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知识讲解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文章概览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写成,用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级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第1段) 皇帝爱新装 故事的引子
第二部分 (第2~4段) 骗子“做”新装 故事的开端
第三部分 (第5~23段) 君臣看新装 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 (第24~33段) 游行穿新装 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 (第34~37段) 揭穿假新装 故事的结局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孩子的话像一泓清泉、一缕阳光,冲散了成人世界里由虚假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沉闷空气,又像是一柄利剑,刺穿了成人世界里的虚伪和怯懦。孩子的话天真大胆,率直肯定,直言不讳。孩子的心无所顾忌,无私无畏,纯真烂漫。天真烂漫的童心与成人世界里的爱慕虚荣、阿谀逢迎、自私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A.泓(hóng)缕(lǚ)散(sǎn)
B.窒(zhì)闷(mēn)懦(nuò)
C.讳(huì)忌(jì)漫(màn)
D.慕(mù)谀(yú)鲜(xiǎn )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经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B.他们及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C.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D.他就把他完全没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翻,同时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采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的原义和在《皇帝的新装》中的意思是( )
A.性格活泼、浪漫。表示小孩纯朴的特点。
B.心地单纯,性情率真。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气讲真话。
C.性格开朗,谈吐自然。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的夸奖。
D.心地单纯,性格直率。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不懂事的掩饰。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且历久弥新。
A.呈现启迪熏陶传承
B.出现启发陶冶传播
C.出现启迪陶冶传承
D.呈现启发熏陶传播
5.选出反义词搭配不当的一项( )
A.美丽﹣﹣丑陋 B.愚蠢﹣﹣聪明 C.骄傲﹣﹣自谦 D.称赞﹣﹣斥责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1)更:①更衣 ②更加
(2)圈:①圆圈 ②猪圈
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
7.初读课文《皇帝的新装》,感知内容。
(1)根据故事情节,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动词。
爱新装(起因)→ 新装(发生)→ 新装(发展)→ 新装(高潮)→ 新装(结局)
皇帝受骗→骗子 骗→大臣 骗→百姓 骗→小孩 骗
(2)骗子的阴谋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因为他们宣称自己的布料有一个奇怪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小孩子敢于说真话?这场骗局最后由一个小孩说出了真相,说明了什么?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8.课文《皇帝的新装》多义词语解释。
(1)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词典义:
文章义:
(2)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词典义:
文章义: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回答问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用作动词,看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①读书不辍:
②既加之以刑: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④犹为立碑颂德: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②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3)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4)张养浩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根据你对课文《皇帝的新装》的理解,做一做练习。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2)“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这种称呼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共1小题)
11.以《游行大典以后》为题,将《皇帝的新装》进行续写。(要求紧扣,童话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专题19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知识讲解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文章概览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写成,用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级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第1段) 皇帝爱新装 故事的引子
第二部分 (第2~4段) 骗子“做”新装 故事的开端
第三部分 (第5~23段) 君臣看新装 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 (第24~33段) 游行穿新装 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 (第34~37段) 揭穿假新装 故事的结局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孩子的话像一泓清泉、一缕阳光,冲散了成人世界里由虚假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沉闷空气,又像是一柄利剑,刺穿了成人世界里的虚伪和怯懦。孩子的话天真大胆,率直肯定,直言不讳。孩子的心无所顾忌,无私无畏,纯真烂漫。天真烂漫的童心与成人世界里的爱慕虚荣、阿谀逢迎、自私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A.泓(hóng)缕(lǚ)散(sǎn)
B.窒(zhì)闷(mēn)懦(nuò)
C.讳(huì)忌(jì)漫(màn)
D.慕(mù)谀(yú)鲜(xiǎn )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
【解答】A.散(sàn);
B.闷(mèn);
C.正确;
D.鲜(xiān )。
故选:C。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经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B.他们及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C.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D.他就把他完全没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翻,同时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采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幅”应写作“副”,“经”应写作“精”;
B.有误,“及”应写作“急”;
C.正确;
D.有误,“翻”应写作“番”,“色”应写作“彩”。
故选:C。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的原义和在《皇帝的新装》中的意思是( )
A.性格活泼、浪漫。表示小孩纯朴的特点。
B.心地单纯,性情率真。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气讲真话。
C.性格开朗,谈吐自然。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的夸奖。
D.心地单纯,性格直率。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不懂事的掩饰。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积累。解答此题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
【解答】“天真”本义指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在《皇帝的新装》中,骗子说他们织出的布最大的特性是:愚蠢的和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的。正因为如此,从大臣到一般的民众,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那布,怕被别人嘲笑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最后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孩子的爸爸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嘲笑,所以用“天真”来作掩饰。
故选:D。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且历久弥新。
A.呈现启迪熏陶传承
B.出现启发陶冶传播
C.出现启迪陶冶传承
D.呈现启发熏陶传播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语境中有“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描述,这些东西,已经表现在面前,所以用“呈现”最合适;启迪有开导,启发的意思;从“思想、湿润”两个词表现了童话对后人潜移默化影响,故可判断,第三空格处用“熏陶”更合适;代代相传的东西,显然不仅是传播,更是一种承接与传递,用“传承”一词更合适。
故选:A。
5.选出反义词搭配不当的一项( )
A.美丽﹣﹣丑陋 B.愚蠢﹣﹣聪明 C.骄傲﹣﹣自谦 D.称赞﹣﹣斥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反义词。所谓反义词,就是词义相反的两个词语。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骄傲”的反义词是“谦虚”。
故选:C。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1)更:①更衣 gēng ②更加 gèng
(2)圈:①圆圈 quān ②猪圈 juàn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掌握。首先注意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字词,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遇到不确定的字音,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答案:
(1)①gēng ②gèng
(2)①quān ②juàn
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
7.初读课文《皇帝的新装》,感知内容。
(1)根据故事情节,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动词。
爱新装(起因)→ 做 新装(发生)→ 试 新装(发展)→ 展 新装(高潮)→ 笑 新装(结局)
皇帝受骗→骗子 设 骗→大臣 助 骗→百姓 传 骗→小孩 揭 骗
(2)骗子的阴谋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因为他们宣称自己的布料有一个奇怪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小孩子敢于说真话?这场骗局最后由一个小孩说出了真相,说明了什么?
【分析】《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解答】(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第一个根据“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叫他们马上开始工作”可得:做新装;根据“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可得试新装;根据“大家已经在外面把华盖准备好了,只等陛下一出去,就可撑起来去游行”可得:展新装;根据“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式样裁得多么好看啊”可得:笑新装。第二个根据“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可得:骗子设骗;根据“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可得:大臣助骗;根据“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可得:百姓传骗;根据“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可得:小孩揭骗。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他们说,他们能织出谁也想象不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的色彩和图案不仅是非常好看,而且用它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筛选信息作答。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孩子还未受到社会坏风气的污染,敢于讲真话,无私无畏,没有考虑讲了真话后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可围绕“保持童心,敢于讲真话,无私无畏”展开即可。
答案:
(1)做试展笑设助传揭
(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因为小孩子诚实,天真无邪,没有任何顾忌和杂念,敢说敢做,无私无畏。作者让小孩子说出真相,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使童话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8.课文《皇帝的新装》多义词语解释。
(1)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词典义: 古指谓能言善辩,言辞流利,现在一般都指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
文章义: 搞笑。
(2)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词典义: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文章义: 让人害怕。
【分析】本题考查多义词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答案:
(1)词典义:古指谓能言善辩,言辞流利,现在一般都指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
文章义:搞笑。
(2)词典义: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文章义:让人害怕。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回答问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用作动词,看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①读书不辍: 停止
②既加之以刑: 已经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这
④犹为立碑颂德: 还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②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3)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4)张养浩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参考译文】
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山东按察使焦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张养浩从来都不放弃读书。辍:停止。
②句意: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既:已经。
③句意: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是:这。
④句意:百姓仍然为他立碑。犹: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其,他。止,阻止。则,就。张灯,点上灯。句意:张养浩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
②重点词:尝,曾经。莫,没有。句意: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因为限断两处,故断为: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由“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知其品行端正、拾金不昧;由“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知其宽容大度;由“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知其执法公正、不畏强暴。张养浩的这些可贵品质都体现了他的“义”。
答案:
(1)①停止;②已经;③这;④还。
(2)①张养浩从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
②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
(3)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4)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根据你对课文《皇帝的新装》的理解,做一做练习。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2)“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这种称呼有什么作用?
【分析】《皇帝的新装》主要讲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赞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本文的主人公是“皇帝”,事件是其爱新衣,围绕这一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据此可以结合文中“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来概括:一个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他被两个骗子欺骗,什么都没穿就去游行,最后被一个孩子揭穿了真相。
(2)本题考查称呼作用分析。注意文中的“大臣”“官员”为了迎合皇上,不让别人觉得自己愚蠢,虽然内心也觉得没有看到新衣服是什么样的,但还是极力承认新衣服的存在,并极尽阿谀奉承之词赞美新衣服,可见他们并不“善良”“诚实”,而作者却用“善良”“诚实”来“夸赞”他们,这是正话反说,起到了讽刺效果。
答案:
(1)一个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他被两个骗子欺骗,什么都没穿就去游行,最后被一个孩子揭穿了真相。
(2)起到讽刺的效果。
七.作文(共1小题)
11.以《游行大典以后》为题,将《皇帝的新装》进行续写。(要求紧扣,童话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游行大典以后》,则规定写作内容需要根据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结尾的内容进行充分想象。因此,本文应该是写一篇想象类童话作文。
【选材构思】我们紧承《皇帝的新装》结尾,可以这样构思:小孩讲了真话,他不怕皇帝处死吗?骗子露了馅,皇帝怎么处罚他们?皇帝出了丑,他会怎么收场呢?等进行充分的想象。
【技法点拨】必须使用想象和联想的写法。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内容要充实、新颖。
【解答】【范文】
游行大典之后
游行大典可算是结束了,皇帝顾不得“换下他的“新装”,便冲进了宫殿,“快把我的‘御聘织师’请来!”皇帝向着他的忠实的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命令道。
“是,是,陛下。“两位官员一边应着,一边快步走出去。
不一会儿,就看见两个骗子大摇大摆地进来了,没等皇帝开口,一个骗子就抢着说:“陛下的衣服还没换啊!陛下如此喜欢这衣服,我们真是高兴!”“哦?真的吗?可是,我的织师们,为什么百姓们都看不见这衣服呢?”
“什么?”两个骗子不约而同地叫了一声,“难道陛下的臣民们都是如此愚蠢吗?”“是啊!”皇帝装出叹惋的样子,“可惜他们都看不见这衣服的美丽!”一边说一边弄了一下那并不存在的后裙。
“嗯,只要陛下看得见衣服就可以了”,两个骗子转了转眼珠,“我相信您和您的大臣都是聪明且称职的,现在您只要把您的百姓们好好教导一下,让他们看得见这衣服,不就可以了吗?”
“是,是,织师门真是智慧,佩服,佩服!”皇帝一边忙不迭地点头,一边对官员们说,“马上传令,让百姓们都到广场上集合!”
皇帝趾高气扬地走上高台,“我的臣民们,上午发生的事,让我很失望,你们真是太过于愚蠢了。这么美的衣服,你们竟什么也没有看见。来,你上来,告诉我,我上午的衣服是什么样的?”皇帝随手拉上了一位青年人。那人毫不犹豫地说,“陛下,您的衣服真是漂亮,让我自叹不如,所以才说看不见衣服的。”皇帝很开心:“你是个称职的,聪明的人!我要把你提拔为丞相!来人,赏银五百两!”这时,全场的人都叫起来,“布是完美的!”“独一无二的!”“无衣能及的!”皇帝奖了喊得最响的几个人,满意地笑了。“爸爸,为什么要这么说?”那个喊出“天真的声音”的小孩子问父亲。“孩子,必须要这么说,没有为什么,你以后会明白的。”“哦。”
皇帝大步走进了织师的房间,要好好感谢一下他们。却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走了,只留下了一封信:“陛下,当您看到信时,我们已经离开了您的国土,继续去织我们神奇的布了,但我们绝不会忘记智慧的您,祝您的国家永远繁荣!”
“真是聪明人!”皇帝心里想着,把信放进了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