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知识讲解
1.文学常识
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
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2.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 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 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 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文章由简单初中生(jd100cz)整理发布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章。
3.写作特点分析
《纪念白求恩》这篇著名的文章,正像它的题目所表示的,是一篇纪念文。一般的纪念文往往包含叙事、抒情和说理的成分,这篇纪念文也是这样。但是这篇文章里叙事和抒情的成分占的比重小,而说理的成分占的比重大。这是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决定的。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拈轻怕重(niān) 热忱(chén)
B.担子(dān) 狭隘(yì) 纯粹(cùi)
C.殉职(xùn) 教训(xùn) 延安(yán)
D.殖民(zhí) 鄙薄(bǐ) 见异思迁(qiān)
【分析】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A.正确;
B.“担子(dān)”读作“dàn”,“狭隘(yì)”读作“ài”,“纯粹(cùi)”读作“cuì”;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2.不幸以身殉职( )
A.xún B.xuèn C.xùn D.diàn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还要注音拼音的正确拼写。
【解答】“殉职”的“殉”读作“xùn”。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询职。
B.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C.这对于一班见意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沈。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以身询职”的“询”应为“殉”;
B.正确;
C.有误,“见意思迁”的“意”应为“异”;
D.有误,“热沈”的“沈”应为“忱”。
故选:B。
4.选出下列汉字都是形声字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精接方胜 B.编矗轻忆
C.壁秋理侧 D.描喻漠湃
【分析】本题考查形声字的把握,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汉字造字方式有:形声、会意、指示等。
【解答】A.“方”是独体字;
B.“矗”是会意字;
C.“秋”是会意字;
D.都是形声字。
故选:D。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两个“和”字都是连词,“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
B.“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分析】本题考查短语、复句、句子成分与病句等语法知识正误的判断。
【解答】A.有误,“娓娓道来”是偏正短语;
B.有误,“不只……还”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有误,“在温暖的阳光下”是句首状语;
D.正确。
故选:D。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解: ①解放 jiě ②押解 jiè ③解数 xiè
宁: ①宁静 níng ②宁缺毋滥 nìng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识记。作答本题需要在平时认真观察,多积累。
【解答】①jiě②jiè③xiè
①níng ②nìng
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
7.默读课文填空。
(1)《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 1939年12月21 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 抗日战争 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 国际主义 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精神和对技术 精益求精 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白求恩同志是 加拿大 共产党员, 五十多 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 抗日战争 ,受加拿大共产党和 美国 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解答】(1)《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纪念白求恩于1939年12月21日写的悼念文章,出自于《毛泽东选集》。该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2)《纪念白求恩》写道:“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1)1939年12月21 抗日战争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
(2)加拿大五十多抗日战争美国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8.在2020年春节前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风雨共担,许多人做了很多感人的事。他们都是英雄!为此,班级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学英雄)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而是要你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解答】题干已经给出了结束语的前一句,要根据“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写好下句。注意“不是”这个关联词,下句要么就是“而是”如何,与上句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要么就是“就是与上句构成选择关系的复句。根据题意,应该是“而是”,上句否定“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这句肯定“平时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一定不能脱离“英雄”这一话题。如:而是要你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答案:
示例:而是要你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列文言文,做下列题目。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戒之,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辄以斗升相济 就
②心有憾 怨言
③母丧三年 去世
④方悟母之善举 才
(2)翻译句子。
①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②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③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
(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分析】参考译文:
有一个姓刘的,她是乡里的寡妇。她养育(有)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诫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光。乡亲和邻居们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举动。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辄:就。
②句意为:心有怨言。憾:怨言。
③句意为: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丧:去世。
④句意为: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举动。方:才。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竟年,一年到头;是,这样;句意为:晚上就在烛火下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②中重点词语有:为,做;乃,是;句意为: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
③中重点词语有:偶,偶尔;遗,送;句意为: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可知,刘家儿子最后“悟”出的是: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
答案:
(1)①就;②怨言;③去世;④才。
(2)①晚上就在烛火下纺织,终年都像这样。
②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
③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3)示例: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课文《纪念白求恩》“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类别,然后结合语句和文章内容进行效果分析。
【解答】答案:
语气流畅,议论热情洋溢,收束有力。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突出了作者对白求恩极其精神的充分肯定),同时表达了对所有共产党员的恳切希望——继承并发扬白求恩精神。
七.作文(共1小题)
11.(7)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主要是帮助同学们学会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分析某种现象一定要从正反几个方面来写。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观点: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并非有弊无利,而是利大于弊。
反驳:一方面,扫地、擦窗看似小事,但小事中却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参加社区活动对学好文化知识有帮助,不会影响学习成绩。专题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知识讲解
1.文学常识
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
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2.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 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 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 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文章由简单初中生(jd100cz)整理发布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章。
3.写作特点分析
《纪念白求恩》这篇著名的文章,正像它的题目所表示的,是一篇纪念文。一般的纪念文往往包含叙事、抒情和说理的成分,这篇纪念文也是这样。但是这篇文章里叙事和抒情的成分占的比重小,而说理的成分占的比重大。这是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决定的。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拈轻怕重(niān) 热忱(chén)
B.担子(dān) 狭隘(yì) 纯粹(cùi)
C.殉职(xùn) 教训(xùn) 延安(yán)
D.殖民(zhí) 鄙薄(bǐ) 见异思迁(qiān)
2.不幸以身殉职( )
A.xún B.xuèn C.xùn D.diàn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询职。
B.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C.这对于一班见意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沈。
4.选出下列汉字都是形声字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精接方胜 B.编矗轻忆
C.壁秋理侧 D.描喻漠湃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两个“和”字都是连词,“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
B.“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解: ①解放 ②押解 ③解数
宁: ①宁静 ②宁缺毋滥
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
7.默读课文填空。
(1)《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 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 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 精神、 的精神和对技术 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白求恩同志是 共产党员, 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 ,受加拿大共产党和 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8.在2020年春节前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风雨共担,许多人做了很多感人的事。他们都是英雄!为此,班级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学英雄)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列文言文,做下列题目。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戒之,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辄以斗升相济
②心有憾
③母丧三年
④方悟母之善举
(2)翻译句子。
①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②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③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
(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课文《纪念白求恩》“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共1小题)
11.(7)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