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2019)-4.2《元素周期律》分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2019)-4.2《元素周期律》分层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1 09:1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元素周期律》分层训练
【基础】
1.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酸性:H2CO3>H2SiO3
C.碱性:NaOH>LiOH
D.热稳定性:HF>HBr
2.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
A.NaF B.MgI2
C.KI D.KBr
3.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A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ⅤA族,另外Sr、Tl、Se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ⅡA、ⅢA、ⅥA族,请应用元素周期律科学地推断它们化合物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r(锶)的碳酸盐不溶于水
B.Tl(铊)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C.H2Se比H2S更稳定
D.H3AsO4酸性比H3PO4强
4.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元素周期表里的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5.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A.原子半径:X>Y>Z>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Z>W
C.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6.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
A.Al(OH)3Al B.Al2O3Al(OH)3
C.AlAl D.Al3+Al(OH)3
7.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第ⅢA族。镓的熔点为29.78 ℃,沸点高达2 403 ℃。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 ℃。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
B.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家族的新成员”,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8.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相同条件下,单质铍与酸反应比单质锂与酸反应剧烈
C.氢氧化铍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强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周期元素从C到F,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B.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增强
D.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10.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线左下方的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
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
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
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离子半径:K+>Al3+>S2->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A.只有②⑤⑦ B.只有②⑥⑦
C.只有②④⑤⑥⑦ D.只有②④⑥
12.(双选)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13.下表列出了a~f六种元素在周期表前三周期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的名称是    ,d元素位于第    族。
(2)用元素符号表示六种元素中,性质最稳定的元素    ,    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3)非金属性b     (填“>”或“<”)c。
(4)用化学式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
(5)写出e元素单质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4.2019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某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少量等质量的钾、钠、镁、铝分别投入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1)上述金属中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     。
A.钾 B.钠
C.镁 D.铝
(2)上述金属中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最多的是     。
A.钾 B.钠
C.镁 D.铝
Ⅱ.利用下图装置来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现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在A中加浓盐酸,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中加某试剂。
常温下,通过合理操作,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
请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3)B中可加入     。
A.MnO2固体 B.KMnO4固体
C.浓硫酸 D.大理石
(4)仪器A的名称是     。
A.普通漏斗 B.长颈漏斗
C.分液漏斗 D.容量瓶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此装置尚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吸收尾气。
A.澄清石灰水 B.KBr溶液
C.浓硫酸 D.NaOH溶液
【提升】
1.Mg、Ca、Sr、Ba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第ⅡA族元素。已知:
①Mg(OH)2难溶于水,而Ca(OH)2微溶于水;
②MgSO4溶于水,而CaSO4微溶于水。
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A.Sr(OH)2溶解于水
B.SrSO4易溶于水
C.BaSO4不溶于水
D.Ba(OH)2比Ca(OH)2更易溶于水
2.Se、Br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r>Se>P
B.还原性:S2->Se2->Br-
C.S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
D.Se、Br位于同一主族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关于元素R、W、X、Y、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Y
B.Z的单质常温下是液体,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种元素
C.Z的原子序数比R大17
D.氢化物的稳定性:X4.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
5.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相比,前者较低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6.随原子序数递增,x、y、z……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ⅠA族
B.离子半径:g2->h->d2->e+>f3+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D.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g>h
7.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8.(双选)在元素周期表的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种元素上下紧密相邻或左右紧密相邻,丙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甲、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甲>乙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甲>丙
D.元素丁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比元素乙形成的少
9.(双选)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化合物,Y与T同主族。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ZB.氢化物的稳定性:Y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D.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10.(双选)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推断错误的是(  )
A.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
B.氢氧化铊具有两性
C.硫酸锶(SrSO4)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砹(At2)是有色固体,HAt不稳定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下表所列是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已知铍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
元素代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nm 0.16 0.143 0.102 0.09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1 -2
(1)用元素符号标出它们在周期表中所对应的位置(以下为周期表的一部分)。
(2)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B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4)E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5)C、D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6)C、E形成的化合物为      (填化学式)。
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回答下列问题:
W X
Y Z
(1)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画出X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       。
已知X元素的一种原子,其中子数为10,写出这种原子的原子符号:    。
(2)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为    (用离子符号表达)。
(3)W、X的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   (填化学式)。
(4)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ZX2气体是一种广谱杀菌消毒剂。工业上可利用NaZX3和NaZ在酸性条件下制得ZX2同时得到Z元素的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3.X、Y、Z、M、R、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X Y Z M R Q
原子半径/nm 0.186 0.074 0.099 0.143
主要化合价/价 -4,+4 -2 -1,+7 +3
其他 阳离子核外无电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焰色试验呈黄色
(1)R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35和37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     ;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Z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Y与R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
B.稳定性:XRC.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
(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     14.(1)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把与下面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第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
②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③F-、Na+、Mg2+、Al3+的离子半径     。
(2)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4∶3;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
①X为     (名称),Y为     (元素符号),Z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②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③M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创优】
1.2019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150周年,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回答问题。
Ⅰ.下表显示了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①~⑥代表6种短周期元素。其中②与氢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中含10个电子,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为      。
(2)与②同族的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④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某同学欲利用下图装置验证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4)干燥管D的作用是          。
(5)证明非金属性:N>C,在A中加稀硝酸,B中加碳酸钙,C中加澄清石灰水;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2.有关元素X、Y、D、E的信息如下:
元素 有关信息
X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Y 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
D 最高价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
E 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X、Y、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为      。
(3)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的单质溶于强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4)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两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保存EY2溶液时,需向溶液加入少量E单质
②EY2、EY3均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③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饱和EY3溶液,可以制得胶体
参考答案:
【基础】
1.A
2.B
3.A
4.B
5.D
6.B
7.D
8.A
9.D
10.C
11.C
12.AB
13.
(1)氧 ⅠA (2)He Na
(3)< (4)Al2O3 HClO4
(5)2Al+2OH-+2H2O2Al+3H2↑
14.
(1)A (2)D (3)B (4)C (5)D
【提升】
1.B
2.C
3.C
4.D
5.D
6.B
7.B
8.AC
9.AD
10.BC
11.
(1)
(2)
(3)三 ⅢA (4)二 ⅥA
(5)S2->Cl-
(6)SO2、SO3
12.
(1)第二周期第ⅥA族 O
(2)Cl->N3->O2->Al3+ (3)H2O NH3
(4)Al(OH)3+3HClO4Al(ClO4)3+3H2O
(5)2Cl+2Cl-+4H+2ClO2↑+Cl2↑+2H2O
13.
(1)同位素 第三周期第ⅦA族
(2)2Na+2H2O2NaOH+H2↑
(3)Cl C (4)0.099 nm 0.143 nm
14.
(1)①b ②c ③a
(2)①氢 O ②HClO4 ③SiO2
【创优】
1.
(1)第二周期第ⅣA族 
(2)
(3)2Na+2H2O2Na++2OH-+H2↑
(4)防止倒吸 (5)变浑浊
2.
(1)第三周期第ⅢA族
(2)r(Cl-)>r(O2-)>r(Al3+)
(3)2H2O22H2O+O2↑ 2Al+2OH-+2H2O2A1+3H2↑
(4)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