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
录
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贰
“文化大革命”
叁
伟大的建设成就
学习聚焦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时间:1956年4月25日,提出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标志中共以苏为鉴,独立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史料阅读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56-1966)
(2)中共“八大”(1956年9月,北京)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
内容
意义
背景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重大进展
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为什么
怎么办
(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内容
意义
时间
1957年6月
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学思之窗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实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
①1957年,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中出现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了敌我矛盾,把一些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
②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设社会主义”。
影响:1958年全国掀起了 “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
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
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
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后果: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经济困难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头
足够吃半年
1958年8月13日
3.中共纠正自身工作中的错误
①1960年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内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②召开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北京)
内容: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意义: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
2.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小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
1.1956—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由于缺乏现成经验。因此,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思考:1965年以后,中国历史出现什么状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持续进行吗
史料阅读
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 的 经 验, 这 就 更 强 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
历史纵横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随后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他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作了阐释: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发,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此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原因
材料1 毛泽东在1966年5月5日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谈话是说:“有的时候我也忧虑。说不想,不忧虑,那是假的。”“我们是黄昏时候了,所以,现在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整一整这些资产阶级复辟。”
材料2: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根据材料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②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966年春夏
1967年初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
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依据教材及所学内容,梳理“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卞仲耘,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1966年被红卫兵打死于校中。
《宪法》第8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遭到破坏的表现。
基本人权
遭到践踏
无政府
状态
法 制
遭到践踏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1966.8.24自杀。
老舍 著名作家。
1966年8月24日含冤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著名哲学家,
中共一大代表。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杀。
吴晗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1968年10月11日在狱中自杀。
熊十力 著名国学大师。1968年5月24日绝食身亡。
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年9月3日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翦伯赞 著名历史学家。 1968年12月18日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自杀。
把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打 倒 刘 少 奇
3、评价
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一)时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1949)到三大改造完成前,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简称过渡时期。
从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到文革(1966)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年到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成就
1.工业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2.科技和国防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农业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经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
4.教育和医疗: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5.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1)成就: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中日正式建交。
(2)意义:
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一)时间
(二)成就
(三)时代精神
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2.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一)时间
(二)成就
(三)时代精神
(四)影响
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合作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1.成功: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八字方针、“文革”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
2.失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 经验教训:
(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探索失误:表现、评价
政策调整:表现、结果
原因
过程
认识
工业
科技和国防:两弹一星
农业
教育和医疗
外交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某领导人宣布!前人的‘乌托邦’想法,将被实现,并将超过。”这种“乌托邦”的想法,并非梦呓,而是有一个所谓物质基础。这里的“所谓物质基础”应是指( )
A.国民经济恢复 B.三大改造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粮食卫星”
D
2.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革”的影响 B.经济建设方针的变动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B
3.“南开大学党委领导4000多名师生,掀起大搞科学研究、大办工厂的高潮。第一夜就提出2000多个科研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尖端科学的……”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处在( )
A.过渡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B
4.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其中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的项目有200多个。改革开放后,微博橙子辅导在三线建设时期建立的国防工业经过调整改造,对振兴重庆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线建设( )
A.践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B.转移了工业重心
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D.完善了工业布局
D
5.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坚持主权至上原则 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
C.重视开展国际合作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A
6.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有关几个“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全面否定
B.“突围型开放”,为80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一边倒型开放”有利于新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D.“扩大开放”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确立
B
7.1954年9月23日陈云曾指出:“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人民政府( )
A.加快土地改革 B.实行统购统销 C.兴办公共食堂 D.推广农业合作
B
8.英国于1950年1月6日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但由于种种因素,中英外交关系长期停留在代办级,直到1972年3月,中英双方终于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中英关系正常化的是( )
A.中国与苏联关系日益恶化 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成功 D.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B
9.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这表明“这次爆炸”( )
A.直接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B.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C.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D.促成了多极国际格局的形成
C
10.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诩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世界革命风暴的中心”,中国向何处去是“关系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命运的问题”,是“关系世界革命命运的一件头等大事”,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 B.中国外交领域的“左”倾思维
C.中国秉持“中国革命中心论”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在中国
B
谢谢大家!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