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课程标准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标志:1978 年5 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2)内容:1978.5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意义:
a.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1.真理标准问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召开:1978年12月 北京
(2)内容: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进行拨乱反正。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平反冤假错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2)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表现:
a.“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b.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
c.国家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
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d.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e.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重申侨务
政策。
刘少奇的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4. 修订宪法
(1)修订: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意义: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经济体制改革
①定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农村改革
1)农村率先进行改革的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国家现代化建设
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稳定,关系整个政局的稳定
2)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特点:坚持土地公有制,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意义:扩大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5)本质: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4)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大力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
(2)城市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城市企业经营僵化
2)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3)原则: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4)意义: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国有资产比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
农村和城市改革相似之处:
①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克服平均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解放社会生产力
2.开放进程
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形成……开放格局
④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⑤2001年加入WTO,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使中国的开放由政策性阶段进入制度性阶段
3.改革开放的成果:……世界第二……
1、一国两制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实践
港澳回归。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台湾问题: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1992年“九二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2015年习马会。对待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台独”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
港澳问题的不同性质。
香港、澳门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是内政问题。
课堂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召开、内容、意义
平反冤假错案:原则、表现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内容、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宪法
开始实施
逐步深化
稳步推进
对内改革:农村突破、城市推进
对外开放: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
提出
内涵
实践:港澳回归
“一国两制”构想
台湾问题
课堂检测
1.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2.1978~198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增长率由1978年的6.7%上升到1984年的13.6%,呈明显提高态势,最高年份1979年为19.2%。而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 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
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 D.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A
3.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这一事件表明( )
A.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C.海峡两岸“三通”变成现实 D.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的占领
A
4.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B
5.新中国成立以后,住房曾长期作为民生品被纳入福利体系,其建设和分配由政府统包。改革开放以后,住房的投资品属性日益显著,房价快速上涨。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
A.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B.住房需求有了显著性增长
C.经济体制有了明显变化 D.政府减少了对房价的干预
C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978~198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增长率由1978年的6.7%上升到1984年的13.6%,呈明显提高态势,最高年份1979年为19.2%。而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 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
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 D.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3.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这一事件表明( )
A.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C.海峡两岸“三通”变成现实 D.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的占领
4.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5.新中国成立以后,住房曾长期作为民生品被纳入福利体系,其建设和分配由政府统包。改革开放以后,住房的投资品属性日益显著,房价快速上涨。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
A.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B.住房需求有了显著性增长
C.经济体制有了明显变化 D.政府减少了对房价的干预
6.产业附加值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下表是中国各产业附加值年平均增长率。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1952年~1978年 1978年~1995年
农业 2.1% 5.1%
工业 11.5% 12%
服务业 5.5% 11.8%
A.农业发展速度长期滞后 B.工业高增长致比例失调
C.经济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D.产业不平衡性持续扩大
7.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农民得以成功脱贫致富
B 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新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推动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制企业
D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A.A B.B C.C D.D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列各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②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同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提出“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④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9.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由此我国
A.开始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开发开放浦东等长江沿岸地区 D.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1983年,中共中央提出“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凡是群众要求实行这种办法的地方,都应当积极支持。当然,群众不要求实行这种办法,也不可勉强。”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坚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材料表明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B.经济发展新模式在逐步探索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确立
11.20世纪80年代,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产业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变,并进一步将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中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A.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 B.进一步开展改革开放
C.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D.参与WTO下的贸易
12.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全面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
①做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④邓小平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南方谈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
A.十年探索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4.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D.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15.“一国两制”是完成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 )
①以综合国力提升为前提 ②为港、澳、台人民所接受
③尊重历史,面向未来 ④既有战略性又有灵活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这虽然是历史的惯性所致,但包产到户仍然是禁区。
——摘编自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材料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
——摘编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新长征”的含义,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突破“禁区”的具体做法。这种“突破”有何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该“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不变”与“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C
A
A
B
C
C
B
B
B
B
B
C
C
C
A
16.(1)含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策: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做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深刻变化: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17.(1)“不变”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没有变;“变”是指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产品分配形式发生了变化。
(2)从农村转向城市。
(3)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