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

文档属性

名称 月光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28 22:13:00

文档简介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
——行云流水般美丽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语文六年级上册
2年级:六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实验版
4所属的章节:第八单元26课
5学时数:40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内容分析:课文第九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诵读,大胆想象,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才能突破难点
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能力也不错。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4、设计思路:文章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聆听曲之美,领略文之美,感悟情之美,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般美丽是我所追求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3’
?1.同学们,今天就让一首乐曲拉开我们课堂的序幕吧!静下心来听听音乐,播放《献给爱丽丝》。说说你的感受。
2.音乐总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听着美妙的音乐,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应当为穷人造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贝多芬
3.通过读这句话,谁来说说贝多芬的幸福是什么?
4.贝多芬是这样说的,他是否是这样做的呢?通过学习今天的课文,你将会对贝多芬有更多的了解。请大家开书139页。
1、学生听音乐,谈感受。
2、读贝多芬的名言,谈体会。
?以优美的音乐拉开课堂的序幕,把孩子带到了高雅的氛围中,激发孩子们的情感。然后聆听名人名言,感受人物高尚的品质。一切都是那么漫不经心,却让美开始流动于课堂!为整个课堂铺上美的基调。愉悦孩子们的耳目,激动其心灵。
?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10’
1.?我们打开书139页,文中对《月光曲》描写的段落是——9自然段
2.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
找一找 觉得美的句子;
想一想,美在哪里;
读一读,读出感情。
3.学生自学,反馈交流。
4.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相机板书: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女声朗读)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男声朗读)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全体朗读)
老师的引导语言: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多美,读读吧!
站在大海边,你是什么心情?读出自己的体会吧!月亮有变化了,请读出这种变化。海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气势汹涌,请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1.老师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在书中找一找,想一想,读一读,充分自主学习。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示的帮助下,充分调动学生眼、口、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2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却能充分发挥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把课文的内容、词句的理解、感情的体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刚好的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曲调”为索,悟曲情10
?
1.兄妹俩美妙的联想,那月光曲的旋律和曲调在哪儿呢?从他们的联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吗?
2. 引导出“舒缓、轻快、激昂”的节奏变化,并边板书。
A此时,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比较慢,你用朗读带我们到那月光下静静的海边吗?(舒缓)
B海面发生些许变化,月亮升高了,此时,相比刚才,节奏应轻快些。
(轻快)
C海面发生巨大的变化,节奏飞快,弹得也很有劲了。来用朗读告诉大家。(激昂)
3.配乐诵读: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4 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的天地呀!让我们和兄妹俩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月光曲》,仔细聆听,展开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说说。
1.学生感悟文本诵读。
2.配乐诵读。
3.听乐曲,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1.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乐曲旋律的变化,进而朗读得更加有感情。
2.配乐诵读让孩子们在课堂中
3.单元训练重点就是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于是在这儿我设计的环节是:听音乐,展开想象。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追溯根源,体会心灵美15
1.老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他的创作激情、灵感从哪儿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哪儿去找根据?(生默读,师巡视)(2-8自然段里面去找。)
2.师:嗯,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划了下来,我相信他有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3.同桌交流。
4.全班反馈交流。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再
说一说。
5.请生回答。此过程随机性比较强,预设如下:师:贝多芬得到了这一个知音,心里能不感到高兴吗?于是灵感突发,决定再为她即兴弹奏一曲。
6.还因为周围的环境,感染了贝多芬。主要理解:“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和“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两句话中“幽静”和“清幽”两个词。
1.学生默读课文,感受文本,到字里行间寻找打动贝多芬的情景。并且进行交流。
2.理解词语“幽静”和“ 清幽”。
3.有感情读文。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读、说、思、悟、议,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结2’
1.《月光曲》所写的内容就是那天晚上他的遭遇和他的心情。板书课题(月光曲)
2.让我们再次欣赏这优美的乐曲,感受音乐家贝多芬那高尚的品格吧!
1.最后聆听乐曲,感受艺术的美。
让美流淌在每个人心中。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柔和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触动
           
轻快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感动         
激昂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激动
四、教学反思
行云流水般美丽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人教课标版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即兴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章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它所在的第八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基于新教材单元整合的特点,我觉得要牢牢把握单元学习重点。那么营造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的课堂是我所追求的!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乐曲,觉得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就让一首动听的乐曲拉开我们课堂的序幕吧!”我播放令人舒服愉悦的《献给爱丽丝》,名曲导入,然后转到到贝多芬的名言。在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朗读时也就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读一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在反馈中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通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带着感情再读,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进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通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完第九自然段后,我话锋一转,以一句:“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呢?他的创作激情、灵感从哪儿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2-8自然段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批注,用心去感受贝多芬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兄妹俩的手足情深等,这就是文中的情之美!
听曲、品文、悟情,《月光曲》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 感受到人的心灵之美,同时上课时老师用舒缓优美的语言调动孩子的情绪,让美洋溢在整个课堂之中!
四、遗憾之美。
然而,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很完美,但是因为这节课内容涵盖很多:有的课堂是以第九自然段为教学重点,有的是以1-8自然段人物的心灵美为教学重点,而我却在一堂课中囊括了这两个重要学习点,所以在真正的教学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让我始料不及的问题。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的时候,学生的感情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这是因为课堂中给学生朗读、体会、感悟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如果能把老师啰嗦的语言时间节省下来还给学生那该多好呀!还有:在学习课文2-8自然段,感悟情之美时,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是因为老师的引导还不够到位。
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相信这些遗憾会让我成长得更快,这些遗憾会让我的课堂不断完善、完美!
课件24张PPT。《月光曲》语段阅读音乐欣赏课外练习语言训练
我的音乐应当为穷人造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
——贝多芬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 格外 清幽。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   清幽。格外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1.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2.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1.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2.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乌云。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乌云。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乌云。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我 静静地听着。我好像面对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