅助线。
6
8
10
6
1:在梯形ABCD中,AD∥BC,AD=2,BC=8,AC=6,BD=8,求梯形的面积.
A
D
C
B
2
8
2
24
2:如图,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5cm,BD=12cm,则该梯形的中位线长等于 cm.
E
6.5
A
D
C
B
12cm
5cm
5cm
O
M
N
13
6.如图,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BD=AB,E为AB中点,连结CE、CD.
求证:CD=2EC
A
D
C
B
E
8.把它剪一刀拼成一个梯形.
准备一张三角形的硬纸片(如图).
①
①
A
B
C
D
E
F
D为AB中点
9.把它剪一刀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准备一张三角形的硬纸片(如图).
①
①
A
B
C
D
E
F
D、E分别为AB、AC中点∠DFC=∠ECF
G
10.把梯形剪一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E
A
D
C
B
F
G
E为DC中点FG∥AB
①
①
10.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为AD、BC的中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
(1)四边形MENF是什么图形 请证明你的结论;
(2)若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则梯形的高与底边BC有何数量关系 并请说明理由.
7:在梯形ABCD中,ABCD,M、N为对角线的中点,AB=2,CD=6,则MN= .
点拨:
2
N
M
A
B
C
D
E
2
2
4
2
6
2.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上底为7cm,下底为13cm,
则此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 .
100(cm)2
E
x
20
x
A
D
C
B
7
13
7
x
O
11。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过点P作PF⊥CD于点F。
如图1,当点P与点O重合时,显然有DF=CF.
⑴如图2,若点P在线段AO上(不与点A、O重合),PE⊥PB且PE交CD于点E。
①求证:DF=EF;
F
P(O)
D
C
B
A
图1
图2
O
D
C
B
A
E
F
P
M
1
2
3
△ABP≌ADP
△BMP≌DFE
11。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过点P作PF⊥CD于点F。如图1,当点P与点O重合时,显然有DF=CF.
⑴如图2,若点P在线段AO上(不与点A、O重合),PE⊥PB且PE交CD于点E。
①求证:DF=EF;
图2
O
D
C
B
A
E
F
P
M
1
2
3
△ABP≌ADP
△BMP≌DFE
②写出线段PC、PA、CE之间的一个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PC=
CE +PA
PC =
CF
=
(CE+EF)
=
CE
+ EF
=
CE
+ AM
11。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过点P作PF⊥CD于点F。
如图1,当点P与点O重合时,显然有DF=CF
O
D
C
B
A
图3
P
⑵若点P在线段OC上(不与点O、C重合),PE⊥PB且PE交直线CD于点E。请完成图3并判断⑴中的结论①、②是否分别成立?若不成立,写出相应的结论(所写结论均不必证明)
E
F
PC=
PA - CE
M
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M在边AB上,
点E在AB延长线上,MN⊥DM且交
∠CBE的平分线于N. (1)若M是AB中点,求证:MD=MN; (2)若M是AB上的任意一点,“MD=MN”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N
C
D
B
A
E
M
F
N
C
D
B
A
E
M
H
拓展提高
H
22.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BD延长线上的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若∠AED=2∠EAD,
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E
C
D
B
A
O
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DE⊥AD.
(1)画出将△ABE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使点E落在F处;
(2)判断四边形B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F
26.操作设计:
在△ABC中,沿图示的中位线DE
剪一刀,可以拼成如图1所示的平
行四边形BCFD.
图1
F
E
D
C
B
A
(1)在△ABC中,若∠B=90°,剪一刀,也可拼成矩形或等腰梯形,请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2位置(只需画一个)
图2
C
B
A
26.操作设计:
在△ABC中,沿图示的中位线DE
剪一刀,可以拼成如图1所示的平
行四边形BCFD.
图1
F
E
D
C
B
A
图2
C
B
A
(2)在△ABC中,若AB=2BC,剪一刀,可拼成菱形, 请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3位置;
C
B
A
图3
26.操作设计:
在△ABC中,沿图示的中位线DE
剪一刀,可以拼成如图1所示的平
行四边形BCFD.
图1
F
E
D
C
B
A
图2
C
B
A
(3)在△ABC中,需增加条件 ,沿着中位线剪一刀,也可拼成正方形,请将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及拼成的图形一同画在图4位置;
C
B
A
图3
图4
AB=2BC且∠B=90°
C
B
A
26.操作设计:
在△ABC中,沿图示的中位线DE
剪一刀,可以拼成如图1所示的平
行四边形BCFD.
图1
F
E
D
C
B
A
图2
C
B
A
(3)在△ABC中,若沿着某条线剪一刀,使之能拼成等腰梯形,请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5位置(保留寻求剪裁线过程的痕迹)
C
B
A
图3
图4
C
B
A
图5
C
B
A
例2.把等腰Rt△ABC沿斜边上的高CD(裁剪线)剪
开,分割后的两部分能拼成 A′BCD(图1)
探究一:
(1)判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是
.
图1
A
C
B
D
A′
(2)按上述的裁剪方法,请
你拼一个与图1位置或
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并在图2中画出示意图.
A'
图2
D
C
A
B
A'
探究二:
在等腰直角△ABC中,请你找
出其他的裁剪线,把分割成的
两部分拼出不同类型的特殊四
边形.
(1)你能拼得所有不同类型特殊
四边形有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裁剪线是 ;
平行四边形、矩形、
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
等腰梯形
(2)请在图3中画出一个你拼得的
不同类型的特殊四边形示意图.
A'
D
B
C
A
E
图3
E
D
B
C
A
A'
A'
(烟台)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 ∠BCD=90°,且CD=2AD, tan∠ABC=2,过点D作DE∥AB,交∠BCD的平分线于点E,连接BE.
例5
A
D
G
E
C
B
1
2
F
(2)将△BCE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DCG,连接EG,
求证:CD垂直平分EG.
(1)求证:BC=CD;
3
(3)延长BE交CD于点P,
求证:P是CD的中点.
P
4
5
6
45°
45°
△ABD≌△PBD
(ASA)
DP=DA
1.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 ∠ B=90 °,AD=24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t分别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C
P
B
D
A
Q
24-t
3t
拓展提高
C
P
B
D
A
Q
E
F
┓
┓
24-t
3t
2
24
26
2
E
C
B
D
A
G
F
17.如图,在直角梯形纸片中AB∥DC∠A=90 ,CD>AD将纸片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D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DF.连接GF并展开纸片.
(1)求证: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
(2)取线段AF的中点G,连接EG,如果BG=DC.试说明四边形GECB是等腰梯形.
这节课的收获是……
会用三角形与梯形的中位线的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