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8 14:3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莎车县第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48分)
1.下图漫画中,小男孩把头转向右边,一边神情紧张地望着门外,一边将手中刚偷窃来的物品交给眼前穿旧衣服的男人。男人正将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一手交货一手拿钱。这是当时许多无家可归被迫走上以偷窃为生道路的流浪儿童的缩影。该漫画反映了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B.民众反剥削意识增强
C.人性贪婪造成贫富分化 D.工业化滋生社会问题
2.《史记》记载“今上(汉武帝)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汉武帝的这一做法
A.客观上不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B.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
C.有利于罗致人才加强社会控制 D.推动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3.王守仁的弟子王幾的一段话:“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
A.带有强烈的朴素唯物论倾向 B.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C.反映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 D.与明末清初社会的动荡有关
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明清之际的活跃儒家思想
A.未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产物 D.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
5.明清之际,某一思想家政治上严厉地批判君主专制。他的重要见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6.下图是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
②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③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④反映了当时人们地理学知识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唐朝有位著名诗人,其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据此可知,这位诗人是
A.陶渊明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8.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小说取得了重要成就。下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C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朝中期 中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D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中期 我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
A.A B.B C.C D.D
9.盛唐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气势磅礴、千变万化,看似无序无法,线条与结构的空间伸缩力好像自由多变,不受约束,实际上一招一式无不法度谨严、规矩方正”。这反映了当时书法
A.体现了政治清明的特征 B.艺术造诣达到顶峰
C.彰显了盛唐法度与气势 D.深受理学思想影响
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使有议置造船械,师夷长技者,则曰“糜费”,苟有议翻夷书,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这从侧面反映了
A.近代社会变革步履维艰 B.中国近代化已经起步
C.师夷长技成为国人共识 D.实业救国阻力重重
11.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当时
A.政治体制变革提上日程 B.中体西用思想遭遇抵制
C.中西思想融合成为必然 D.外部世界引起士人关注
12.19世纪末,康有为曾言:“泰西所以富强之由,皆由学会讲求之力。”谭嗣同呼吁:“今之急务,端在学会。”各地各类学会发展迅速,如工商学会、雪耻学会、匡时学会等,以致“学会林立,万众沸腾”。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民主科学思想影响深远 B.君主立宪政治成为社会的共识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维新派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13.1905年,孙中山曾以“中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身份前往欧洲访问,并宣称“中国的社会主义者要采取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弊病”,以便“在将来建立没有任何过渡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A.学习苏俄革命道路 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D.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14.在近代有关中西文化的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规划来捣乱。”两者都
A.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旨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D.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15.19世纪末以来,康有为用儒家大同社会来解读社会主义,梁启超等把井田制看作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也借用墨子的兼爱论来解释社会主义理论。这表明他们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显著成果
C.广泛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 D.试图把社会主义整合进传统文化体系
16.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当时这一主张旨在
A.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 B.以开放心态对待外来文化
C.反思以往过多否定中国文化的做法 D.凝聚人心争取抗战的胜利
17.“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下的新世界观,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邓小平的“新的理论”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18.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判断。进入新时代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发生了改变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行动指南
④确定了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A.普罗塔戈拉 B.泰勒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0.从色诺芬得回忆和柏拉图的作品中,人们看到苏格拉底只是批判民主的某些缺陷而不反对民主本身,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位真诚、热情为民主诊病的医师。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深受雅典社会民众敬仰 B.肯定雅典城邦至上原则
C.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体制 D.反思雅典民主运行方式
21.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用戏剧、雕刻、绘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人性美与自然美。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A.摆脱了教会的束缚 B.侧重道德心理刻画
C.具有世俗性的特征 D.追求现实人生幸福
22.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
A.承认了国家主权原则 B.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C.说明欧洲均势体系形成 D.消除了罗马教廷对欧洲政治的影响
23.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民族国家观念发展 B.教权加强导致观念落后
C.启蒙运动影响有限 D.欧洲民众卫生意识增强
24.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它直接推动了
A.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D.法国大革命和德意志的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编自《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总书记为何高度赞扬儒学。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随着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哲学家们将他们的注意中心从物质世界转移到人和有关人的各种问题上。就智者学派而言,尤其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这使人产生了人自身对自然界的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抬头并泛滥。
——据《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因此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向王权、特权、教权提出了挑战,从思想上动员了广大群众。大革命的领导人米拉波、罗伯斯庇尔等都从启蒙思想汲取了力量,大革命的主题词-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宣言》中的三权分立理论,无一不是来自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材料二、三均据《世界历史》解说词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针对旧制度提出了哪些主张。概括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蕴含了众多的逻辑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阐述其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要求:论题明确,逻辑联系的表述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
D 2.C 3.B 4.D 5.C 6.D 7.B 8.D 9.C 10.A 11.D 12.C 13.C 14.B 15.D 16.D 17.B 18.B 19.A 20.D 21.C 22.A 23.A 24.A
25.
(1)主张:提出“春秋大一统”;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等。
(2)特点: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时俱进等。
(3)原因:它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中国人民族特性的途径;是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重要途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重要意义等。
26.
(1)影响:向“神的意志”提出了挑战,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也导致了个人主义的抬头并泛滥。
(2)背景:法国政治上仍实行君主专制,封建传统势力控制着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3)主张:废除专制王权、教会特权;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共同思想:以人为本,维护人们的应有权利。
27.论题: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主旋律。
论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提出了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文化上西学东渐,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为巩固封建统治,向西方学习“器物”,推动近代化开端。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大资本输出力度,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损害中国主权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百日维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战期间,日本强占山东,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扶持袁世凯称帝,企图将中国变成殖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推动彻底不妥协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产生,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先进的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工人运动的开展和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
结论:中国近代是外部侵略和内部抗争,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